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从档案记载与会内文件的结合看天地会的起源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2
转发:0
评论:0
从档案记载与会内文件的结合看天地会的起源,六十年代以来,在海峡两岸的清史学者中,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场有关天地会起源问题的讨

六十年代以来,在海峡两岸的清史学者中,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场有关天地会起源问题的讨论,发表了大量论著。从这场讨论中可以看出,在关天地会起源问题上分歧的重要原因,是争论各方所依据的史料有不同的解读,因而所得结论各异。一方依据会内流传的,沿用30年代以来常用的“影射推求”法进行研究,并坚持认为天地会是清初康熙年间明朝遗老为了“反清复明”而创立的。另一方则依据官书、档案进行考证,认定天地会是乾隆中叶福建漳浦僧提喜即洪二和尚所创立。争论双方皆难以使对方信服。近来有学者呼吁,把官书、档案中的记载同天地会内中的传说结合起来,以消除在天地会起源问题上的分歧。笔者认为这倡议很有意义,因就此作一大胆尝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行。

 

一、官书、档案记载了天地会起源的真相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末,在台湾爆发一场由天地会所发动和领导的下层人民起义。清廷在这场起义的过程中,第一次发现天地会这个民间秘密结社的存在。乾隆皇帝对此十分重视,命令有关省份的督抚大吏,对天地会的起源加以追查。福建、广东等省的地方官纷纷出动,到各地去追究天地会创自何人,于是形成了一大批有关清政府追究天地会起源的档案。这些史料曾被有选择地编入官书《清高宗实录》与《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如今原件大部分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些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在这批档案、官书的记载中,史料价值较高的是几名天地地会首领的供词。杨振国:“听得严烟说及天地会的根源,是广东有个姓洪的和尚,叫洪二房同一个姓朱的起的。洪二房和尚居住后溪凤花亭,不知何府何县地方。那姓朱的年才十五、六岁,不知叫什么名字,也不知住在哪里”。[1]许阿协供:“赖阿边勾引入会时,曾告以洪李桃系头人姓名。”又说:“赖阿边又教小的诗句两首。小的记不清,只记得内有‘木立斗世知天下,顺天行道合和同’两句。这木立斗世,木字系指顺治十八年,立字系指康熙六十一年,斗字系指雍正十三年,世字系因天地会起了乾隆三十二年,故供这世字暗藏的”。[2]严烟供:“这天地会闻说是朱姓、李姓起的,传自川内,年分已远。有马九龙纠集和尚四十八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头传教,后未四十八人死亡不全,只有十三人四处起会。那么广东起会的是万和尚,俗名涂喜。”[3]严烟在被作为“钦犯”押赴北京后,又在刑部供出:“天地会名目,因人生以天地为本,不过是敬天地的缘故。……至此教起自何年,我不能知道,但听得陈彪说,此教年代久远,从前有个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实不知名字,后来有个马九龙,纠集和尚多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投传教。近年又有个万和尚,俗名涂喜,都是传教的人,陈彪曾教我两句口语:三姓结万红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这就是天地会的根由。”[4]。根据上述史料,有的学者认定天地会是福建漳浦县僧提喜即洪二和尚于乾隆二十六年创立点。[5]有的学者则认定天地会是提喜于乾隆三十二年创立的。[6]另一些学者则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严烟供词》所说朱、李二姓,朱姓系指朱姓皇帝朱由松,李姓系指明帝后妃李神妃。朱、李二姓实际上代表朱明王朝,因此,严烟供词表时天地会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而创立,只能创立于清初康熙年间。[7]又有人以郑成功“受赐朱明国姓”,与朱姓创会“并无矛盾”而断言天地会乃郑成功于康熙初年所创立。[8] 1986年我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找到了清吏伍拉纳、徐嗣曾审拟提喜之子行义、嫡传弟子陈彪的奏折,为天地会由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创立之说得到了可靠的证据。该折明确写到:“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倡立天地会名目,编造悖忘诗句。”“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号洪二和尚。”[9]该折所述系根据提喜之子行义与嫡传弟子陈彪之供词,因而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伍拉纳奏折的发现,不仅使我们为天地会起源问题找到了可信的史料,而且澄清了以往难以解决的争论问题。

 

首先,它使我们弄清了严烟所供天地会创始人朱、李二姓究竟为谁。奏折提起,陈彪供:“朱李桃实只见过李少敏一人。其朱鼎元、桃元及马龙和尚,提喜传法时,只说他们都是远省有法术的。”可见朱、李二姓皆实有其人,朱姓是朱鼎元,李姓是李少敏,并非影射朱姓皇帝与李姓后妃,与朱明王朝毫无关系,故而不能据此得出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结论。从奏折中还可知道,天地会创立以后,曾于乾三十三年十月在福建漳浦举行了以卢茂为首的起义,于乾隆三十五年又在该县举行以李少敏、蔡乌强为首的起义。在卢茂起义中,提喜“本系同谋”,他“暗中主使,不露姓名”。这次起义因“无辞惑众”,只好虚捏了一个“赵良明”,假称他是“宋代后裔”,以资号召。说明提喜在天地会创立这初,并非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否则决不会这样做。直到乾隆三十五年李少敏起义时,才编造出“朱振兴”,并假托为“明朝后裔”,开始出现“复明”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从姓名的起源及演化看喻氏源流的演进
从姓名的起源及演化看喻氏源流的演进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这暗示先民曾经历过母权社会。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例如旧说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分为殷、时、来、宋、空同等氏。这样,姓就成了旧有的族号,氏就成了后起的族号了。《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可见姓和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联系,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国如鲁晋郑卫虞璇吴燕等国都是姬姓;异姓封国如齐是姜姓,秦是赢姓,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
· 从《尹宙碑》看最早对吉甫公家世的记载
《尹宙碑》和《孔宙碑》并称“二宙”,均为隶书汉碑,历代书家多称之。《尹宙碑》中云:“吉甫相周宣,勋力有章,文则作颂,武襄猃狁。二子著诗,列于《风雅》。及其玄孙言多,世事景王,载在史典。”这一段碑文说的就是吉甫公的生平与家世。从中我们可知:不仅吉甫公相宣王,文能作颂是诗祖,他的两个儿子也能著诗,且列于《风雅》,他的玄孙在东周时又曾事周景王。汉碑《尹宙碑》中的记载是真实的史料,这也是历史上最早对吉甫公家世的记载,而非后人杜撰的。事实正是如此,《诗经》中有多篇吉甫公的作品,其长子伯奇公的《履霜操》也是著名的诗歌,这也证明了《尹宙碑》所说非虚,只是我们原先不知,不仅伯奇公能著诗,他的同父异母弟弟伯公也能著诗。吉甫公不愧为中华诗祖,而且是诗人世家也。君讳宙,字周南。其先出自有殷。乃迄于周,世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吉甫相周宣,勋力有章,文则作颂,武襄猃狁。二子著诗,列于《风雅》。及其玄孙言多,世...
· 从历史文献看余姓起源
从历史文献看来,佘姓是余姓转化而来的。佘姓,初见于南朝宋人何承天的《姓苑》。据《姓苑》上记载,佘姓起源于南昌。而《通志・氏族略》上记载,佘氏,音蛇,从示,唐开元年间太学士佘钦,是南昌人。另从《姓氏寻根》上追溯,古时没有佘姓,只有余姓,余转韵读蛇。佘与余,这两个写法十分相近的姓氏,它们之间也确有关系,从古人杨慎的笔记可看出其大概。清代学者张澍在《姓氏五书》上也指出,古代有余写作佘,音蛇。从这两书记载可知,佘、余两姓关系同出一源。从《姓苑》介绍的主要繁衍于新安,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歙县带的情况考察,二姓可能是一家。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代的太学博士佘钦。佘钦为南昌人,由此推测,佘姓的播迁时间较早。佘姓的得姓始祖,当同余姓一样,是为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富强基础的由余,有关情况,可参阅前已介绍过的余姓。余、佘二姓后来在安徽和江苏成了大姓。聚集地:据宋朝时候的古书《姓苑》上说,佘姓人多来自...
· 档案解密: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是何人创立的?
导读:天地会这个词语相信看过《鹿鼎记》的都有着深刻印象。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天地会这个玩意呢?如果有,他们又是谁建立的呢?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陈近南?一起看看吧。洪门秘籍中有关天地会缘起问题有一个少林寺僧征西鲁的传说。这个传说表面上荒诞不经,大意是:康熙年间西鲁番入侵中原,清廷文臣武将俱无退敌之策,于是发布榜文,征集全国英雄好汉往征西鲁。榜文传至福建,少林寺僧128人连夜赶赴京城,奏请愿征西鲁。他们在神将“六丁六甲”的帮助下,一举打败西鲁,凯旋京城。康熙欲给以封赏:众僧谢绝,仍归少林寺清修。甲寅年,有人诬陷众僧于征西鲁时通敌叛国,康熙不审真伪,便派兵以焚香为名,前往少林寺,将寺庙焚毁。僧众大多惨死,仅余18人被神将所救。网络配图在逃亡的途中,又有13人被清兵所杀,劫余5僧逃至广东惠州,遇万云龙及幼主朱洪竹、军师陈近南,于七月二十五日丑时一同结拜,以万云龙为大哥,是为天地会之缘起。于是,洪门天地会...
· 从成语看服饰的演变发展
研究中国服饰演变发展的历史,无非从二个方面着手:一是借助文字记载,如历代的《舆服志》以及各种典籍、野史、笔记、诗词曲赋、戏剧、小说等;二是通过文物考古,如历代绘画、石窟艺术、人物雕塑、俑像、古墓壁画、画像石(砖)以及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服饰实物等。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的古代服饰知识除了听书看戏以外,不少却是从大量成语中获得的,由此也足见中国服饰文化历史的悠久和深入普及的程度。只是这种兼有历史和文物双重价值的服饰成语浩如烟海,从何说起?这里只能试举数例,略作诠释,藉此领略一番古代中国人衣着服饰的风貌,并探寻其变化发展的轨迹。被发文身、雕题交趾美国著名服装心理学家弗龙格博士认为,人的装饰形式可以划分为二大类,即肉体装饰和外表装饰。远古时代,人们虽然还未发明可以用来蔽体御寒的衣物,但爱美之心古已有之,他们除将美丽的羽毛、闪光的贝壳之类作为外表装饰外,还常用涂色、纹身(刺青)、疤痕、切除、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