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展现清代生活的画卷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3
转发:0
评论:0
展现清代生活的画卷 ,——写在《中国新史》出版之际1688年在巴黎出版的葡萄牙来华传教士安文思的《中国
——写在《中国新史》出版之际

1688年在巴黎出版的葡萄牙来华传教士安文思的《中国新史》是西方早期汉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与此前在西方出版的利玛窦和金尼阁的《天主教进入中国史》(1615年)、曾德昭的《大中国志》(1642年)、卫匡国的《鞑靼战记》(1654年)、《中国新图》(1655年)、《中国上古史》(1658年),一起构成了西方17世纪中国知识的最重要来源。国内学者计翔翔认为这部著作是西方早期汉学第一发展阶段的一个总结、第二发展阶段的起点,甚至认为它已经走出了传教士汉学的框架。尽管这个评价仍可讨论,但是安文思这本书的重要性是无可质疑的。

从汉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新史》对中国的介绍要更为系统和全面。从中国的名称、地理位置、历史、语言、风俗,到中国的物质生活、矿产、航运、船舶及政治制度、国家结构等,安文思一一作了介绍,给西方人呈现出一幅全景式的中国图案。安文思写这本书时,在中国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中国已经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他本人认同利玛窦的“合儒易佛”的传教路线,并对中国的文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书的原名为《中国十二绝》,实际讲的是中国的十二条优点。

和以前的著作相比,《中国新史》对北京的介绍最为详细,这是该书的重要特点。安文思不仅介绍了王府街、白塔寺、铁狮子胡同、鲜鱼口这样的街道,还详细介绍了皇城,包括皇城的大小、皇城中的二十座宫殿等内容。如果不是经常在皇宫中活动,就不可能对其作如此细致的描写。正因为安文思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这些报道和描写不仅推动了当时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了解和认识清代历史的细节和材料,就是我们今天读起来也觉得很有价值。

在谈到皇宫每年的赋入时,他给我们提供了下面这些数字:每年运进宫廷粮仓的米面达四千三百三十二万八千八百三十四袋;一千零三十五万五千九百三十七个盐块,每块重五十磅;两百五十八磅极细的朱砂;九万四千七百三十七磅漆;三万八千五百五十磅干果,如葡萄干、无花果、胡桃、栗等等。衣料方面,运进御衣橱的各色丝料共二十一万五千四百三十二磅,如丝绒、缎子、锦缎等物品,不包括我们所说的用船运去的御服;四十七万六千二百七十匹薄丝料,中国人在夏季穿着;二十七万两千九百零三磅生丝;三十九万六千四百八十四匹面布;四十六万四千二百十七磅棉;五万六千二百八十匹麻布。

书中很多地方为我们提供了类似的了解清宫经济生活的参考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较为真实地感受到当年清宫生活的实际状态。

安文思的书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清史材料,这些材料和中文文献的相互印证,往往能补充中文文献的不足,从而加深我们对清代历史的认识。例如安文思在书中说,1669年12月8日,皇帝命三位官员到汤若望的墓地焚香,“其目的是向他作特殊的礼敬,又命令赐给当时在朝的三个神甫三百二十五克朗,我是其中之一,支付他丧葬的费用。”此事《正教奉褒》中记载为:“康熙八年十一月十六日,上遣礼部大员,捧御祭文一道,至汤若望墓所致祭。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等,供设香案跪迎,恭听宣读。其文曰:‘皇帝谕祭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级又加一级、掌钦天监印务事故汤若望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汤若望来自西域,晓天文,特畀象历之司,爰锡通微教师之号。遽尔长逝,朕用悼焉。特加恩恤,遣官致祭。呜呼,聿垂不朽之荣,庶享匪躬之报,尔如有知,尚克歆享。’”安文思还记述说,第二天康熙在宫中宴请大臣时,让他们三人也参加了宴会,他们坐右面第三排的第一张桌子。这点《正教奉褒》没有记载。读到这些文字,犹如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我们对当时传教士所受待遇有一种更为直观、具体的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敦煌画卷展现了怎样的都会景象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大为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言:“研究中国任何学问的人们,殆无不要向敦煌宝库里作一番窥探的功夫。”敦煌社会生活是隋唐时代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从敦煌画卷角度入手,对敦煌这只“麻雀”进行解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体察隋唐时期民众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样态。佛道传瑰宝,夷教留经典莫高窟又叫千佛洞,位于今天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坐西朝东,前临宕泉,面对三危山。自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建元二年起,历代佛教徒便不断在这里凿窟造像,至武则天时期已有“窟龛千余”。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宋元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佛教逐渐衰落,莫高窟也逐渐为世人所遗忘。直到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雇人清理莫高窟洞窟内的淤沙时偶然发现藏经洞。此洞约一丈见方、六尺多高,洞内重重叠叠堆满了粗麻布包,其中包裹着五六万件从魏晋十六国至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还包括许多绢画、纸画和...
· 揭秘:清代皇子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
现在流行一句话:“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清代,皇帝对于皇子的教育更是不敢马虎,他们不仅慎选师傅、制定规矩,而且亲自督查皇子的功课。康熙帝在回忆对太子胤礽的教育时曾说道:“自古帝王,莫不以预教储贰为国家根本,朕恐皇太子不深通学问,即未能明达治体……自幼时勤加教育,训觑礼节,不使一日遐免。”清代在确立秘密建储制度后,摈弃了嫡长子继承制,就更加注重皇子的品德、才学以及能力。于是,上书房成为这些龙子龙孙们相互角逐的战场之一。皇子们到了六岁,就要进上书房读书,地点在乾清门东侧。开学之日,皇子们要向师傅行礼,以彰显尊师重道的古风。据史料记载:“诸皇子入学之日,与师傅预备杌子四张、高桌四张,将书籍笔砚安设桌上。皇子行礼时,尔等力劝其受礼。如不肯受,皇子向座一揖,以师儒之礼相敬。”上书房负责授课的主要是上书房师傅和上书房行走,上书房总师傅则从总体上管理和监督书房事务。由于清代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皇室把...
· 画卷|图中观香
在《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前方十字街头,有“刘家上色沉檀拣(揀)香铺”,门前立招高大明显,下方“铺”字被门前一手推独轮车所遮掩,大门上方大横匾额上有“刘家沉檀□□丸散□香铺”,推测是一个规模很大的香铺,可能大宗交易之外还有零售。孙羊正店是一个大酒楼,四层高楼,门前挂着四个大栀子灯,亦有卖春处。一楼买卖,立有“丝帛”“香药”两个小立招,是做丝帛、香药大生意的。推测拉骆驼出城的西亚、中亚大食等商人来时带来的香药、珠宝、奇物卖了以后,换带上丝帛、磁器等回国。十字街南顶头一家大店“王家□绢匹帛铺”,看来也是做此类大生意的。孙羊正店,官府还允许纳税酿酒批发给脚店。如此规模的大酒楼汴京有72所之多。宋代的各种宫廷宴会、庆典都要用香,因此常设“四司六局”。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六局”之中就有所谓的“香药局”,掌管“龙涎、沈脑、清和、清福异香、香叠、香炉、香球”及“装香簇细灰”等事务,专司香的使...
· 揭清代宫廷文化生活全貌太原展出125件清代文物
人民网太原9月11日电记者安洋报道:10日,太原晋祠公园的傅山纪念馆内举行“清代帝后用品展”,展出了125件从故宫博物院精选的清代帝后文化生活用品据了解,这次展览是太原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展览,将进行到10月10日。这些展品的年代上起明朝,下至清末,主要汇集了清代顺治以来的十三位帝后嫔妃的文化用品及书画作品,展品种类包括绘画、书法、纸、墨、笔、砚、笔筒、笔架以及玺印等与清宫帝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文化用品。展品中文物众多,如乾隆青玉“古稀天子之宝”印、鸡血石“慈禧太后之宝”印以及乾隆款国宝五色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时代因收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等名帖而闻名遐迩的“三希堂”的复制品也在展览中展出。这次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清代宫廷文化生活的全貌。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东汉世俗生活的历史画卷打虎亭汉墓壁画
豆腐,是人们今天比较喜欢的食品。大家都知道,豆腐发源于中国,但中国到底什么时候就有豆腐了,大家还是不清楚的。可喜的是,位于郑州新密市城西约6公里的打虎亭汉墓1号墓土了一幅《制作豆腐工艺图》,表现了东汉时期人们制作豆腐的完整过程。这在国内绝无仅有,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豆腐的记载。打虎亭汉墓位于郑州新密市城西约6公里的打虎亭村。该墓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东汉墓。汉墓由一座画像石墓(1号墓)和一座壁画墓(2号墓)组成。两墓东西并列而又相连,均由巨大的石块和大青砖砌券而成,规模宏伟巨大。1号墓的墓室上,浮雕石刻画像200多平方米,刻绘有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的图画。该墓的石刻画像均以墓室为单位,分成几组,每室雕刻一种生活题材,显示出不同的用意:墓门和前室之间甬道的东西画壁上刻有《迎宾图》,以示迎接;南耳室南部刻《收租图》,十分形象:有肥胖的地主、手持简册的管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