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乾隆瓷瓶回京省亲 有望创瓷瓶拍卖世界纪录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9
转发:0
评论:0
乾隆瓷瓶回京省亲有望创瓷瓶拍卖世界纪录 ,一只估价近亿元人民币的乾隆御制珐琅彩双耳瓶,昨日在国际俱乐部饭店展出,并将于月底
一只估价近亿元人民币的乾隆御制珐琅彩双耳瓶,昨日在国际俱乐部饭店展出,并将于月底在香港苏富比公司的拍卖会上拍卖。这只只有巴掌高的小小瓷瓶,是有史以来拍卖估价最高的中国文物,有望创中国瓷瓶拍卖世界纪录。

现场目击:瓷瓶只有巴掌高

昨天上午,本报记者来到国际俱乐部饭店,参观了香港苏富比公司的展览,见到了这只只有巴掌高的天价乾隆御制瓷瓶。只见这只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上有锦鸡和桃树图案,色彩艳丽,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只瓷瓶不论外形或绘工皆巧夺天工,底落“乾隆年制”款,背面题上御诗。

价值评估:拍卖估价近亿元

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中国艺术部的沈恩文先生介绍,这只瓷瓶的拍卖估价是9000万港元,相当于近亿元人民币。这个估价是迄今为止中国文物拍卖中最高的,前不久在伦敦以2.3亿元创造中国文物拍卖最高价的元青花大罐,拍卖前的估价不过1000多万元。

图案探究:锦鸡是最高级别

这只双耳瓶为花石锦鸡图图案。沈恩文介绍,珐琅彩瓷器的图案分若干等级,花鸟图案的等级最高,花鸟图案中,又以锦鸡和孔雀为极品,因为这两种鸟的羽毛色彩丰富而艳丽,不但烧制难度大,而且观赏性也最强。同样的珐琅彩瓶世界上还没有见到,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只类似的,但图案和形状都稍有区别。

该瓷瓶是景德镇官窑精挑出最洁白细腻之花瓶,再送往宫中,由御画匠再加绘珐琅彩饰。瓷胎精亮,花石锦鸡图色彩绚丽,构图及风格颇具郎世宁之画风。造办处由皇帝亲自监控以研制新的釉彩技术,所绘制之珐琅彩瓷器,绘图与花饰均独一无二,工匠更会题上诗句以及作款。

来历寻踪:神秘卖家来历不明

到底是谁把如此珍贵的瓷瓶拿到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呢?该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这只瓷瓶本是清朝皇家旧物,此次展览可算是回京省亲。它曾经于1975年在英国佳仕得公司的拍卖会上拍卖,当时的成交价格是1.6万英镑,被一位名叫罗杰·梁的香港收藏家买走。梁先生曾经出过一本书,其中就收录了这只瓷瓶。上个世纪80年代,梁先生把这只瓷瓶转手卖给了另一位收藏家,这位收藏家不久前将其拿到苏富比公司拍卖。

苏富比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出于种种原因,不便透露这只瓷瓶委托方的姓名和身份,也不便透露其是来自香港还是世界其他地方。不过倒是有很多台湾和香港的收藏家对这只小巧的瓷瓶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它最终是否能够打破不久前由一只元青花大罐创造的2.3亿元的中国文物拍卖世界纪录,目前还难以判断。

历史溯源:珐琅彩是舶来品

据悉,这种珐琅彩的瓷瓶十分罕见。珐琅彩是康熙年间由法国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一种颜料,康熙年间开始实验在中国瓷器上使用,但是不很成功。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烧制并不十分重视,到了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乾隆皇帝喜爱西方文化,珐琅彩瓷器的烧制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烧造数量依然不多,所以今天成为瓷器收藏中的极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双身龙耳白瓷瓶
一瓶双腹,线条洗练此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中,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这件白瓷形体秀美,线条洗练,富有时代特征。尤其是一瓶双腹之设计,独具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是古代瓷酒器中的珍品。颇负盛名的邢窑白瓷白瓷是正当青瓷鼎盛之时出现的一种新兴瓷器,古时白瓷以邢窑最负盛名。唐人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贵贱通用之。”陆羽《茶经》说:“邢窑类雪。”即邢窑瓷器洁白似雪。邢窑白瓷至迟始创于北朝晚期,1971年在安阳发现的北齐范粹墓中首次发现白瓷器。李静训墓土的白瓷器非常著名,除了这件白瓷双身龙耳瓶外,还有一件白瓷鸡首壶,亦是挺拔秀丽,线条刚柔相济,肩上之鸡首,栩栩如生,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这两件白瓷酒器,既具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其灵秀活泼。加之器表施白釉,使之成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又名之为“传瓶”在天津市...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双身龙耳白瓷瓶
一瓶双腹,线条洗练此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中,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这件白瓷形体秀美,线条洗练,富有时代特征。尤其是一瓶双腹之设计,独具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是古代瓷酒器中的珍品。颇负盛名的邢窑白瓷白瓷是正当青瓷鼎盛之时出现的一种新兴瓷器,古时白瓷以邢窑最负盛名。唐人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贵贱通用之。”陆羽《茶经》说:“邢窑类雪。”即邢窑瓷器洁白似雪。邢窑白瓷至迟始创于北朝晚期,1971年在安阳发现的北齐范粹墓中首次发现白瓷器。李静训墓土的白瓷器非常著名,除了这件白瓷双身龙耳瓶外,还有一件白瓷鸡首壶,亦是挺拔秀丽,线条刚柔相济,肩上之鸡首,栩栩如生,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这两件白瓷酒器,既具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其灵秀活泼。加之器表施白釉,使之成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又名之为“传瓶”在天津市...
· 酒文化—宋辽金元时期酒具—褐釉刻花瓷瓶
壶身刻送葬狩猎图此瓶1986年于宁夏灵武窑址出土,小口外翻卷,束颈,溜肩,深曲腹,小平底内凹。通体施褐釉,肩部露胎。上腹部有两周露胎弦纹,中腹部以剔刻花之技法刻出一周图案。图中间一马,鞍上立有幡旗,马前一狗似为前导,狗左前侧为一猛禽(海东青)在抓扑一鹅,右前方有一惊慌小兔在奔逃;马后有一高靴,内插长竿前挑一灯,靴后又一灯,可能由另一只靴前挑。其后图案残缺。从图案内容来看,可能是一幅送葬狩猎图。西夏瓷器并不多见,经科学发掘出土者更少见。这件瓷瓶是在正式的科学发掘中,由考古学家拨去它身上厚厚的积土,得以重见天日的,因而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酒文化―宋辽金元时期酒具―褐釉刻花瓷瓶
壶身刻送葬狩猎图此瓶1986年于宁夏灵武窑址出土,小口外翻卷,束颈,溜肩,深曲腹,小平底内凹。通体施褐釉,肩部露胎。上腹部有两周露胎弦纹,中腹部以剔刻花之技法刻出一周图案。图中间一马,鞍上立有幡旗,马前一狗似为前导,狗左前侧为一猛禽(海东青)在抓扑一鹅,右前方有一惊慌小兔在奔逃;马后有一高靴,内插长竿前挑一灯,靴后又一灯,可能由另一只靴前挑。其后图案残缺。从图案内容来看,可能是一幅送葬狩猎图。西夏瓷器并不多见,经科学发掘出土者更少见。这件瓷瓶是在正式的科学发掘中,由考古学家拨去它身上厚厚的积土,得以重见天日的,因而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酒文化—宋辽金元时期酒具—褐釉剔刻花瓷瓶
形制与宋元经瓶相似此瓶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红庆乡的西夏窖藏中,形制颇似中原地区常见的宋元经瓶,瘦劲挺拔。小口,口外有较宽的边唇,似蘑菇状,束颈,斜肩,深腹,平底。胎为浅棕黄色,施褐釉,以剔地刻花技法进行花纹装饰。腹部为两个对称的花形开光,内饰花纹主题为折枝牡丹花,以零乱的牡丹叶子填空。部刻画一鹿纹。近底处及底部均未施釉。受山西瓷窑装饰风格影响的剔地刻花工艺所谓的剔地刻花,就是在器体外所附之化妆土或施釉的胎体上画出纹样,再将花纹以外的地方剔除,使露出下层的白色化妆土或素胎,预留的花纹外凸,具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技法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但是,河南、河北一带的磁州窑系普遍采用先施化妆土再剔地,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烧造的做法。而在黑釉上剔地直接露出素胎的作法,应是山西瓷窑的装饰特征。这件褐釉剔刻花瓷瓶就是采用的直接剔出素胎的做法,看来应是受山西瓷窑装饰风格的影响。征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