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论周作人“美文”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5
转发:0
评论:0
论周作人“美文”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内容提要】  周作人的关于“美文”的思想有一个产生发展过程。他所说的“美文”开

【内容提要】
   周作人的关于“美文”的思想有一个产生发展过程。他所说的“美文”开始近似于西方的Essay,后来又接近于晚明小品。但他就是在这种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借鉴、模仿、创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也是经典的“美文”思想的。

【关键词】 周作人;美文;现代散文;个人主义。

  Abstract:There is a productive and developing process in the beautiful essay of  Zhou Zuoren. His beautiful essay is similar to the western essay first, then the essay of Ming dynasty. But his unique and classic essay thought did has been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mixing the western thought and Chinese thought ,linking the past and today ,learning,imitation and creation.

  Key words:Zhou zuoren;Beautiful essay; Modern essay; Individualism.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产生与发展不同于其它文学体裁。新诗、话剧与现代小说在开始时就有理论倡导和自觉的文体尝试。而现代散文虽然早就有人进行不自觉地创作,但只是到了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上发表了《美文》一文后,现代散文才真正开始理论的探讨和创作的自觉。在理论上,绝大部分人的散文理论都源自或接近周作人的《美文》中的思想,如王统照、胡梦华等。创作上,在周作人影响下,也产生了一大批有成就的散文作家,如王统照、傅斯年、俞平伯、钟敬文等。因此,中国现代散文,不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创作上看,都开始于周作人之手,又成熟于周作人之手。

                           一
  关于周作人的“美文”概念的具体涵义,大部分研究者都根据《美文》的内容认为,周作人所说的“美文”是指叙事抒情散文,而不包括“批评的,学术性的”散文。如佘树森、钱理群、王得后、马良春等人。但也有人认为周作人的“美文”既包括“记述的、艺术的” 散文,也包括“批评的,学术性的”散文,如曹毓生等。但笔者认为这两种对周作人“美文”概念的理解都有偏颇之处。它们都机械地去理解周作人的散文思想,把周作人的“美文”概念当成是一个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概念。我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去理解周作人的散文思想,才能真正明白他所说的“美文”的具体涵义到底指什么。周作人在散文创作上有一个从早期的“浮躁凌厉”到后期的“冲淡平和”的发展过程;其关于“美文”这个概念的思想也同样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
  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是“随感录”式的杂文。它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产物。这些“随感录”式的文章,大都形式灵活,短小精悍,个性突出,富有情调。其中以《新青年》“随感录”作者群成就最大,影响最大。这其中主要有鲁迅、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等。周作人当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也写了不少类似的文章。我们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现在把这批文章视为现代散文的第一批成果,但当时的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创作这批散文时,只是为了战斗的需要,并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后来周作人在回忆这个时期自己写的文章时也说:“但是白话文自身的生长却还很有限,而且也还没有独立的这种品类,虽然在《新青年》等杂志上所谓随感录的小文字已经很多。八年三月我在《每周评论》上登过一篇小文,题目《祖先崇拜》……它只是顽强地主张自己的意见,至多能说的理圆,却没有什么余情。”【1】由此可见,周作人在这个时期即没有从理论上思考过“美文”问题,创作时也没有自觉的文体意识。但散文创作的兴起,对理论界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对文学散文进行文体确认。
  周作人提出“美文”概念之前,已出现一些符合他的“美文”思想要求的散文,但没有引起理论界的注意。1921年1月,《小说月报》上又发表了冰心的散文《笑》,产生了很大影响。各个学校竞相将其选为课文。同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上发表了《美文》一文。这篇文章标志着周作人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散文的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也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开始进入文体自觉时期。紧接着的一批作家的创作,特别是周作人自己的一批作品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散文开始走向成熟。
  周作人在《美文》一文中说:“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着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2】因此,在这里,周作人所说的“美文”就是指外国的Essay。虽然他接着又说“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但这只是对比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什么是Essay,也就是什么是他所说的“美文”。因此,周作人最初的“美文”理论,实际上就是对西方“Essay”概念、特点、写法的译介,对其性质特征进行初步的描述。并没有明确界定“美文”的文体性质。但“美文”概念的提出,为新文学初期所要确立的新的文学规范体系,作出了基础性的理论依据。


                   二
  周作人的这种思想和行为是“五四”时期那种叛逆躁动的时代气氛下的产物。“五四”时期的先驱者们在探讨如何建设新型的现代文学时,在迫切偏激的心态下往往对中国古典散文的优秀艺术传统缺乏客观、正确的评价,并给予全盘否定。对西方的文学经验也来不及充分消化和吸收,只是一味地接受 、评介和传播。因此,周作人写《美文》的目的就是向中国文学界介绍西方的“Essay”文体,并号召大家进行“美文”创作,以建设中国自己的现代散文。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作人的散文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并系统起来,成熟起来。1923年,他在《文艺批评杂话》一文中说:“我认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对于某作品的印象与鉴赏……而且写得好时也可以成为一篇美文,别有一种价值……因为讲到底批评原来也是创作之一种。”在这里,他开始认识到了“批评的,学术性的”文章也可以写成美文。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还写到:《美文》发表后,“《晨报》第七版不久改成副刊,是中国日报副刊的起首老店……影响于文坛者颇大,因为每日出版,适宜于发表杂感短文……写文章的人自然多起来了。以后美文的名称虽然未曾通行,事实上这种文章却渐渐发达,很有自成一部门的可能。”显而易见,周作人在这里所说的“杂感短文”,或即指“批评的,学术性的”一类散文,或至少包括了“批评的,学术性的”散文在内。显然,在周作人看来,它们也属于“美文”范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论由来与发展
论郓城田氏由来与发展郓城田氏现包括居住在郓城县城关镇田家庄,郓城县黄集乡程家垓,梁山县安山湖田家庄(现划归东平县)。成武县城西北三十里党楼、徐州府桐芝县城北六十里朱九店,以及由安山湖田家庄迁入东北三省(黑、吉、辽)、河南安阳、山西榆次居住,有失序多年在黄河北白阳官庄居住的九世祖字中兴一支。还有清光绪23年随巨野田庄田状元田在田定居在济宁田家公馆的安山湖田庄田廷扬一支,等等田氏宗亲。现传至二十三代。我郓城田氏,由来久矣。溯其本源,始祖自明洪武4年,(1371年)由山西迁于河南归德府田老家(现河南商丘地区)。数十年后,我祖讳如滋又从河南归德府田老家迁居郓城,遂为郓人也。《根据清道光25年11月(1846年11月)郓城田氏第一次谱序和河南田老家谱序记载》。自清道光25年以来,经世代口传,我祖如滋公以上失序两代。因当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又距如滋公离田老家出走400余年,而一直没有与河南归德府田老...
· 红茶的产生和发展
红茶起源于十六世纪。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后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茶。
· 揭秘:明代内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要说明代宫廷一大奇景,那就是偷懒的皇帝一大堆了,可皇帝不作为,也并没有耽误大明帝国机器的正常运转,同样也没耽误这个大明帝国延续276年的国祚。这背后实际上牵扯到一项著名的政治制度,明代内阁制。皇权与相权之争的产物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之前,宰相制度在古代中国已经有上千年历史。简单来说,每个皇帝以及每个朝代都在做一件事,加强中央集权,也就是加强皇权,所谓乾纲独断令出一人。问题在于,当所有权力集中到中央的时候,帝国机器能否有效运转,还要取决于两件事,皇帝是否有能力,皇帝是否有精力。皇帝真不是好当的,工作量巨大。比如秦始皇每天要批阅的奏章竹简有120斤之多,大约相当于5万字以上。雍正就更辛苦了,他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主要时间当然不是用来陪甄嬛了,而是在不停批阅各地送来的奏章,13年的时间里亲笔批阅过奏章达四万多件,每个奏折上都会写上雍正本人的亲笔...
· 上古神话的产生发展
神话的产生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借助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国神话极其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著作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历代文艺创作中,类比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来反映现实或讽喻现实的作品,通常也称神话。中国神话的特点一)想像力强,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像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二)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三)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大多不平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他...
· 论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既是一个老命题,又是一个新难题,是涉及到目前中医学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换句话说,究竟是全面而系统地继承呢?还是选择性的继承呢?是按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发展呢?还是按西医的模式或近代科学的思维去改造呢?这是目前摆在中医面前的重大选择,整个中医界都在思考和关注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继承是当务之急,全面而系统地继承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发展中医学的根本;中医学的发展要走自己的路,即按照自身规律去发展。从中医药的现状看继承的重要性中医学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却出现了潜在的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医目前遇到的不再是砍杀,而是捧杀和剪裁。自从西洋文化和西洋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传统文化受到了歧视,中医也被戴上了"不科学"、"落后"、"朴素"的帽子,几经砍杀,差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