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放“当代文学”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5
转发:0
评论:0
解放“当代文学”, 解放“当代文学”?更确切地表达我的意思,是说,要将“当代文学”从目前的

 

   解放“当代文学”?
  更确切地表达我的意思,是说,要将“当代文学”从目前的“学科”框制中“解放”出来。
  作为一个特定的中国文学概念,一个表达了当下的、鲜活形态的时间性文学意涵的概念,“当代文学”需要一种“解放”。
  十多年前,《文艺争鸣》杂志曾组织开展过一次主题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危机”的讨论,就是讨论“当代文学”作为一种学科概念的危机。如果说比较文学界常常讨论的“比较文学的危机”,是对跨国、跨文化的“比较”是否可能的一种不自信的学科自我意识危机,那么,当代文学研究的危机,则是一种人为性的,是一种学术社会学博弈的现实结果,是一种表现为现实的学科体制现象,甚至是一种在“当代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在兴起建立之初似乎说得过去,但已有权威学者严重质疑,并且随着时间流逝语言命名包袱越来越重、越来越尴尬的社会语言学现象。
   什么是当代文学?我的理解很简单,即当代文学是今人的文学,是活着的文学生活、文学参与者创造的不断发展前行的文学。在具体理解上,我们要把当代文学作为一种生命时间现象,体现着生命伦理和生命历史的意味,即如果一个作家还活着,那么他就在当代文学的视野之内,如果他故去了,他就不应在“当代文学”之内了,他成为了“历史”了。我曾在文章《什么是当代文学》中说过,作为一种时间性文学概念,“当代文学永远处于从过去的文学向将来的文学生长的过程当中,它是变动不居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为它设定一个固定不变的起点。当代文学应以研究尚健在的和尚从事创作的作家及其作品为主,或者说当代文学就是批评家的天地。研究过去文学的人,我们称其为文学史家或者学者,而研究当代文坛当代作家当代作品的人,他们直接就是文学批评家。批评家从不满足于成为一个历史学家和学者,他们要成为历史本身,要与文学的历史融为一体,他们本身就是当代文学的一部分”。我觉得,当代文学就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时间和进化中的动态概念。一方面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理解“当代”的性质和“当代文学”的性质,不应将其固定化地用一个“起点”来将其学院化、学科化;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因其变动不居的类似生命生活的发展、成长特质,而忽视它,不将它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来看待,仿佛一个“历史时间性”意义上的学科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起讫点,那就会不符合实际而形成一种语言和观念的教条和僵化。正如韦勒克和沃伦在其《文学原理》一书中为那种只有“少数坚毅的学者捍卫并研究”的当代文学辩护说:
  反对研究现存作家的人只有一个理由,即研究者无法预示现有作家毕生的著作,因为他的创作生涯尚未结束,而且他以后的著作可能为他早期的著作提出解释;可是这一不利因素,只限于尚在发展前进的作家;但是我们能够认识现在作家的环境、时代,有机会与他们结识并讨论,或者至少可以与他们通讯,这些优越性大大压倒那一点不利因素。如果过去许多二流的,甚至十流的作家值得我们研究,那么与我们同时代的一流或二流的作家自然也值得研究。
  这段话为当代文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存在做了非常有力的辩护。但这个辩护却无法成为将当代文学视为我们理解中的“学科”的辩护词。因为我们的“学科”对“当代文学”的理解与韦勒克和沃伦对“当代文学”的理解根本不一样。在韦勒克和沃伦那里,当代文学研究或许有天生的局限,却没有我们的“学科”的研究“危机”。
  当代文学研究的“危机”(说危机也许过于严重,它不过是比照“比较文学危机”的一个说法)在于我们给它设定了一个固定的,仿佛不变的起点(1949年)。而这个起点的固化与“当代”这个富有生命动态的词汇发生了名实不符的矛盾。屈指算来,我们困在这种“学科”意义上的“当代”,都近六十年了,那些已可以说是“陈年往事”的越来越远的作家作品,那早已故去不在世的作家作品,还是“当代”吗?现代性是个好东西。但现代性也有画地为牢的技术性樊篱及其狭窄,也有“断裂性”的仿佛永远要确定一个告别过去的“起点”的嗜好。“当代文学”的“学科”尴尬在这里不能不说是由现代性的观念局限所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从那时起,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文学也开始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新纪元,迄今为止,走过了整整50年的光辉历程。这就是铭诸史册的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当代文学有了划时代的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这些明显变化和崭新面貌,构成了当代文学的时代特征。那么,我们就从它的作家队伍、作品文字、作品形式三个方面,简要地作一个概述吧!大家知道,和平解放以前的历代作家,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藏族学者和著译家,绝大多数是高僧大德和上层知识分子,几乎全是男性,没有一个女性。然而,和平解放以后的50年,文坛的作家群体,无论是民族成分,还是个人出身,抑或是男女性别,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新的可喜突破和新的组织格局。先说民族成分,当然作家的主体仍是藏族,他们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朝气蓬勃,笔歌墨舞,硕果累累,是名副其实的文坛主...
· 苏丹解放运动
参考资料DarfurLiberationFront/SudanLiberationMovement(SLM)/SudanLiberationArmy,GlobalSecurity.org.
· 嬴政传——解放赵国
?赵国野战军没有了李牧,就如同人没有了灵魂。但嬴政还是很谨慎,王翦去解放赵国时,他特意和王翦吃了顿陕西油泼面。两人吃得汗流浃背,嬴政放下筷子,对王翦说:“你要去灭赵,我有四个嘱咐,你要听好。”王翦拿出竹片要记下来,嬴政阻拦他道:“老将军,少肉麻了。我说,你听着就是了。第一,能不杀人就不杀人;第二,约束士兵少抢劫;第三,攻陷邯郸后,杀了那些收受咱们金钱和美女的奸臣;第四,适当保留赵国的一些贵族,还有他们的家族。”王翦听蒙了,嬴政大王什么时候变慈悲了?秦军杀戮,向来是秦国的国策,士兵攻陷城池后都要抢劫三天,不然谁去打仗?王翦更不明白的是,邯郸城可是嬴政大王的地狱,按他王翦的想法,应该把邯郸城从地球上抹去。嬴政看出了王将军的困惑,于是就问他:“让你去打赵国,目的是什么?”王翦回答:“灭它啊。”嬴政说:“没错,可赵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你看,自从长平之战咱们干掉了他们的精锐主力,这么多年,咱们不停地...
· 嬴政传——解放韩国
?公元前230年,郑国跑到嬴政那里报告:“渠已经修好啦。”嬴政亲自去视察郑国建造的渠,结果令他相当满意。回宫后,他大宴群臣,在酒席中,嬴政突然想起来了,这个渠不是韩国当初设的一个局吗?渠已经修好,韩国那群呆瓜,是不是也应该离场了?就此,解放韩国计划提上日程。嬴政和李斯做事,有个共同点,二人虽然都有丰富的创造力,但从不胡来。他们走得特别扎实,嬴政看似是在公元前230年把解放韩国计划提上日程,但其实早在三年前,这个计划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在进行了。之所以称之为悄无声息,是因为嬴政根本没有对韩国大动干戈,而是在执行尉缭的计划(对各国大臣使用金钱和美女攻势)。这个计划对韩国的效果如神,使得韩国君臣加速离心。让嬴政如此快速把解放韩国的计划拿上台面的是发生在公元前231年的南阳事件。南阳是韩国的一块战略要地,秦国每次攻韩,南阳都是个不大不小的障碍。可就在这一年,守卫南阳的韩国将领因受不了都城那些狗官(这些...
· 法国解放勋章
外部链接官方网页获勋者名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