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探究温州经济的文化基因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6
转发:0
评论:0
探究温州经济的文化基因,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经济竞争力背后的支撑力之一是文化。浙江之所以成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经济竞争力背后的支撑力之一是文化。浙江之所以成为经济大省,与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温州经济发展模式是浙江经济的一个缩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温州的地域文化还有没有以往的影响和作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在温州采访,有个寓言 故事颇耐人寻味:一个外星人来到中国,在上海,他立即被圈起来进行展览,从中收取不菲的门票收入;在广东,他马上被人解剖了,分析他能不能食用、有没有营养;而在温州,他则竞相被人邀请去吃饭,然后问:“你们那里什么东西最好卖?”

    这个故事反映了温州人的特性:不放过任何机会。他们的这种商业头脑,就来自这里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

    温州土地资源十分匮乏,人均耕地不足3分,史书记叙说:“温居涂泥之卤,土薄难植,民勤于力而以力胜。”在传统的“农本”社会中,这里的土地养活不了这一方人,需要到温州以外的地方去获取资源。因此,温州人自古就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善于捕捉各种商业机会,勇于外出经营谋生。

    据史载, 北宋中期,温州人口总数已有12万多户。到了南宋,大量北方移民的迁入,使这里的土地资源更加缺少,许多人必须在土地以外求得生存和发展。于是,这里出现了全国最早的个体工商户:机户。这是宋代纺织业中的小型作坊或机织家庭的专称。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并出卖纺织品。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生存环境迫使温州人必须突破“重本(农)轻末(商)”的传统观念,离土离乡,从事工商业。于是,瓯越之地就较早地形成了商业文化,人们“富贵而不务本”,纷纷走上了经商之路。有史书描写说,温州“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海育多于地产”。在南宋时期,永嘉县的商业税是全国各县平均商税的7倍多。

    这种悠远的经商传统和深厚的商业文化,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血液,成为温州人的一种符号。有人说,温州人的头发都是空心的,每根头发里都蕴藏着商业智慧。

    根植于温州人骨髓里的这种“商人基因”,一旦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就勃发为一种经济现象。改革开放后,温州经济就发端于这种“草根层”的创业冲动,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为纽带,亲帮亲,邻帮邻,很快形成了势不可当的商品经济。温州市的一位经济文化研究专家说,温州经济像一片浩茫的“灌木丛”,是在当地独特的地域环境下自发生长的,因此具有非常强的群聚性和生命力。这就是温州经济的特色。
    渗透到骨髓的“文化遗传”
    谈温州文化,不能不说“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能够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理学相对峙的思想流派。出生于温州永嘉县的学者和思想家叶适,集中了“永康学派”、“金华学派”和他之前已有的“永嘉学派”所倡导的“事功之学”,加以丰富和提高,形成了一种务求实效的思想体系,在当时和后代都产生重大影响。

    永嘉是当时温州的州治所在地。“永嘉学派”的精髓是反对空谈性理,讲究实效,主张义利并举,“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表示应“以利和义”,而不是“以义抑利”。

    从这种现实主义的思想出发,“永嘉学派”批判了传统的“重本抑末”观念,“夫四民(农工士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认为应该“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这样,才能富国强民,收复中原,实现国家大一统的远大理想。

    应该说,“永嘉学派”和“事功之学”,是以温州的社会经济土壤为根基的。但反过来,“永嘉学派”讲究实效、注重功利的思想及其价值取向和逐利追求,又有力地塑造和强化了温州这一地方的民间心理和区域文化传统,构成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遗传因子”。

    文化传统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永嘉学派”虽是封建知识分子的学术流派,但表现的却是当地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这种渗透在温州人骨髓里的“文化遗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得到承传和表现。

    19世纪末,被称为“东瓯三杰”的陈虬、宋恕、陈黻宸,就继承了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批判“汉宋儒者,名修孔教,乃不能深求富教之策,立达之方……空谈心性,坐视国家之穷拙”,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勇敢地站在时代前头,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提出变法纲领,主张“齐商力,捷商径,固商人,明商法”,发展现代商业,促进商品经济发育。

    因此,“永嘉学派”不仅奠定了特质鲜明的瓯越文化精神,同时又为当代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经济的发展演进轨迹和制度创新模式,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重视工商的传统文化烙印。
    不弃“小土堆”的务实之风
    温州的重商文化源于这里的地域环境和生存状态,是由生活需要而渐变为一种心理和文化积淀。因此,务实又是温州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

    “永嘉学派”所倡导的“事功之学”,实际上就是一种“经世致用”的生存哲学,它不作空洞的玄学讨论,自始至终追求一种价值取向:“知之则必用,用之则必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非常明确地说:“善为国者,务实而不务虚。”他认为,“道不可须臾离物”,物质是一切道德思想的载体。因此,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概括“永嘉学派”的特点时说:“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

    这种强调直面现实、尊重规律、有所作为的文化传统,直接影响了温州人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

    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在风风雨雨中走过的,对它的是非论争有时甚至非常尖锐。但身处矛盾旋涡的温州人,却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生意,鉴别一下哪笔合同“姓社”、哪笔合同“姓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以商人的眼光进行价值判断和取向,这是“温州模式”不倒的奥秘所在。

    然而,与叶适同时代的大理学家朱熹对这种文化不屑一顾,他讥讽“永嘉学派”说:“比如泰山之高,它不敢登,见个小土堆子便上去了,只是小。”朱熹说的固然尖刻,但反映的却是温州人一切从现实出发的务实精神。

    温州人从不因为“小”而不为。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温州现代经济,就是从经营一颗纽扣、一枚徽章、一只开关开始的。实际上,温州人志在登泰山,但不弃“小土堆”,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才成就了今日温州经济的泱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邢台甄姓文化探究
“甄”姓是个古老的姓氏,它源于五帝时代,出于帝舜后裔,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甄”姓是一个优秀的姓氏,历朝历代均有甄姓名人载于史册,仅《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的甄氏名人就达二十余人。“甄”姓是一个人数不多的姓氏,全国“甄”姓人口不足四十万,散居美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的“甄”姓人口总计十万余人,总人口中五分之一在国外打拼。在《中国最新姓氏人数排列(200强)》中,“甄”姓排在162位。姓氏,是人之根,是祖先魂。它不仅是血缘的标志、家族的徽记,也是民族融和的象征。为了繁荣宗亲文化和谱牒文化,我们有必要对自己的姓氏进行研究。一、典籍中探源关于甄氏姓源,历来众说纷纭,据文献、典籍、谱牒记载,经近代学者专家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甄姓主要有四大来源:一是舜帝之后。《陈留风俗传》云:“虞舜陶甄河滨,因以为氏”。这是说,虞舜早年曾率领族人在黄河之滨制作甄器,他的后代有部分人便以制...
· 日研究人员用转基因猪探究糖尿病及并发症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利用转基因技术在猪身上再现了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和肾衰竭等并发症。在大型哺乳动物身上再现这些疾病,将有助于研究引起并发症的机制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据《日本经济新闻》29日报道,人体内可降低血糖值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高血糖使血管和神经受损从而产生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失明或肾衰竭等。日本明治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最新的基因工程技术给猪转入了引发人类糖尿病的基因,使猪的胰岛素分泌减少并患上糖尿病。通过长期饲养观察发现,患病猪的血管也变得脆弱;视网膜出血症状不断加重,还出现了白内障;肾脏也出现了衰竭症状。研究小组称,此前对糖尿病药物的研究主要使用实验鼠,但由于实验鼠的体重和寿命都和人类有较大差异,因此药物研发效果不如利用猪这类脏器大小和血糖值等与人类接近的哺乳动物。该小组研发的转基因猪模型更加适用于相关研究,将有助于弄清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机制。
· “留住民族的文化基因”冯骥才
新华网:“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珍贵的历史记忆,对于一个民族的未来十分重要,我们必须留住民族的文化基因。失去它,我们的文化将失去凭依,也将失去产生文化的原动力。”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著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接受记者时这样表示。“抢救速度跟不上濒危、消亡速度”2003年,冯骥才率先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并着手普查中国民间文化家底。他在感奋于家底丰厚之时,也慨叹遗产消逝之快。“抢救速度远远跟不上濒危、消亡速度!大规模的开发,过分重视经济增长速度,轻视精神意义的事物,以及民间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等,是中国民间文化濒危、消亡速度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他们重点进行了民间文学及民俗志以及以剪纸、年画、泥塑、唐卡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和传承人的调查等,并在今年“文化遗产日”上公布第一批中华民族杰出民间艺术传承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传承人是非物...
·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虽然本书将基因描述为“自私的”,但并不是说基因具有意志或者由自私的动机所控制,而是说基因的行为“看上去”是自私的。就是说在生物体中的基因总是有利于基因自身的传播,而并不必须有利于生物体自身。这种观点解释了很多自然界中的利他行为,尤其是亲属之间的关系:当一个生物体为了保护亲戚的安全而战斗的时候,虽然冒着很大风险,但因为亲戚体内有很多相同的基因,因此对于基因是有利的。基因和选择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了“复制者”的概念,在“原始汤”中,能够复制自身的分子将获得生存优势,从而开始进化,而生物体内的复制者就是基因。基因制造出“生存机器”以达到传播自己的目的。“生存机器”就是生物体。道金斯认为,能够帮助生物体存活并繁衍的基因组合也就增加了基因本身被传播下去的可能性。所以,经常“成功”的基因也有利于生物体。比如,帮助生物体抵御疾病的基因在帮助这生物体的同时也同样促使这种基因本身在生物群体中传播...
· 岭南文化—文化基因—广府文化
敢为天下人先广府地区各姓氏族谱大多记载自己的祖先来自南雄珠玑巷,珠玑巷是北方汉族人到广东的一个重要落脚点。秦汉时期,有部分汉族越大庾岭进入粤北。唐五代时期,人们越大庾岭后,多在南雄盆地定居下来。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以后,大庾岭取代湘桂走廊和骑田岭,成为进入岭南的重要驿道。两宋时期,有两次大的移民迁徙,一次为北宋末;一次为宋末元初,他们都是由南雄南下迁入珠江流域。祖宗故居珠玑巷广东不少人,只要谈起祖先,就说从南雄珠玑巷来的。珠玑巷,是南雄县城的一条街,再往北约40华里就到梅关。整条珠玑巷长约1华里。珠玑巷现有张、雷、周、何等姓。张姓在此定居最久的。据说张姓的远祖张辙在唐代就定居此地,当时叫敬宗巷。张辙地儿子张兴,唐敬宗以张家七世同居,而赐张兴珠玑绦唐敬宗死后,张族人因为敬宗巷这一名称和唐敬宗的庙号相同,为了避讳,便该叫珠玑巷。另一种说法:南宋初大量的人南迁,,特别是到了宋末,他们经过江西,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