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清报律》规定不得揭载诋毁宫廷之语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2
转发:0
评论:0
《大清报律》规定不得揭载诋毁宫廷之语,《大清报律》为中国第一部新闻法,两次颁行。第一次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颁

《大清报律》为中国第一部新闻法,两次颁行。第一次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颁布。因报界抵制,遂由民政部修改,交资政院议决,1911年(宣统二年)重行颁布。正文42条。另有附则3条,共计45条。民国初年尚有援用《大清报律》者,1914年《报纸条例》颁布后始失效力。

《大清报律》

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

第一条 凡开设报馆发行报纸者,应开具下列各款,于发行二十日以前,呈由该管地方官衙门申报本省督抚,咨明民政部存案。一、名称;二、体例;三、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之姓名、履历及住址;四、发行所及印刷所之名称、地址。

第二条 凡充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者,须具备下列要件;一、年满二十岁以上之本国人;二、无精神病者;三、未经处监禁以上之刑者。

第三条 发行、编辑得以一人兼任。但印刷人不得充发行人或编辑。

第四条 发行人应于呈报时分别附缴保押费如下:每月发行四回以上者,银五百元;每月发行三回以下者,银二百五十元。其专载学术、艺事、章程、图表及物价报告等项之报,免缴保押费。其宣讲及白话等报,确系开通民智,由官鉴定,认为毋庸预缴者,亦同。

第五条 第一条所列各款,发行后如有更易,应于二十日以内重行呈报。发行人有更易时,在未经呈报更易以前,以代理人之名义发行。

第六条 每号报纸均应载明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之姓名、住址。

第七条 每日发行之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晚十二点钟以前;其月报、旬报、星期报等类,均应于发行前一曰午十二点钟以前,送由该管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随时查核,按律办理。

第八条 报纸记载失实,经本人或关系人声请更正,或送登辨误书函,应即于次号照登,如辨误字数过原文二倍以上者,准照该报普通告白例,计字收费。更正及辨误书函,如措词有背法律或未书姓名、住址者,毋庸照登。

第九条 记载失实事项,由他报转抄而来者,如见该报自行更正或登有辨误书函时,应于本报次号照登,不得收费。

第十条 诉讼事件,经审判衙门禁止旁听者,报纸不得揭载。

第十一条 预审事件,于未经公判以前,报纸不得揭载。

第十二条 外交、海陆军事件,凡经该管衙门传谕禁止登载者,报纸不得揭载。

第十三条 凡谕旨章奏,未经阁钞、官报公布者,报纸不得揭载。

第十四条 下列各款,报纸不得揭载:诋毁宫廷之语,淆乱政体之语,扰害公安之语,败坏风俗之语。

第十五条 发行人或编辑人,不得受人贿嘱,颠倒是非。发行人或编辑人,亦不得挟嫌诬蔑,损人名誉。

第十六条 凡未照第一条呈报,遽行登报者,该发行人处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十七条 凡违第二、三条及第五条之第一项与第六、七条者,该发行人处三元以上、三十元以下之罚金。

第十八条 呈报不实者,该发行人处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之罚金。

第十九条 第四条末项所指各报,其记载有出于范围以外者,该编辑人处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条 违第八条第一项及第九条者,该编辑人经被害人呈诉讯实,处三元以上、三十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一条 违第十、第十一条者,该编辑人处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二条 违第十二、第十三条及第十四条第四款者,该发行人、编辑人处二十日以上、六月以下之监禁;或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三条 违第十四条第一、二、三款者,该发行人、编辑人、印刷人处六月以上、二年以下之监禁。附加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之罚金。其情节较重者,仍照刑律治罪;但印刷人实不知情者,免其处罚。

第二十四条 违第十五条第一项者,该发行人、编辑人经被害人呈诉讯实,照所受贿之数,加十倍处以罚金;仍究其致贿人,与受同罪。

第二十五条 违第十五条第二项者,该发行人、编辑人经被害人呈诉讯实,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六条 违第十五条者,除按照前两条处罚外,其被害人得视情节之轻重,由发行人、编辑人赔偿损害。

第二十七条 违第十二、第十三条及第十四条第四款者,得暂禁发行。

第二十八条 暂禁发行者,日报以七日为度。其余各报,每月发行四回以上者,以四期为度;三回以下者,以三期为度。

第二十九条 违第十四条第一、二、三款者,永远禁止发行。

第三十条 违第十二条致酿生事端者,得照上条办理。

第三十一条 呈报后,延不发行或发行后中止逾两月者,如不声明原委,即作为白行停办。

第三十二条 违犯本律所有应科罚金及讼费,逾十日不缴者,得将保押费扣充,不足再行追缴,仍令补足保押费原数。

第三十三条 禁止发行及自行停办者,准将保押费领还,注销存案。

第三十四条 凡于报纸内撰发论说、纪事、填注名弓者,不问何人,其责任与编辑人同。

第三十五条 报纸以代理人之名义发行时,即由代理人担其责任。

第三十六条 除第一条第三款及前两条所指各人外,所有报馆出资人及雇用人等,应均无涉。

第三十七条 凡照本律呈报之报纸,由该管衙门知照者,所有邮费、电费,准其照章减收,即予数送递发。其未经按律呈报接有知照者,邮政局概不递送,轮船、火车亦不为运寄。

第三十八条 凡论说、纪事,确系该报创有者,得注明不许转登字样,他报即不得互相抄袭。

第三十九条 凡报中附刊之作,他日足以成书者,得享有版权之保护。

第四十条 凡在外国发行报纸,犯本律应禁发行各条者,禁止其在中国传布,并由海关查禁入境。如有私行运销者,即入官销毁。

第四十一条 凡违犯本律者,不得用自首减轻、再犯加重、数罪俱发从重之例。

第四十二条 凡违犯本律者,其呈诉告发期限,以六个月为断。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律自奏准奉旨文到之日起,限两个月,各直省一律通行。

第四十四条 本律施行前发行之报,均应于三个月内遵照补报,并按数补缴保押费。

第四十五条 本律施行以后,所有前订报馆暂行条规,即行作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清奇闻异事之狐报
民间故事乾隆三十年的仲春时节,南京城内寒意尚未消尽,往来匆匆的路人仍旧穿着棉衣,只路旁的桃树上绽起点点花蕾,预示着春天已经悄悄的来了。城东水井巷是条不长的小巷,巷中住着十几户人家,虽都不是富商巨贾,却也是祖辈皆居于此的老户了。巷口两株李树枝繁叶茂,树旁是座前后六间瓦房的院落,院门口站着一对老年夫妇,正倚着门板悠闲的晒着太阳。那须发皆白的老翁姓钮,与老伴王氏均已年过六旬,膝下唯有一个独子芹来在山西做买卖,三十五六尚未成婚,只因常年在外劳碌奔波,往往好几年才回来一次,所以这院子平日只有老两口居住。夫妻俩正晒着太阳闲聊家常,说话间忽见一个面容矍铄的白须老者手持拐杖从巷口走了进来,年龄约有六旬开外,径直来到钮翁面前躬身作了个礼道:“小老儿姓胡名延,听人说您家后院有空闲的房子,便想租几间房间用来安顿我的家小,至于租金多少自是好说,我也不会计较太多。”钮翁听罢方知这人是来租房的,再看他言辞谦恭知书达理...
· 古代扫黄打非之宋仁宗规定官员“不得赴妓乐”
“道德禁娼”并非政策性的,所以相当乏力,针对禁娼呼声,出于净化社会环境、调整伦理秩序、规范官场行为的需要,古代朝廷多会对嫖娼行为从政策上进行限制,这种限制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法律禁娼”。在古代中国,“法律禁娼”很多时候是有条件的“扫黄”,古代中国的性工作者生存模式比较复杂,有宫妓、官妓、营妓、家妓、私娼、暗娼等,这些性工作者的来源早些时候是奴隶性质的女子、战争俘得的女人,后来则以失夫女、罪人(臣)女、卖身女为主,但每个朝代几乎都禁止“逼良为娼”,从准入机制上进行控制,避免社会风气整体变坏。如明朝法律就规定:“凡娼优乐人买良人子女为娼优”者,“杖一百”。与此同时,又对性消费者即所谓嫖客的性消费行为进行限制,其中尤以对负有社会责任的官员的限制最多最严,如宋代,便禁止官员狎妓,赵祯(宋仁宗)当皇帝时便规定,负责分管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不得召妓,当时的说法是“不得赴妓乐”。四五十年后,赵顼(宋神宗...
· 为什么清朝和明朝一个规定亲王不得离京,一个规定不得入京?
之前看到,张宏杰说:地方最赚钱的行业,都被皇族垄断。所以,今天三爷就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同样是为了防止造反的明清两朝,一个是禁止王爷离开京城,一个是禁止王爷进入京城,哪种方式更能够达到避免造反的目的呢?相比明朝,三爷认为清更好一些。明朝,宗室开销太大,而且外地王爷为了保护自己,养亲兵也是合情合理;可万一养太多,尾大不掉就麻烦了。明朝的宗室,清朝的八旗都一样,论人数也相差无几。只是清朝能收的上税,国家财政比明朝好很多,所以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问题没有明朝宗室问题突出。明代宗室制度是历代最失败的,汉唐清宗室制度都比明强,在汉朝可没有明的宗禄之重,推恩令之后也没有明的无限罔替。当然清朝好了,王爷谁没事进京啊,山高皇帝远,离皇帝越远越好,要是造反进京的话,哪儿还用皇帝来说“不准”这两个字,明朝不准王爷进京就是徒有其表,参考朱棣,老子想僭越就直接打进去了,还管你准不准的。挥霍和生殖,又是朱元璋给自己...
· 南宋大臣郑清之的墓地郑清之的家谱如何记载的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郑清之,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卒于理宗淳祐十一年,年七十六岁。少能文,从楼昉学,为楼钥称赏。嘉泰二年(1202)入太学。嘉定十年(1217),登进士第,调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累迁国子学录。参与丞相史弥远定策,废太子竑,拥立理宗,后授王宫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签事枢密院事。绍定三年(1230)授参政政事。绍定六年(1233)史弥远卒后,累官右丞相兼枢密使,疏请召还直臣真德秀等人,为帝采纳,时号“小元祐”。端平二年(1235)特进左丞相。嘉熙二年(1238)封申国公。后历封卫国公、越国公。屡辞不已,拜太...
· 犬马之报
【成语】犬马之报【成语】犬马之报【读音】quǎnmǎzhībào【释义】愿象犬马那样供人驱使,以报恩情。【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至死也不忘大德,当效犬马之报。”【同义词】犬马之劳死心塌地鞍前马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