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梁启超的科学观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82
转发:0
评论:0
梁启超的科学观,今年是梁启超诞辰13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跨世纪的文化巨人,梁启超

今年是梁启超诞辰13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跨世纪的文化巨人,梁启超的贡献和影响几可称“无远弗届”。在“西学东渐”的19世纪晚期,在“狂飚突进”的新文化运动中,梁氏就有不少重要思考和言论,对同时代人及后世都产生了影响。以此视角解读梁启超,对于评价历史人物和在当下思考与科学有关的文化问题,当有启发意义。 ——编者

  梁启超从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起,一直倾心于西学。在清末,他通过自己所办的报刊大力介绍和宣传西学,其中自然包括西方的科学。但也正因为其精力所注在介绍与宣传,所以,也还未曾明确地形成他自己特有的科学观。真正表现出他的科学观,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起来之后。主要有三篇著述,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欧游心影录》的《科学万能之梦》一节;二是1922年他在科学社年会上的讲演:《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三是1923年在科学与玄学的论争中所发表的《人生观与科学》一文。仔细分析这三篇文章,可看出梁氏对科学的看法是有所变化的。


  在《科学万能之梦》一文里,梁氏因受欧战大破坏的刺激,尤其是受到他所接触到的西方一部分思想家、学者的悲观情绪的感染,他着重指出科学大盛行,造成一种纯物质、纯机械的人生观,缺少了意志自由,使人们多少丢失了善恶的责任感,引起社会与个人以及个人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严重冲突。在他看来,科学不能不对大战的灾难负一部分责任,也就是说,“过信科学万能”,是一大失误。他借西方人之口说出“科学万能论破产了”。不过梁氏终究是一个有理性的学者,他特别声明一句:“我绝不承认科学破产,不过也不承认科学万能。”这就是他1919年冬天,根据对战后欧洲的考察所得出的结论。


  在《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一篇讲演里,他的基调颇有些变化。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新的高潮,德赛二先生在中国似乎是最受敬仰的两个偶像。从笼罩在一片悲观气氛的欧洲回到新思潮狂飚突进的中国,梁氏对科学,即赛先生不觉间增加了几分敬意。况且,他讲演的场合是科学社的年会,他的听众都是科学家和一般敬信科学的知识分子。所以,梁氏在这篇讲演里,正面地讲述他对科学的认识,指出:“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他严厉批评了中国人以往对科学的误解和曲解:一是把科学看得太低太粗,以为只是形而下的器艺之学;二是把科学看得太呆太窄了,以为科学仅仅是指科学所造就的种种结果,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他强调凡够得上一门学问的,没有不是科学的。若离开科学精神,任何学问都是做不成的。这是他对科学比较深切的认识。本着这种认识,他又严厉批评了中国人因不能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所以在思想学术上便一直存在着笼统、武断、虚伪、因袭和散失等五大病症。所以,通篇讲演贯穿着宏扬科学精神的主调,没有讲一句贬低科学或是说科学有什么局限的话。


  第三篇《人生观与科学》是1923年5月下旬写出和发表的。是年1月,张君劢在清华学校作《人生观》的讲演,宣称“科学无论如何发达,而人生观问题之解决决非科学所能为力”,将科学逐出人生观之外,遂引起地质科学家丁文江的反驳。张、丁二氏皆梁氏好友。不过张氏早于清末即追随梁启超,其思想与梁氏更为接近,交往亦更深。梁氏此文对二氏皆有批评,其基本倾向是科学只能解决人生大部分问题,一小部分,但却是更重要的部分,科学是无能为力的。他主要是指情感的领域,如爱憎、审美之类。他认为这类情感,带有不可认知的神秘性。他极强调这一部分对人生的重要。他说:“一部人类活历史,却什有九从这种神秘中创造出来。”他的结论是:“人生关涉理智方面的事项,绝对要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关涉情感方面的事项,绝对的超科学。”观察此后梁启超的言论著述,可以认为,这是他的科学观的最终表述。


  梁氏何以会有这种二元式的科学观呢?


  我以为最基本的原因是在于他思想的不彻底性。梁氏是一位知识面很广的学者,但钻深研极的著述甚少;梁氏是一位杰出的宣传家,而其思想多流于常识的范畴,甚少精深的追索。因此,梁氏够不上一个哲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末国人科学观的演化
——从“格致”到“科学”的词义考辨晚清以降,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科学”(或称“格致”)在时人的言说中,已成为一个流行词。人们最初沿袭明末清初时的观念,以“格致”来称呼这种西来的知识,而后引进日语词汇“科学”取代“格致”。近年以来,国内外关于清末民初国人“科学”观念的研究,已有多种论著发表,如樊洪业《从“格致”到“科学”》[1],艾尔曼《从前现代的格致学到现代的科学》[2]等文,但其中仍有未发之覆,特别是对清末国人科学观演化的具体过程少有论及。本文通过检索清末学者使用的“格致”、“格物”、“科学”几个汉语词汇的具体内涵,辨析国人对西文“science”之译从“格致”到“科学”的演变过程,藉以揭示清末国人“科学”观念的重要变化。一、中西“格致”之别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东来,携来了有关数学、天文、地理、力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这些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当时中文里没有意义对等的词...
· 梁启超父女二人的女性观
在近代中国,鲜有像梁启超(1873—1929)和梁思顺(1893—1966)那样,父女两人都发表女性论,并产生了社会影响的。梁启超在清末为了富强国家而关注女性,强调女性有强化智力、体力的必要性,在民国时期为了女性人生的发展而主张女权。然而,梁思顺却主张贤妻良母与尊重母性的女性论。慈父与长房长女首先,我们概观一下梁启超与梁思顺的父女关系。梁启超有第一夫人李蕙仙与第二夫人王桂荃,有思顺、思成等9个子女。第一夫人李蕙仙生思顺后好几年一直没有其他孩子,于是她亲自选定王桂荃,推荐给梁启超作为第二夫人。梁启超没有男女嫡庶之别,对于子女教育很热心。他的9个孩子多半大学毕业,到美国、加拿大等国留学的也很多。后来大儿子思成成为建筑学者,次子思永成为考古学者,思忠为军人,思礼为火箭专家。梁启超批判女性缠足,极力主张女子教育的必要性,生活中也厉行此原则,不让自己的女儿们缠足,让她们接受教育。例如,大女儿思顺在1...
· 科学发现于观察
五十年代中的一个夏天,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大连疗养。有一天,他路过马栏河桥时,偶然看到一个形态奇特的山峰,一道一道的山梁呈现弧形盘旋上山顶。他立即登上山顶鸟瞰全貌,发现道道山脊和条条沟谷相间展布,环抱着中央高地,就像莲花花瓣围绕中心莲蓬一样。这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了揭开这个奇特山峰的奥秘,他顶烈日,攀悬崖,经过多次考察,终于弄清这是地壳旋转运动造成的一种地址构造体系的新类型,于是就命名为“莲花状构造”。
· 维新领袖梁启超:唤醒民智的先锋
梁启超是清末广东新会人,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同其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力倡变法维新。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次年讲学长沙学堂,积极鼓吹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曾主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极力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影响很大。辛亥革命后,曾拥护袁世凯,出任司法总长。1916又策动蔡锷反哀。后与段祺瑞合作,任财政总长。“五四”时,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文字激扬,常引以为豪。晚年在清华教学。他学识渊博,著述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文化等多方面,合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旧照梁启超自幼年便才学出众。12岁即中秀才。其父督导极严,希望他由科举登入仕途,光耀门庭。可他后来渐渐偏离了科举八股的方向。1889年,他在广州以第...
· 梁启超的“儿女心”
原文标题:梁启超的“儿女心”:不扮全能者,不摆道学面目梁启超是晚清的政治弄潮儿,也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人物,他的功业、学问为世人推许,自不必说。单说他教育子女的风范和成果,那也是非常值得崇仰的。梁先生有儿女九人,九人中有学法政的、建筑的、考古的、航天的……几乎个个成名成家。特别是思成、思永、思礼更是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门三院士,这在海内外都是很罕见吧。对梁氏家族的这种现象,有人或许要弹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老调。但这种血统论显系片面,名人子女不成才者其实很常见,比如梁的老师康有为即是一例。梁家孩子个个成才,品学兼优,爱国敬业,很大程度上还得归功于乃父的言传身教。梁先生的儿女心极浓烈,极细腻。生活于始终动荡的清末民初社会,又总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梁先生有政事重压在肩,各路客人要会,无数文稿催迫在睫。然而,无论如何紧张、忙碌,他总不忘给儿女写信,有时甚至是一天一封。这在以悠然消闲为常态的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