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皇太极处理满汉民族关系的政策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5
转发:0
评论:0
皇太极处理满汉民族关系的政策, 1626年(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承继皇位。当时,后金三面临敌:南

 1626年(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承继皇位。当时,后金三面临敌:南有强敌明朝,西有叛服不定的蒙古,东有与之为敌的朝鲜。内部满、汉、蒙几十万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都聚集在辽河东、西。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满族统治者内部等等各种矛盾都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后来,又数次入关掳掠了上百万人畜,辽东汉人一下子几倍于满人。如何稳定汉族人的民心几乎成为后金胜败存亡的关键。面对“邦家未固”的局面,皇太极意识到“治国之要,莫先安民”⑴。因此,他即位之初,就强调“满汉人民,均属一体”⑵,特别注重消弥和缓和辽东满汉民族间的矛盾。
    1626年(天命十一年)皇太极即位的当年,就屡下谕旨,强调宽待辽东汉人,“我国中汉官、汉民,从前有私欲潜逃,及今奸细往来者,事属以往,虽举首,概置不论”⑶;强调满汉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⑷;下令禁扰汉人,“有擅取庄民(指汉人)牛、羊、鸡、豚者,罪之”⑸;明确规定“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⑹;特别是一改努尔哈赤屠戮汉人的政策,而代之以“恩养”。皇太极屡次谕其臣下,对于“凡新旧归附之人,皆宜恩养”⑺,把故意扰害汉人的行为视为“隳坏基业”。并规定“管辖汉民各官,以抚养之善否”作为“分别优劣”⑻的考核标准。再三申谕“今后来降之人,若诸贝勒明知而杀者,罚民十户;贝勒不知而小民妄行劫杀者抵死,妻子为奴。”⑼1629年10月兴师伐明,皇太极再三申谕“归降之明人,即我民人,凡贝勒大臣有掠归降地方财物者,杀无赦,擅杀降民者抵罪。”⑽皇太极“恩养”辽东汉人及其它一系列政策,当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争取辽东汉人民心的作用。
    皇太极对于归降的汉族官吏和知识分子更是极力采取笼络手段,甚至不惜高官重金。1629年(天聪三年)6月,皇太极诰谕诸贝勒大臣,“满、汉、蒙古中,有谋略素裕,可裨益军政者,各以所见入告,朕将择而用之。”⑾1631年(天聪五年)11月皇太极在攻下大凌河以后,“以明大凌河各官归附,仍旧原衔,分别授职,赐以世袭敕书”⑿,并且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八贝勒轮流宴请、款待,以安其心。对于明降将祖大寿及其子侄,皇太极令“各赐房屋,以客礼恩养之”⒀。1633年(天聪七年)明军将领孔有德、耿仲明携红衣大炮投清,皇太极亲自以满族最隆重的抱见礼郊迎,并“赏赉甚厚,即日授都招讨印”⒁。1642年(清崇德七年)松山之战,掳明将洪承畴,“上(指皇太极)亲至洪馆,解貂裘与之服”⒂。对于有才干的汉人,皇太极一律擢升重用,引为心腹。汉人谋士范文程,原系辽东土著大地主。归降后深得皇太极的尊宠,委以大学士重任。每议大政,太宗总是问:范章京知否?甚至在范病疾时,都得“待公病已,决之”⒃,后来范为清军入关出谋划策,起了很大作用。据有人统计,“自崇德六年定三院,至顺治二年,此十年中,任大学士者为刚林、范文程、希福、鲍承先、洪承畴、祁充格、宁完我凡七人”⒄,其中范文程、鲍承先、宁完我、洪承畴等均系当时的汉人名儒。1629年(天聪三年)8月皇太极下令开科,凡“诸贝勒以下及满、汉、蒙古家都有生员,俱令考试”⒅,结果录取了二百个本来为奴的汉人生员。重用汉官和汉人知识分子,反映了满族统治者联合汉族统治者以强化其统治的愿望。此外,为了扩大兵力和进一步利用汉族地主阶级,皇太极分编汉军八旗作为八旗组织的一部分。1633年(天聪七年)皇太极令八旗属下满洲各户,有汉人十丁抽一,以旧汉人额真统率,另编成汉军一旗。汉军旗与满洲八旗编制相同, 以后又陆续编旗,至1642年最后编成汉军八旗。皇太极是汉军八旗的最高统帅,可以随时调遣指挥。这样既加强了对汉人的控制,扩大了兵力,又笼络了汉族地主阶级。
    皇太极还采取改族号、国号、模仿汉人制度、学习汉文化等手段,极力冲淡和消除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1635年(天聪九年)皇太极宣布,“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准再称其为珠申(诸申,即女真)。翌年,皇太极又宣告改“国号曰大清”,废金国之称。改女真为满洲,改金为清,其主观意图就是要隐讳女真和金朝。因为女真和金在历史上曾侵扰过中原,容易触及汉族人民的隐痛而诱发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此外,其中央的统治机构亦是以汉族的制度为蓝本进行改制的,设置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院设大学士一人、学士若干人;并设置吏、户、礼、工、兵、刑六部,各部内设满、汉承政、参政、启心郎及办事笔帖式等;还设置掌监察的都察院、专管蒙古等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这些机构的设置,即是“照蛮子家(指汉人)立的”⒆。皇太极自己也认为,“凡事都照大明会典行,极为得策”⒇。皇太极模仿汉制,学习汉文化,对于满族社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满汉全席有哪些菜品?满汉全席剩菜是怎么处理的?
在古代的皇宫内院,有一个专门服务于皇家的食堂,当属全世界最奢侈、最讲究、最美味的食堂。在清朝这个机构叫做御膳房,是一个负责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宫廷美食皇亲国戚享用。御膳房隶属于内务府,设有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等五局。各种菜系在这里也能品尝到,都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味道。各个宫院也都有自己的膳房,不同等级的妃子享受的标准不同,一顿饭从十几两到几十两都有,我们今天就来讲述一下御膳房各个方面的故事。一:御膳房的食材御膳房的食材绝不是一般人能弄到的,从喝的水到吃饭食用水都是来自玉泉山的泉水,慢慢的也成为了皇家御用水;皇帝们吃的五谷杂粮都来各个地区最好的粮食,有些是来自皇上自己的“试验田”;肉类来自“庆丰司”,专门为皇家养牛、马、羊的地方,牛、马、羊则是各个地方进献或采购而来的极品,牛羊肉更是肉种;数不清的山珍海味,罕见的干鲜果品都是从四海八方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 论努尔哈赤时期的“满汉一体”化政策
满族(先祖为明代的女真)为什么能在很短时间内占据辽东,并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以为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却一直为人们所忽视。那就是,作为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他所强制推行的满汉一体化政策,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试图就努尔哈赤入居辽沈以后,所推行的满汉一体政策,略作钩稽和探索,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入居辽东之初,努尔哈赤一再申谕:“今诸申、尼堪全都是汗的国人”1。正是从这满汉一体的思想出发,努尔哈赤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强制手段来促进满汉民族间的互相渗透。其一,强制满汉人民迁居杂处,同耕共食。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大量满汉军民风尘仆仆地来到辽东,居无定处,亟须安置。努尔哈赤为了稳定人心,首先对满汉人等实行了“计丁授田”,即“一男种粮田五垧,种棉田一垧”2,在牛录额真统一管理下进行以户为单位的独立生产...
· 初探王莽民族关系思想
关于王莽在摄政和称帝时期的民族政策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些做法,学术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相对而言,对其否定者多于肯定者。持否定态度者大都认为,王莽的民族政策破坏了自汉武帝以来中国与周边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王莽“推行一系列恶化汉匈关系的政策,破坏了汉匈之间的团结。”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王莽的民族政策“对于巩固和加强中央对地方民族政权盼控制,维持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应该予以肯定”;王莽向匈奴所颁布的四条“对于匈奴奴隶制有釜底抽薪的作用,可以割断匈奴国家奴隶的来源”,“具有明显的进步作用”;“如果从与匈奴和亲的耗费与匈奴的内部情况等多方面来分析,王莽对匈奴的政策还是有对症下药的地方”;王莽对高旬丽、西南夷的战争“是镇抚地方叛乱,这些战争的范围与对象都向我们表明,它们与侵略性质的战争毫无共同之处”,“不应该说王莽是侵略者”。因为专家学者都能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文献资...
· 谈谈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原本是江南的官场菜,是扬州的“大厨房”专为到扬州巡视的“六司百官”们加“油”用的。乾隆南巡时撞上了,后满汉全席就开始在各地流行起来。据电影介绍,满汉全席共6道108样菜分3天用完。这样吃上3天,大概看见吃的都得怕。做这样的菜,要有宽阔的厨房,各路调料各就各位,整装待命,火要旺,人要虔诚……厨房和调料是好菜的硬件,而虔诚是好菜的软件,虔诚尤其重要,我有过几次不虔诚的烹调经验,做出来的菜只好看不好吃,才发现这虔诚乃是给菜注魂。后来,每次待客,先把自己饿半天,净净心,在温饱状态较差的条件下虔诚掌勺,做出来的菜,不好吃才怪。满汉全席的吃法程序极为繁琐,客人入席前先净面,送上香茗一盏,配以四色茶点,此谓“到奉”,后开始“茗叙”,上“手碟”(瓜子、榛子等)任选,谓之“对相”,如此种种繁琐小吃烘托之后,大菜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中间还要上香巾数次,最后酒足饭饱后上水洗面,谓之“槟水”。这样豪吃数日,...
· 隋文帝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为何说隋文帝是史上唯一没有污点的皇帝?
隋文帝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为何说隋文帝是史上唯一没有污点的皇帝?说到我国历史上的皇帝,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了秦始皇。确实,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王朝上唯一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人物了,不过他的劳命伤财却不套百姓的爱戴。而今天小编下面要介绍的这位皇帝,同样也是开国皇帝,他统治时期所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可以说是福泽万世,垂则后人。当他在世的时候深受天下百姓,甚至是外邦异族的爱戴与敬仰,去世了1400多年至今仍然有人为其守陵。隋文帝杨坚出生于我国北方的鲜卑族,在他开创了隋朝之后便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乱世。从这一点来说的话,他的这个功绩是有着跟秦始皇媲美的能力的。然而隋文帝本人的性格却要比秦始皇要温和许多了。在处理外族关系方面,他主张在军事上是防御政策,在政治上实行招抚政策。这样一来便很有效的处理了民族之间的矛盾,隋文帝也因此得到了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尊敬,并且尊称隋文帝为“圣人可汗”。隋朝经过了他的一番治理和整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