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对“3220万字《清史》编给谁看”的看法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1
转发:0
评论:0
对“3220万字《清史》编给谁看”的看法 ,许斌撰文指出: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近日透露,预计整部《清史》将达32
许斌撰文指出:据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近日透露,预计整部《清史》将达3220万字,初稿将用6年时间完成。

对于绝大多数人,甚至对于很多专家学者,读完3220万字的一部断代史几乎都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这部书肯定牵涉到许多考据,这些东西,虽然在历史研究上有很大的价值,于普通民众却可能了无兴趣。而且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参照时下书价,买齐一套就要3000元左右,恐怕很多人无法接受。这样一来,很多普通读者已经没有机会读到这部书了。

从方便普通读者阅读与历史研究这两个不同角度出发,可否考虑将这部书稿分成两大部分,主要部分以概述历史大事、描述重要历史人物为主,客观公正、正本清源,注重与《二十四史》的衔接,讲求文字流畅、通俗易读,篇幅控制在200万字以内;另外一部分属于纯学术范围内的部分,可以作为补记划分为不同部分分开出版,方便有需要者有选择地购买。这样做可能比笼统地编一本3220万字的庞然大物要好一些。

彭兴庭认为:有人质疑:3220万字的《清史》编给谁看?笔者以为,这样的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清朝《四库全书》当初编纂的时候有没有怀疑这8亿字给谁看呢?然而,这部遗产的价值,我想应该没人怀疑的。从我国历代修史情况来看,《隋书》100万字,《新唐书》360万字,《宋史》800万字,《明史》500万字。这些天文字数不要说对于古人,就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的社会来说也是一项浩大工程。他们编出800万字、500万字的巨著时,有没有考虑这些书到底有多少人购买呢?

清朝时期,不仅国内关系错综复杂,而且联系整个世界大背景,科技发展,经济进步,以及近代以来各国交往日益频繁,清朝的盛衰变迁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经历过的巨变。用3000余万字来描绘这个社会变革的图景,又怎么会多?若单纯考虑“编给谁看”这样的“市场导向”的话,所有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基础学科莫不是都要关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3220万字的《清史》编给谁看
3220万字是什么概念?我选取一书大32开、以五号印刷体小字排列的30万字的平装本图书量了一下,书高1.6cm,如果修成后的《清史》按同样规格出版,其书高应该在160cm左右。若换成时下流行的精装豪华本,然后在每一页留足边缝,更要高出好几倍。对于绝大多数人,甚至对于很多专家学者,读完3220万字的一部断代史几乎都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拿我自己来说,50万字的《史记》我看了几篇,合上书,马上发现大部分东西又忘记了,何况是它60倍篇幅的这部超级大书呢?这部书所以有如此的篇幅,除了对历史大事的叙述以外,肯定还牵涉到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考据,而这些东西,虽然在历史研究上有很大的价值,于普通民众却可能了无兴趣。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权威的综合性的断代史著作,不仅仅作为一部纯学术专着存在,还要成为普通读者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普及性读物存在。从这一点出发,历史观念的客观公正重要,语言文字的通俗易懂重要,尽可能存精去
· 主题:我对李广的一点看法
李广的军事生涯,他的被擒是一个转折点。“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这一战的确是李广蒙羞的一战,所以不能不说。当时汉军四路人马各万骑击匈奴,仅卫青破龙城斩数百人,其余各路皆败。对于这一点,不能不分析一下。假设卫青遇到的匈奴军实力相当或者只是稍逊的情况下,匈奴军以守城之地利,且有以往对战累胜的心理优势,而此战却被破城,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再则,龙城作为匈奴的政治中心,此一战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若匈奴兵力不弱的情况下,仅亡数百人便弃龙城而去,这又怎么可能呢?既然卫青确实破了龙城且杀敌数百,那只有两种可能,一卫青以计取胜,二卫青所遇为弱敌。卫青的其它战役太史公皆作大量篇幅报道,而此役以计取胜又怎可不写明呢?实在是于理不通。我只能相信卫青此次所遇是弱敌。并且此役其它三路皆败,这不能不说明此役的决策失误,一次决策有误的战役而卫青却可以破龙城,分析这样的胜利而忽视...
· 主题:我对李广的一点看法
■友善的狸猫李广的军事生涯,他的被擒是一个转折点。“其後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这一战的确是李广蒙羞的一战,所以不能不说。当时汉军四路人马各万骑击匈奴,仅卫青破龙城斩数百人,其余各路皆败。对于这一点,不能不分析一下。假设卫青遇到的匈奴军实力相当或者只是稍逊的情况下,匈奴军以守城之地利,且有以往对战累胜的心理优势,而此战却被破城,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再则,龙城作为匈奴的政治中心,此一战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若匈奴兵力不弱的情况下,仅亡数百人便弃龙城而去,这又怎么可能呢?既然卫青确实破了龙城且杀敌数百,那只有两种可能,一卫青以计取胜,二卫青所遇为弱敌。卫青的其它战役太史公皆作大量篇幅报道,而此役以计取胜又怎可不写明呢?实在是于理不通。我只能相信卫青此次所遇是弱敌。并且此役其它三路皆败,这不能不说明此役的决策失误,一次决策有误的战役而卫青却可以破龙城,分析这样...
· 张爱萍将军对南街村的看法
毛爷爷思想语录
· 关于个人对“迁祖墓”一事的看法
昨天以来,家庭群里对典沃“迁祖墓”一事进行了激烈讨论,绝大多数是抱着对祖先的敬畏爱戴之情,对靳姓百万族人负责的朴素感情,发自肺腑地进行议论的,有的不免言词过激一点,也无可厚非。但作为靳姓一员,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心急如焚,恐迁祖墓一事为真,动了靳氏风水,恐因此事影响全国宗亲团结,让多年的积极努力打了折扣,虽躺在床上,但翻了一夜的烙饼。现把我个人的观点叙述如下,不对的地方请家人们批评指正。一、基本看法:(一)我不承认文陵几人的行为是迁祖墓行为,只不过是建一个象衣冠V之类的坟茔罢了,而始祖墓依然还在宁乡,这是不争的事实,如若真迁,也绝不会只几个人就能代表,一定会是全国靳氏的大行动;(二)取砖瓦泥土用以祭奠完全可以,靳氏后人皆可为,但刻制为“始祖楚大夫靳尚公奉谒之墓”容易与实墓混淆,造成错觉,产生负面影响;(三)此事云鹄会长不同意,也没有与山西其他宗亲商议,而贸然行动,考虑多有不周;(四)产生影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