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唐时代的村落形态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8
转发:0
评论:0
汉唐时代的村落形态 ,马新、齐涛在《汉唐村落形态略论》(刊于《中国史研究》二○○六年第二期)一文中指出
马新、齐涛在《汉唐村落形态略论》(刊于《 中国史研究》二○○六年第二期)一文中指出,村落是与城邑相对应的社会单位概念。不论作为自然聚落的村落称谓在不同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它始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是地缘组织与血缘组织的共同体。汉代乡村组织的特点是里聚合一,是行政单位与自然聚落的一致;魏晋 南北朝时代出现了里聚分离,作为自然聚落的“村”具有了一定的行政意义;到唐代,里正成为乡政的主持者,村正开始行使里正职掌,村落的行政与法律地位得到确认,乡里之制演化为乡村之制。这一演化实质上是行政单元与自然聚落的分合变化,并不具有城乡分离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唐时代的村落形态
马新、齐涛在《汉唐村落形态略论》(刊于《中国史研究》二○○六年第二期)一文中指出,村落是与城邑相对应的社会单位概念。不论作为自然聚落的村落称谓在不同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它始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是地缘组织与血缘组织的共同体。汉代乡村组织的特点是里聚合一,是行政单位与自然聚落的一致;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里聚分离,作为自然聚落的“村”具有了一定的行政意义;到唐代,里正成为乡政的主持者,村正开始行使里正职掌,村落的行政与法律地位得到确认,乡里之制演化为乡村之制。这一演化实质上是行政单元与自然聚落的分合变化,并不具有城乡分离的内容。
· 汉唐的滋味
吃月饼的时节已经过去了,但是有关“饼”这种食品,还是值得一说。《三国志》注:“赵岐遭家祸,诣北海贩胡饼。孙膑硕过市,疑其非常人,问曰:‘自有饼耶?贩之耶?’岐曰:‘贩之。’”这是汉时就有烧饼的凭证。唐传奇中的《任氏传》:“行及里门,门扁未发,旁有胡人饼之舍方张炭炽炉,暂住栖止。”这是唐时烧饼还称胡饼的凭证。现在饼有很多称呼,就是不叫胡饼。古人做饼的方法和胡饼的名字一样,不为今人所知。那时的酵母与现在不同,制作工艺肯定也别同霄壤。了解一点古饼的消息,就像吃到了它们一样,会使我们多一种滋味。先说酵。用一斗酸浆,煎干到剩七升。用一升米,放进浆里,先浸一些时间,然后到火上煮,像熬稀饭那样,煮成粥。再加一升白酒下去作酵,放在火边上,看着它像酒一样起大气泡时,把粥渣滤掉,用所得的清液来和面,面起了,就可以作饼。刘熙《释名》:“饼,并也,溲(调和)麦面使合并也。”这反映出了那个时代对酵的理解。再说做。用...
· 汉唐
参见汉唐盛世
· 形态论
意义与起源形态论的创立者是撒伯流,第3世纪在罗马教导这种学说。撒伯流厌恶三一论神学。撒伯流认为,上帝拥有三种不同的外貌,或是面具(古希腊语:πρόσωπα,prosopa,拉丁语:personae),在不同状况下出现,被人所认识。反对形态论首要的反对者是特土良,他称形态论为“圣父受苦说”(Patripassianism)。现存唯一的理解形态论的资料来源来自于它的批评者。今天的学者无法确知撒伯流所教导的内容。很容易设想特土良和Hippolytus误传了他们对手的主张。特土良似乎暗示当时大多数信徒赞成撒伯流的一位神的观点。375年左右,Epiphanius提到撒伯流在美索不达米亚和罗马都有大批的追随者。533年,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的第二次大会宣布撒伯流派的洗礼无效,证明那时形态论仍然存在。形态论受到大部分支持三位一体论的基督教会的抵制,最终确定了三个不同的、同等、永远共存的身位。晚期教导
· 中国道教的初始形态
起初有借托老子为道教创始人的说法,以后在佛教传入后,受到佛教关于佛国净土迷信的影响,道教徒也编造出一套天宫神仙世界的说法来与之抗衡,并抬出一个据说在天地未分之前就已存在的所谓“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作为道教的教主,而老子则成了“元始天尊”所引渡的一个“得道尤精”的“天仙上品”(见《隋书·经籍志》、葛洪《神仙传》)等。其实,道教是从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巫术,特别是战国秦汉以来的神仙方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至东汉末年,才开始出现并形成最初的道教组织。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其主要内容是追求长生久视,肉身成仙。方士们或倡导吐纳导引,或鼓吹炼丹制药,或从事巫祝术数等。东汉时期,神仙方术逐渐形成两个派别,一派以内修炼丹为主,如相传为东汉桓帝时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就是这一派的代表作。这一派以后发展为道教中的“丹鼎派”。另一派以符箓咒语为主,如相传为东汉末出现的《太平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