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末新政期间东北文化教育的发展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8
转发:0
评论:0
清末新政期间东北文化教育的发展,清朝建立以后,到光绪年间,二百多年来,东北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明代

清朝建立以后,到光绪年间,二百多年来,东北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明代旧有儒学的地方,逐渐兴复;新设的郡县,也都有了书院、义学、社学;奉天宁古塔、伯都讷、三姓、阿勒楚喀、拉林、珲春、乌拉、额穆赫索,黑龙江墨尔根、齐齐哈尔等地,还有八旗官学,专教旗丁。不过,清政府只在奉天设立学政,兼管吉林岁科各试,黑龙江生童就近附试。清末新政开始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东北地区有了学堂,光绪三十一年,设立了学务处。不久,清政府决定停止科举,裁撤学政,广立学堂,设提学使管理学务,东北的文化教育事业出现了很大变化。徐世昌总督东三省后,按清政府有关规定,改学务处为学务公所,健全建置,并以“无学不足以成人,无人不能以立国”[1]为宗旨,推广教育会、劝学会,多设劝学员,宣传上学的好处。他还遴选视学员,严定视察章程,加强督察,对私塾进行改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据统计,奉天学堂在光绪三十三年以前,有40余所,光绪三十四年增至2100余所;吉林学堂光绪三十三年有40余所,光绪三十四年增至180余所;黑龙江学堂在光绪三十二年有30余所,光绪三十四年增至150余所。[2]派遣留学生的工作也有所开展。锡良就任东三省总督后,在各种学堂的建设上又采取了许多新的措施,推动了东北文教事业的发展。


  那么,清末新政期间,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怎么样呢?下面,从设立教育行政机构,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创立图书馆和报刊等方面,做简要概述。


  首先是设立教育行政机构。一是提学使和学务公所。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奉天将军赵尔巽开始设立学务处,同年十一月,学政李家驹分设教务、书记、庶务、编辑、调查、会计、收掌、游学八科,学务日渐推广。不久,科举废除,学政裁撤,各省设提学使司,有提学使1人,掌教育行政,稽核学校规程,征考艺文师范。署设总务、专门、普通、实业、图书、会计6科,科长、科员分治之。学务处改为学务公所,有议长、议绅讨论其事。学务公所是提学使司行政之所,一省学务的总汇。[3]奉天学务公所成立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内设普通课,兼办专门课事务,设议绅4名,具体办事。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徐世昌改课为科,设总务科佥事1员,原有课长课员分别改派为一二三等及额外科员,添置编校员、译员,设学政案牍科,专办裁撤学政衙门应办之事。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学政案牍科归并总务科,学务公所组织机构按学部有关规定,基本确立下来。总务科分机要、案牍、庶务3股;普通科分教务、庶务2股,兼办专门科事务;实业科也分教务、庶务2股;图书科分编译、储备2股;会计科分度支、建筑2股;编校员掌编校教科书、教育官报;译员掌翻译往来公文、书牍及编译书报;省视学员承司使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堂;议绅佐司使参画学务,并备督抚咨询。


  吉林在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始设立学务处,光绪三十一年设提学使1人。光绪三十二年学务处改为学务公所,设总务、普通、图书、会计4课。光绪三十三年,徐世昌增设佥事,改课为科,各科科长为一二三等科员,又设置专门、实业2科,分别选任议绅省视学及统计、编辑等员。后来,学务公所内开办学术研究会,分文理二科,督率科员每日研究,并刊发教育官报,每5日出版1次。


黑龙江在光绪三十三年设提学使,提学司署例设学务公所。延请议长1员、议绅4员,以备咨询。分总务、专门、实业、普通、图书、会计6课,各设正副课长、课员。后改课为科。设科长4员、正科员5员、副科员6员。总务、实业、普通、会计4科事繁,均设科长及正副科员,每科3人。图书科兼发行、绘图,设正副科员各1人。专门科只设副科员1人,兼省视学。光绪三十三年,设满蒙译员,后归并议绅办理。省视学定额6人,其中,以2人省视省城,改良私塾、简易识字学塾;以2人负责稽查;别有宣讲员1人。[4]二是劝学所。新政期间,清政府规定,各府厅州县应设劝学所1处,管理本府厅州县的学务,地方官监督;另设总董一员,以本地士绅充任。每学区设劝学员1人。各区筹款、兴学等事均由总董禀承地方官督率劝学员办理。光绪三十三年,奉天省除洮南一府外,其余各属均设立了劝学所,海城、铁岭、辽阳、承德的劝学工作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吉林省在光绪三十三年在省城设立了劝学总所,派监督、会办、委员、司事及劝学员若干人经营其事。光绪三十四年,又在省城内外学区改设吉林府劝学所,作为示范,以推动该项工作的进行。结果,全省又有17处地方或改进或成立了劝学所。黑龙江省在学务公所内,设劝学员2人,负责学务。[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之间有何种联系
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是清政府在最后几近灭亡的时候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而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的关系只是先后的关系,先是慈禧在几分斟酌之下决定新政,之后在综合所有因素决定进行立宪运动。立宪运动照片当时帝国列强侵华之后,清朝的整个形式岌岌可危。之后在义和团的加入之下,帝国主义的侵华计划,所以说在当时算是义和团救了清政府。但是之后因为其过度排外,引起了列强的不满。开始加紧对清政府施压,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也让慈禧支撑不下去,所以决定进行新革。而恰巧此时一个日本小国战胜了俄罗斯大国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清朝廷。在清政府的人看来,这不仅仅是日本的胜利,更是因为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能战胜专制的俄罗斯。而当时清朝各个阶层的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支持进行立宪运动。当时的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吸收了不少新潮思想,在他看来中国急需自由平等,所以他也在不断的推进立宪运动。而在之后梁启超就受到孙中山那一派人的攻击。对于当时快...
· 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的“国学保存”进路探析
清政府于1901年开始宣布实行的“新政”,是其为挽救统治危机而采取的自救措施。“新政”期间,清政府在军事、法律、财政、行政、教育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其中,教育改革是“新政”各项举措中颇引人注目的一项。正是这次改革废除了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建立起从小学到大学各级各类的现代学制系统,从而直接引发了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向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转换。在这个新旧转换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有的“国学”与蓬勃发展着的西学的关系。
· 家谱起源和近代期间的发展
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若从人与群体联系观念形成的角度考察,起源相当久远。现在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表明: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血缘关系是人类群体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纽带。人类最初出现的群体是“榛榛狉狉、群居袭处”的原始群,此时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纯是浑然之群。按照古人类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人类存在的三百多万年历史中,约有二百九十万年是处在原始群时期,到了距今十多万年时才开始产生氏族制度。浑然的原始群,开始分为若干小群,而且演进愈深,分析愈细,辨别亲疏的族群观念也随之产生,“故人之相仁遇也,始于知生我之母。知有母,则知有与我同母之人焉。由此而推之,则知有母之母焉;又知与有母同母之人焉。亲族之关系,盖由此而昉也。”这也就是后来作为家谱核心和基本内容世系的萌芽。血缘亲疏的辨析,族群世系的认同,应是谱牒产生的根源,口述口传的世系,正是家谱滥觞。古有“瞽矇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吕思勉考...
· 东北亚的一个古国:高句丽的发展史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被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建国(公元前37年-公元52年)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一些学者认为高句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成立。“高句丽”作为一个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词就出现在《汉书》中。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纪中期。据推测,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相关记录在《三国志》、《汉书》中时有出现。中央集权化和早期的扩张(公元53-24...
· 清末的“拍卖”
拍卖,乃是资本主义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经营拍卖业的商行,称“拍卖行”。在中国,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上海才有拍卖和拍卖行,据1862年《上海新报》载,当时十里洋场多有拍卖,大则有几百吨的铁甲船、花园弄(今南京东路)地皮,小则是钟表、餐具和猫狗等宠物,几乎物物都可拍卖,反映了商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一个侧影。对此,时人就现场景观,有一番详细描绘:“洋人出卖杂物,预以招帖贴通衢者,期插标门,首聚买客,一人高立,持物叫卖;不售,则更易一物,价既相当,即拍卖。以应扣后,长短两无所悔,不能更易,故名拍卖。近有各国妇人集会,所施各物捐作病人药饵费,物其当即拍卖,然必高价以给。”(《快心醒睡录》卷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