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时期气象学的发展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3
转发:0
评论:0
清朝时期气象学的发展,气象观测与气象记录天气现象与农业生产及许多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清政府对于气

气象观测与气象记录

天气现象与农业生产及许多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清政府对于气象观测工作是很重视的,并且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例如,康熙、乾隆时期曾将改进后的雨量器发放至全国各地,要求及时上报雨泽情况。现在第一历史档案馆中还保存有大量各地上报雨情的奏折。清政府还令钦天监和各地气象观测部门逐日观测阴晴和雨雪等天气现象,并将观测结果缮写成《晴雨录》,按月呈报皇帝阅看。有些《晴雨录》已包括阴晴、雨雪、雷电、风向等内容,关于雨雪情况还特别注明下雨和下雪的起止时间和程度,实际上已很接近于现代的气象观测记录簿。此外,对于特殊的天气现象如初雷情况等,钦天监要进行详细观测并以“题本”形式奏呈。保存至今的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大量《晴雨录》以及钦天监题本、各地奏折等气象档案,是研究各地气候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清史稿》、《清实录》及各地方志中,还记载有恒寒、恒阴、冰雹、雷震、大雨、大水、少雪、干旱以及飓风等灾害性天气和反常的气候现象,其项目之多、范围之广和记载之详,是以前各代所无法相比的。这些记载经过系统的整理,有助于了解或研究天气情况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形成的规律。

气象仪器

我国古代已发明多种用于测量雨量、雪量、风向和空气湿度的器具。康熙九年(1670)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又制成两种新的气象仪器。一种称为“验燥湿器”,实际上就是用鹿筋作感湿质的湿度计。其依据可能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提出的用羊肠线测湿的原理。另一种称为“验冷热器”,在U型管一端有充气的小球,管内有水,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球内气体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于是引起U型管另一侧水位变化,以水位及其升降指示温度及其变化。这实际上是以空气作感温质的早期温度计。据张山来《虞初新志》记载,此后不久,我国青年学者黄履庄也制造出了与此原理相同且结构相仿的“验燥湿器”和“验冷热器”①。

气象谚语与天气预报

清代一些从事月令和农事研究的学者,也辑录了不少与预报天气有关的谣谚,这些谣谚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的总结。如继元娄元礼等《田家五行》、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后,乾隆时编纂的《授时通考》、梁章钜撰《农候杂占》等,都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此外,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星相和医卜等江湖术士手中,还流传着冠以《白猿经》的各种著作。这类著作虽然常常假托诸葛亮或刘伯温的名义,并载有大量封建迷信的内容,被蒙上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但其中有些关于天气现象的材料,是这些江湖术上出于特定目的进行收集或长期观测的结果,仍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气象学
历史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
· 陆姓发展的7个时期
吴郡陆氏世系源流已有2300余年世系传承。其重要发展有七个时期。第一时期——自陆氏始祖陆通,至汉初吴地陆氏始迁祖陆烈,它跨越了战国、秦,至西汉初年130余年的岁月。汉初陆贾是这个时期重要人物,把齐鲁文化融入汉文化血脉中的思想家。是吴郡陆氏宗族文化的奠基人第二时期——为吴郡陆氏望族的雏形时期。第三时期——为吴郡陆氏望族鼎圣时期。从16世陆闳至22世陆逊、陆瑁兄弟,江陵和议郎支为吴郡陆氏望族鼎立于江东时期。第四时期——为吴郡陆氏艰难的发展时期。从陆瑁之子陆颖(23世)立成都支,晋长沙太守陆英之子陆玩(24世)立太尉支、陆瓘(24世)立侍郎支,至瑁九世孙陆完(30世)立宁远支。该时期跨越两晋·南北朝那300余年的沧桑岁月。第五时期——为辉煌的隋唐时期。从三国吴丞相陆凯十世孙、唐高宗朝宰相陆敦信(33世)立相国支,太尉支陆元方(35世)立鸾台支,侍郎支陆元感(36世)家族陆贽立宣公支。这一时期跨越...
· 气象学家吕炯
简要介绍:吕炯(1902-1985)江苏无锡人,气象学家、海洋气象与农业气象专家、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前开创了我国海洋气象学的研究,是我国海洋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先驱。以后转向农业气象学的研究,他联系实际,把农业气象和作物栽培、植物生理生化、农业生态及地形地貌联系起来研究,从而对我国农业气象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吕炯,1902年3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厚桥乡塘西村。1922年入南京东南大学地学系就读。1928年考入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在竺可桢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30年受派遣赴德国深造,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攻读气候学、海洋学、地质学及农业气象学等,1934年学成回国。回国后在中央研究院任研究员。其间被选为该院评议员,并代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还曾参加我国第一次黄、渤海海洋调查,负责海洋气象观测。1935年起,先后兼任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并发表了《渤海盐分之分布与海...
· 宋元时期的茶具发展
茶文化在大唐盛世勃兴而发展,接下来的宋王朝更使其穷极精巧,走向极致。北宋共历九帝一百六十八年。太祖赵匡胤在位仅十余年,太宗于976年继位,年号“太平兴国”,茶事亦在促“兴”之列,因为就在他即位后的第二年,即下诏要求向朝廷贡茶,并且贡茶的样式必须是“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就是要贵贱有别,使喝茶体现天子龙威。当时有名的贡茶基地是福建建安,产地境风凤凰山一带称北苑,故又称所产之茶为北苑茶。并苑茶以龙凤团茶(即以龙凤图案的模具压制而成的饼茶)著称。咸平年间,丁谓研制出更精良的“大龙团”进贡皇室。庆历间蔡襄造“小龙团”又胜一筹。以后,元丰间有“密云龙”,绍兴间有“瑞云翔龙”,大观初年出白茶,宣和年又有“细水芽”、“龙团胜雪”等。宋代还在朝仪中加进了茶礼使饮茶的含义又引申开去。宋徽宗亲撰《大观茶论》,鼓吹壮举茶之妙,由此,斗茶之风盛极一时,达官显贵、平民百姓、文人墨客乐此不疲,成为宋代品茗特色。闲茶...
· 清朝时期的特色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清朝时期从未断绝呢
还不知道:清朝特色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明朝和民国时期,基本上就没有人造反会打着复元和复清的旗号,至少说明,汉人心中对这两个王朝没有多少认同。这也是历史上清朝的一个特色,终其一朝,反清复明之声从未断绝。元灭宋、清灭明都是当时的外族侵入原有政权,所以叫复,民国相当于清朝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所以基本没有人会提复清,而复明也只是清初流行的提法。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后加授龙虎将军。努尔哈赤起初仍然依靠明廷所授予的官职来发展自己的实力,表面称臣,暗中称雄,很好地利用时局,逐渐在大体上统一女真、降服临近蒙古诸部。女真历史上一直是被中原政权(契丹、金、元等也随历史并入中原政权)统治。实际对明来说是努尔哈赤叛变夺取了政权清朝帮会组织除了青帮大都是反清复明的。就连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原本也是反清复明的组织。只不过是清朝官员反清首领,扶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