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秀才不会逃

2017-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9
转发:0
评论:0
秀才不会逃,周尚文是一名落第秀才。这天傍晚,他看到人们都在收拾东西离开村子,一问才知道,金兵

周尚文是一名落第秀才。这天傍晚,他看到人们都在收拾东西离开村子,一问才知道,金兵又打来了。一名兵士说,金兵很快就要来了,他们正是从前方撤下来的,顺便通知沿路的居民,能逃的就尽量逃。

周尚文一惊,问:“你们是大宋的兵士,怎么敌兵一来,全往后跑了。”那名兵士叹息一声,说:“我们也想抵抗外敌啊,可金兵还没到,那些当官的全给吓跑了。这仗没法打啊,大家只好逃了。”周尚文就问兵士现在还有多少人,那名兵士说,本来他们是有几千人的,可金兵快到时,领头的将军却因害怕连夜跑了,于是兵士们全乱了,大家各自逃生,最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兵士们聚集在离村子不远的一处林子前,有的大骂那些逃跑的将军,有的则商量该去哪投奔。如果还是散兵游勇的话,最后大家也活不成。就在大家议论的时候,周尚文来到了林子前,大叫道:“兵爷们,这里有能管事的吗?我想求你们帮帮忙。”

大宋对读书人还是挺尊重的,所以一般人看到秀才,都礼让几分。有人奇怪地问:“你还不快跑?”周尚文却没理会众人,又问哪位军爷是领头的。见他仍在问,就有人嘻嘻哈哈地将一名大汉推了出来。那人被大家推出来,只好说:“唉,大官们都跑光了,只剩我们这种小头目了。你到底有什么事?”大汉自称吴壮。周尚文笑道:“我也没别的事,只是想跟你们借一把刀,尽量找一把最锋利的。”吴壮奇怪地问他借刀做什么,周尚文昂起头来大叫道:“金兵已经快打过来了,我跟你借刀,就是想到前方去杀敌。”吴壮狠狠地瞪了周尚文一眼,忽然叹了一口气,说:“我知道先生是在讽刺我们,大敌当前,却从前方逃了回来。其实我们这些兄弟也想打仗啊,可能带兵打仗的都跑了,我们就算还留在那里,也无非多一千具尸体罢了。”周尚文笑着问:“现在我问你,假如你和我比武,你认为我会赢吗?”吴壮一怔,就听周尚文笑道:“我没练过武,在这里跟你打,我肯定打不过你。如果到我家门前打,我想,赢你两个还是行的。”兵士们都笑了起来,吴壮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怒道:“你这是笑话我吗?好,你想在哪打就在哪打,我要输了,我陪你去,哪怕是送进金营让他们砍头。”

众人都轰然叫好,周尚文拾起一根棍子在前走着,吴壮跟在身后,兵士想看热闹,全都打着火把跟了上来。不一会儿,大家就来到村子里。此时村里静悄悄的,村民都已经逃走了。吴壮心想,就算他在家门前设计陷阱,注意些就是了。两人并排着走,却没料到刚走几步,周尚文突然将手中的棍子一挥,架到了他的脖子上,笑了一声,说:“假如我现在手中拿的是刀,你的头已经掉下来了。是不是你输了?”

这一下来得突然,吴壮哪想到这样也算是比武?不禁怒道:“还没开打呢,这怎么能算?”众人都笑了起来,没想到这秀才竟然玩这种小孩子的把戏。周尚文笑道:“你既然是跟我来比武的,怎么能不算?好吧,我再给你一次机会。”说罢手中的木棍向吴壮身上打来。吴壮伸手,就想夺过木棍,谁知周尚文的木棍还没打到,已将棍子收回,往后退了几步。吴壮一看他也就这点能耐,就纵身上前,却没料到地却是虚的,刚踏上去,地就陷了,顿时身子落进坑中。周尚文趁他还没立稳,已经上前用木棍在他脖子上又轻轻打了一下,叫道:“看,你又输了一阵。”

本来吴壮开始是小心这里有没有陷阱的,可刚才被周尚文棍子一架就说是他输,让他心里有点气,注意力转移了,倒忘了注意陷阱的事。吴壮从坑里跃出来,怒道:“你这样玩小孩子的把戏,算什么比武啊。”周尚文大叫道:“你管我用什么方法,能够杀敌就是好方法。反正我是要上前迎敌的,你要怕金兵,不和我去我也不勉强你。只是不知道,大宋军营里,和我一样不怕死的,还有多少人。”

却说金兵元帅见所到之处大宋官兵望风而逃,不禁大喜,就派将军乌林南带两千精兵在前面急追,大部队带着物资随后。乌林南一路追赶,竟然没有遇到抵抗队伍,于是他令队伍急行,务必打上一仗,好在元帅面前表现表现。这天刚来到一处渡口,就看到对岸竖起一排旗帜,终于遇上宋兵队伍了!

他令兵士们驻扎在岸边,准备找船只渡江。这时,就看到对面一匹马跑到江边,一名宋军兵士大叫道:“我们将军下战书来了!”说罢弯弓搭箭,就朝金营射了过来。兵士将书箭拾起,交给了乌林南。他一看就乐了,只见上面写,由于大将军跑了,这里剩下的已经不到一千名兵士,大家本来想投降,可是觉得就这样未开仗就降,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所以愿与金兵约定,让金兵派一千人到对岸,与宋兵开打,双方点到为止,如果宋兵输了,情愿全部投降。如果同意,宋兵可以派船将金兵接过河。

乌林南一看,大笑道:“没想到宋军竟然想到如此儿戏的打法,好,就同意这样打。”手下的副将奇怪地说:“您真的信他们?”乌林南笑道:“宋兵的将军都吓跑了,剩下这些人哪还有胆量打?他们这样做,分明就是怕死。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将他们打败。”

第二天一早,宋军果然派几只船过了河,于是乌林南先派几名金兵上船,开始他心里还小心防备着,怕宋兵在载金兵过江时会突袭船上的金兵。可船来回了几趟,都没发生任何意外,也就放心了。此时宋兵列队在离岸边不远的地方,整整齐齐地等着。金兵上岸后,也与宋兵迎面站着,小心地提防宋兵会突然杀过来,可一直到一千名金兵全部上岸,宋兵也没有发起进攻,看来他们真的打算玩比武了。

乌林南自己并没有过江,只是让副将到对岸。此时两边的兵士都排好队了,宋兵阵上一名大汉站了出来,高声叫道:“你们准备好没有,是不是可以开战了?”金兵的副将回头看了一眼对岸,乌林南手一挥,做了一个开战的手势。副将立即叫道:“可以打了!”霎时,金兵全部刀出鞘,众人一声高呼,场上的喝声惊天动地。

乌林南笑了,可还没等他笑出声来,就发觉已经不对劲,刚才那些高呼的声音顷刻间全变了,变成了鬼哭狼嚎的声音。他大吃一惊,再看江对面时,却发现列在江边的金兵队伍不见了,在金兵刚才列队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大坑。此时宋兵已经涌了过来,有的朝坑里放箭,有的截杀爬出坑来的金兵。乌林南大惊,知道中了宋兵的计,却苦于隔着江,没法过去帮忙。

乌林南气得指着对岸直骂,却见宋兵们已经坐上船,向这边划来。乌林南叫兵士们迎敌,却在这时,就听后方的林中响起一阵鼓声,几杆旗帜升起,无数支箭射了出来。很快对岸的宋兵已经过了江,与林中的宋兵汇合,又是一阵追杀。乌林南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窜,一直看到随后的大军这才敢停下来。

那晚周尚文和吴壮比武后,将自己的计策跟大家说了,众人都觉得可以试一试。其实大家一路撤下来,都是一肚子气,此时有人领头,自然想去拼杀一番。于是众人就推举吴壮领头,让周尚文为军师,来到金兵必经的江边迎敌。他们先在江岸挖地道,将地下掏空,再用柱子支撑着,当将金兵诱到此处列队后,才拉开木桩,于是上千名金兵全陷进去了,只能任人宰割。同时又派一小部分人在江对岸作疑兵,将金兵吓退。

两天后,韩世忠带领的抗金队伍也来到了,看到周尚文一个秀才竟然能带兵击退数倍于自己的金兵,不禁感慨:“秀才带兵,亦是勇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秀才不会逃
周尚文是一名落第秀才。这天傍晚,他看到人们都在收拾东西离开村子,一问才知道,金兵又打来了。一名兵士说,金兵很快就要来了,他们正是从前方撤下来的,顺便通知沿路的居民,能逃的就尽量逃。周尚文一惊,问:“你们是大宋的兵士,怎么敌兵一来,全往后跑了。”那名兵士叹息一声,说:“我们也想抵抗外敌啊,可金兵还没到,那些当官的全给吓跑了。这仗没法打啊,大家只好逃了。”周尚文就问兵士现在还有多少人,那名兵士说,本来他们是有几千人的,可金兵快到时,领头的将军却因害怕连夜跑了,于是兵士们全乱了,大家各自逃生,最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兵士们聚集在离村子不远的一处林子前,有的大骂那些逃跑的将军,有的则商量该去哪投奔。如果还是散兵游勇的话,最后大家也活不成。就在大家议论的时候,周尚文来到了林子前,大叫道:“兵爷们,这里有能管事的吗?我想求你们帮帮忙。”大宋对读书人还是挺尊重的,所以一般人看到秀才,都礼...
· 民间故事:秀才山寨起兵,误中诡计失守逃亡
上班节奏太快?精神压力太大?没事,先放松一刻,给大家将一个民间故事哈。清朝初年,此地是个无名的去处。有一年,有个名叫汪仕荣的秀才,因不满朝廷统治,憎恨贪官污吏,趁灾荒之年,四处活动了一些灾民,聚众上了三寨山,啸居山林,扯旗造反。这汪仕荣,据说是天水一带人。他相貌奇特:身高仅有三尺三,生得瘦小体弱,长相如猿似猴,人们暗中都称其为“汪猴儿”。年轻时,汪猴儿勤学好问,聪明过人,过目成诵。本想仕途通昌,荣耀祖宗;怎料多次应试,屡考不第。原来竟是主考官衣帽取士,又见他无银钱通融,一再从中作梗,使他未能美梦成真。汪仕荣占据的三寨山,地势异常险峻:四面陡峭,树木蔽日仅有一条宽不盈尺的羊肠小道盘旋而上。山顶趋于平坦,有粮田数百亩,泉水丰盈,衣食无忧。这里,正是当年氏羌族群活动之地,也是杨氏建国称雄、兵家相争之山。汪仕荣上山后,一面和当地居民一起种田积粮,纺纱织布;一面招兵,以图大业。蓄势多年后,频频攻州闹...
· 秀才
中国察举制时期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生,年十八,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在汉朝使用察举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才称之为“秀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朝廷对茂才之要求亦很高,光武帝规定茂才须具四行:“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明经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晓法律,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才任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决断,才任三辅令。”科举制时期明代之前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科是常科考试的一种。《通典》说“初秀才科第最高,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
· 劝秀才
有个秀才,家境虽说不上贫寒,却也不富裕,按说,日子应该过得可以,但他花钱没有计划,饱一顿饥一顿的。春节到了,又闹得手中分文不剩。为了装璜门面,总要贴副对联吧!找来找去,翻出一张红纸,索性一裁为二,写了副短对子:行节俭事过淡泊年邻居们知道他的底细,肯定又没钱花了,大家帮衬着给他送去些年货,有人在对联前边各加一个字: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劝他以后过日子要有个计划,明年千万不要再像今年这样淡泊了。
· 秀才造反
【成语】秀才造反【成语】秀才造反【发音】xiùcáizàofǎn【释义】结合出处看,是表达知识分子做事拖沓难成大事,纸上谈兵而无实施的勇气。【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