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试析章门弟子的内部分化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3
转发:0
评论:0
试析章门弟子的内部分化,章门弟子是一个曾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一时、举足轻重的文化群体。他们不仅著述宏富、造

章门弟子是一个曾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一时、举足轻重的文化群体。他们不仅著述宏富、造诣精深,而且均曾先后执教于国内各知名大学,有些人还长期执掌某一研究机构或文化团体。缘此,他们能有机会充分阐扬学术观点与文化主张,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由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内部也曾发生了一些严重分化,个中缘由相当复杂,本文即拟就此展开详论。 

 

一 

 

在老北大文科中,章门弟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有朱希祖、钱玄同以及“三沈二马二周”。然而,其他几位章门弟子如黄侃、汪东、吴承仕等,却似乎与以上这些同门存在着明显的隔阂。黄侃离开北大,即是“为同门者所挤”[1](p27);而当杨树达推荐吴承仕任教北大时,马幼渔也答复说:“专门在家著书之人,何必请之!”[2](p26)双方矛盾之深由此可见一斑。究其根源,这大致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所造成。 

首先,思想观点的分歧,这尤其以黄侃与钱玄同的截然异趣为代表。关于二人之间的矛盾,黎锦熙曾经分析说:“其远因实起于民七八年间的新文动”[3](p82)。具体说来,黄侃当时经常在北大课堂公开抨击钱玄同[4]。而作为回应,钱氏则批评黄侃的一首词“有点像‘遗老’的口吻”[5](p24),结果引起黄氏大怒,“骂为看词都看不通”。时至1932年章太炎北游时,二人更在章氏面前大吵一架,黄侃首先指责钱玄同说:“你近来怎么不把音韵学的书好好的读,要弄什么注音字母,什么白话文”,钱氏登时大怒,拍案厉声道:“我就是要弄注音字,要弄白话文!混帐!”于是双方大吵,以至于章氏不得不“疾出排解”,但是二人终于从此反目[3](p82)。由此可见,二人的矛盾实因思想歧异而起。与此相类似,周作人之所以不满黄侃,也与黄氏思想较倾向于守旧一派有关,他对黄侃所谓“八部书外皆狗屁”之说就极为反感,曾写道:“黄季刚是章太炎门下的大弟子,平日专攻击弄新文学的人们,所服膺的是八部古书,即是《毛诗》、《左传》、《周礼》、《说文解字》、《广韵》、《史记》、《汉书》、《文选》是也”[6](p380),言词中显然充满了嘲讽之意。 

此外,钱玄同与吴承仕之间在晚年也发生了一些矛盾,以致吴玉章在挽吴氏联中即曾说其“受同事排挤”[7](p1)。此事缘起于吴承仕向来在师大开设一门“三礼名物”,但到了1933年,作为师大国文系主任的钱玄同一定要将之废除。究其缘由,据黎锦熙猜测,“ 钱先生实在是不慊 于吴先生之专据《三礼注疏》,不辨‘古文家’说之疑伪而一律认为真实”[3](p77);同时还有一种可能,即因吴承仕此时已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故引起钱玄同的不满,他在这一时期的日记中就指责吴氏“投机、腐化、恶化”[8](p5141)。而以上二说无论何种更确切,都说明他们二人之间矛盾主要是由于思想观点的分歧所导致。 

其次,黄侃与同门之间的不和,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其性情乖戾有关。章太炎便一再评价黄侃“性少绳检”[9](p473),“行止不甚就绳墨”,颇“异”[10](p260),并且指出:“季刚性情乖戾,人所素谂”[11](p351),“揣季刚生平,敢于侮同类”[11](p335)。周作人也回顾:黄侃“是章太炎门下的大弟子,乃是我们的大师兄,他的国学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的脾气乖僻,和他的学问成正比例”[6](p546),“他排除异己,却是毫不留情的”[6](p405)。朱希祖同样也说:“季刚才高气盛,到处龃不能容。”[12]甚至连黄侃自己也承认“余性卞”[13](p56)。不难想见,以黄侃如此乖戾的性情,其他同门是不愿意与之来往的。马叙伦即回忆:“季刚为人在其门中,如朱逖先、马幼渔、沈兼士辈固习知之,会集闲谈,辄资以为助。忆其将离北京大学时,其同门者皆厌与往来,唯钱玄同犹时过之。……及其后为同门者所挤,而胡适之因利用以去季刚。”[1](p27) 

再次,黄侃、汪东、吴承仕虽然也是章太炎早年所收弟子,但他们与其他弟子并非同时师从章氏。其中吴承仕是在民初章氏被幽禁北京时,才有机会问学于他的,因此“其同门……以检斋列章门稍后,每非议之”[2](p26);而黄侃、汪东尽管早在东京时期就师从章氏,然而更多的是私下问学,似未曾长期旁听章氏在大成中学与《民报》社的讲学,故而他们与其他同门之间的接触较少,交往较疏远,私交亦较浅。这可以从《钱玄同日记》中的有关记载看出来,钱氏喜好“雅谈”,常拜访“三沈二马二周”,却极少与黄侃、吴承仕等人交往。 

最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黄侃、汪东、吴承仕三人均非浙籍人士,这在十分注重“省界”等地缘观念的近代知识界,便不免造成了他们与其他浙籍同门的隔阂。历史地看来,清末留日学生基本以“省”为单位,并由各省设立留日学生监督,留学生抵达日本后去的第一个公共场所,也大多是各省的同乡组织。缘是,“省界”观念逐渐形成,“如花初萌”,各省同乡会纷纷设立,以省份命名的刊物也层出不穷,如《湖北学生界》、《新广东》、《浙江潮》、《江苏》、《洞庭波》、《云南》、《晋乘》、《河南》、《四川》等,以至当时就有人观察到:“承流附风,遂遗其始,至今日而省界之名词已定矣”,于是“人人心中,遂横一大梗蒂,闻一议,接一人,遇一事,谈一语,必首相叩曰,是何处人”。[14] 

至民初,此种情况愈演愈烈,这尤其反映在蔡元培入主北大一事上。美国学者魏定熙曾敏锐看出:蔡元培通往北大之路,差不多每个环节均有浙江关系在起作用,“先后在北大工作的教授沈尹默、马叙伦、夏元、陈黻宸都极力支持蔡担任此职,这些人全是浙江人,而且都跟章太炎的弟子关系密切,这些弟子大多也是浙江人”[15](p125)。而沈尹默也承认:“ 蔡先生的书生气很重,一生受人包围,……到北大初期受我们包围(我们,包括马幼渔、叔平兄弟,周树人、作人兄弟,沈尹默、兼士兄弟,钱玄同、刘半农等,亦即 鲁迅先生作品中引所谓正人君子口中的某籍某系)。”[16](p171)因此,在这种几乎被“浙派盘踞把持”[2](p70)的情况下,黄侃等非浙籍人士“为同门者所挤”,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 

 

作为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异军突起的群体,浙籍章门弟子最初是比较团结凝聚的。但由于各人性情与阅历有所不同,他们之间的交往也深浅不一,如朱希祖便较少与同门来往,周作人曾回忆:“先是老北大,又是太炎同门中的老大哥,可是在北大的同人中间似乎缺少联络,有好些事情都没有他加入”[6](p563-564)。而随着时局的变幻,他们内部更是发生了一些分化,这尤其以鲁迅与钱玄同的分道扬镳为代表。 

关于二人交往,钱玄同在《我对 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一文中曾经概括说:“我与他的交谊,头九年(民前四――民五)尚疏,中十年(民六――十五)最密,后十年(民十六――二十五)极疏,――实在是没有往来。”这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二人关系变化的轨迹。具体说来,他们最初相识于《民报》社听讲,但当时关系尚不亲密,“仅于每星期在先师处晤面一次而已,没有谈过多少话”。而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们则在思想上产生了较多共鸣,交往也随之密切起来。从《鲁迅日记》来看,钱玄同每隔三五天就到绍兴会馆与鲁迅夜谈,往往一谈就是半夜。通过这些思想交流,钱玄同认为“周氏兄弟的思想,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所以竭力怂恿他们给《新青年》写文章”,由是促成了鲁迅《狂人日记》的诞生,并成功地动员了周氏兄弟加盟《新青年》[5](p305-307)。在《新青年》同人中,鲁迅与钱玄同之间的讨论也是相当频繁的,“他们两位碰在一起,别人在旁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是没有插嘴的余地的”[17]。在此期间,鲁迅还对钱玄同直白的文风予以了肯定,指出“玄同之文,即颇汪洋,而少含蓄,使读者览之了然,无所疑惑,故于表白意见,反为相宜,效力亦复很大”[18](p47)。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他们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但令人颇感遗憾的是,在此之后,鲁迅与钱玄同的关系却日益恶化,最终不仅二人“默不与谈”,甚至还互相抨击。如鲁迅即曾致信友人说:“疑古玄同,据我看来,……好空谈而不做实事,是一个极能取巧的人”[19](p4),“其议论虽多而高,字却俗媚入骨也”[19](p253),“此公夸而懒,又高自位置”,“其字实俗媚入骨,无足观”[19](p309);而钱玄同也在此时的日记中多次提及:“购得鲁迅之《三闲集》与《二心集》,躺床阅之,实在感到他的无聊、无赖、无耻”[20](p4554),“购得新出版之鲁迅《准风月谈》,总是那一套,冷酷尖酸之拌嘴,骂街,有何意思”[21](p5404)。当北师大学生邀请鲁迅讲演时,他更声明:“我不认识有一个什么姓鲁的”,“要是鲁迅到师大来讲演,我这个主任就不再当了!”[22](p13)对此,鲁迅回应说:“钱玄同实在嚣张极了!仿佛只有他研究的那东西才是对的,别人都不对,都应该一齐扑灭!”[22](p22)可以说,二人关系至此已彻底破裂。而究其缘由,这大概包含了以下两方面原因。 

首先,思想的分歧。鲁迅曾回顾说:“《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23](p456),这无疑是对钱玄同“退隐”书斋、忙于“整理国故”,“忘记了《新青年》时代的精神而成了学者了”表示不满[3](p208)。与此同时,钱玄同反对开设“辩证法”一课也激起了鲁迅的愤慨,他曾作诗嘲讽说:“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24](p435)这一方面是对钱氏曾戏言“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的针砭,另一方面也明确表达了二人思想上的分歧。与此相对应,钱玄同则讽刺鲁迅是“左翼公”、“左公”[17],并针对鲁迅倡导的大众语运动实行“鸣金收兵”、“坚壁清野”的措施,以示不予合作[3](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章门弟子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学问家和思想家。他曾经多次开堂讲学,门下弟子甚众,其中尤以早年在东京所收弟子的成就最大。这批章门弟子大多任教于高等学府,有些人还长期执掌某一研究机构或文化团体。他们不仅学术精湛、各有造诣,而且大都关注现实,诸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人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由是构成了一个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思想文化群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章门弟子中西文化观的演进早在20世纪初,章门弟子就接受了章太炎倡导的国粹思潮的影响,针对人们“醉心欧化”的倾向给以严厉批判,认为那不过是一种“文化偏至论”。由此出发,他们纷纷“以保存国粹为职志”(《钱玄同日记》,1917年9月12日),甚至主张“光复旧物”,缘是呈现出一种较为浓厚的国粹主义色彩。但正如鲁迅一语道破,“‘光复旧物’,说得露骨些,就是‘排满’。”(鲁迅:《略谈香港》)因此,他们主张的“保存国粹”带有鲜明的革命性质,与张之洞...
· 孔门弟子的基本情况及其分化过程
孔门弟子的分裂是孔子去世之后的事。在孔子生前,孔门弟子虽然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少的介蒂和矛盾,但或许因为孔子个人人格的感召力,孔门弟子相对说来还是一个比较团结的利益集团。顾颉刚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说:“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热诚的人,所以众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在孔子成名以前原已有过许多民众的中心人物,如宋国的子罕,郑国的子产,晋国的叔向,齐国的晏婴,卫国的遽伯玉都是。但是他们一生做官,没有余力来教诲
· 孔门弟子的基本状况及其分化过程
孔门弟子的分裂是孔子去世之后的事。在孔子生前,孔门弟子虽然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少的介蒂和矛盾,但或许因为孔子个人人格的感召力,孔门弟子相对说来还是一个比较团结的利益集团。顾颉刚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说:“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热诚的人,所以众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在孔子成名以前原已有过许多民众的中心人物,如宋国的子罕,郑国的子产,晋国的叔向,齐国的晏婴,卫国的遽伯玉都是。但是他们一生做官,没有余力来教诲
· 细胞分化
分化与特化分化:分生组织细胞发育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个体,或者由其幼年至成熟的过程中,在生理上的、形态上的改变。此现象通常伴随着特化的现象。特化(specialization):由于功能、潜能、适应力等方面的限制,导致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个体的结构上的改变,使得个体能针对某种功能具有更大的效益。这种特化的功能,在植物有时是可逆的,有时则不可逆。参考文献^StemCells&Differentiation.virtuallaboratory.net.[2007].^TheGiovanniArmenise-HarvardFoundationFourthAnnualSymposiumBrettonWoods,NewHampshireJune,2000.hms.harvard.edu.[2007].^CellularDifferentiationandHomeostasis.syst...
· 分化瓦解
分化瓦解分化瓦解分化瓦解的意思分化瓦解是什么意思分化瓦解什么意思分化瓦解的近义词分化瓦解的反义词分化瓦解的拼音【成语意思】:瓦解:制瓦时先用陶土制成圆筒形;再分部为四片;即成瓦。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用法分析】:分化瓦解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成语来源】:秦牧《湘阴热浪记》:“则以政策攻心,分化瓦解,迫使他们投降。”【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当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ēnhuàwǎjiě【英语翻译】:divideanddisintegrate【成语声母】:FHWJ【分化瓦解的近义词】:土崩瓦解、分崩离析【分化瓦解的反义词】:精诚团结、戮力同心【近似成语】:解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解囊相助:囊:口袋。解开口袋拿出财物来帮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