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汲清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0
转发:0
评论:0
黄汲清先生逝世十周年祭,2005年3月22日是我国地学泰斗黄汲清院士逝世10周年。去年,也就是黄先生诞辰

2005年3月22日是我国地学泰斗黄汲清院士逝世10周年。去年,也就是黄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地质出版社出版了《黄汲清年谱》(潘云唐编)。为上个世纪的第一流科学家编全集、写传记、作年谱,本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义不容辞的任务。当然,这也是对他们的纪念。黄汲清先生是20世纪中国地质史上贡献最多、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学术地位实在是配有一部好的传记、好的年谱。

年谱乃论世知人之学;为学者作年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而为科学家作年谱,更是难上加难。这主要是因为,做一部好的科学家的年谱,不仅需要精谙撰著年谱的基本家法,更需要对谱主的专业活动有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评价。《黄汲清年谱》的编者潘先生,不仅从事地质史研究多年,而且与谱主系世交,与谱主晚年过从甚密;因此,应该最有条件做好这专业的评价工作。写到这里,似乎给人一种错觉:为科学家作年谱,只是面向本专业的;其实不然,一部好的科学家的年谱,同样应该可以如以前的《朱子年谱》(汪懋竑编)、《王阳明先生年谱》(钱德洪编)、《詹天佑年谱》(凌鸿勋编)、《林则徐年谱新编》(来新夏编)等年谱名著那样行世、传世。

研究历史,作年谱,首先最讲究的是材料方面的竭泽而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充分、最详尽的占有资料”。这不仅需要搜求、研究谱主的全部著作,还要研究师友、同行、弟子、亲属的评价、回忆文字,甚至是口述史料。总之,要全面反映谱主一生的立身行事、学术贡献。年谱这种历史体裁,表面上看只是简单的“以事系时”,其实它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取舍、引用材料的详略以及引用材料的编排技巧等。胡适对年谱学有一个独创的贡献:打破前人单记行事的体裁,将谱主的重要论著摘要记入谱中。这一点,对编科学家的年谱来说,尤为重要。黄汲清先生在地质学方面的很多重要贡献,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承认,有深远的影响,如1945年发表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而《黄汲清年谱》在记述此书时,只是用了短短几行的篇幅,实在是与它的学术地位不相称。笔者以为,不仅类似的重要论著都应该有一个摘要,而且,还应该加入一些地质方面的图幅,如《中国大地构造图》等。

综观黄汲清一生,从1928年大学毕业到50年代初期,是他一生事业的黄金岁月。在这一时段里,他不仅创建了大地构造理论体系,还在中国的二叠纪地层研究、区域地质调查等很多方面担当了奠基人、开拓者的角色。此外,他还是中国第一个天然油气田的发现者,还担任过当时中国最高地质调查研究机关——地质调查所所长。基于此,无论如何,年谱的这一段,都应当是浓墨重彩的。但我们看《黄汲清年谱》的1928-1949年这一部分,仅仅有63页(其中还包括二篇全文录入的“会后旅行记”占用了14页!),只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实在是太单薄了,这怎么能全面反映一位28岁就出版过6部专著、44岁就当选为院士的科技精英的辉煌历程呢?有以下重要史实是不见于年谱的:1931-1932年随葛利普研究石炭纪古生物;1940年后兼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而1945年只记到3月。另外,黄汲清的足迹几乎走遍了全中国(除外),年谱对每一次地质调查,也都应写到。

研究一个科学家,必须了解他所以成学的原因。1924-1928年,黄汲清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2年留学瑞士,次年入浓霞台大学。这两度求学,实际上对他以后的学术创获,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年谱却失之简略。事实上,黄氏在这两个学校的学籍表、所学功课以及成绩单等,都应该记入年谱的。此外,当时中国地质学界几位执牛耳的人物丁文江、翁文灏、葛里普、李四光(黄先生曾声明,李先生对他影响主要在30年代以前)以及瑞士的阿尔冈教授,均对黄汲清有过诸多教诲与提携,黄氏亦深受他们影响。如每日做完实地调查后,必须当日整理好笔记、画完图表,地质调查期间格外注意营养,不遗余力地帮助后进成才等等,都被黄汲清如影随形的继承下来了。地质学是上个世纪我国科学界成绩最多、又对其它科学影响最大的一门学科,这当然与学术规范的传承、优良传统的延续密不可分。因此,对前述师承渊源,当然应该在年谱里有所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汲清
家庭女:黄洁生子:黄浩生、黄渝生(儿媳:詹敏利)孙女:黄婉(渝生之女)相关条目翁文波翁文灏李四光谢家荣孙健初潘钟祥
· 元朝画家汲清
汲清:[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山水,得曹知白传。《宋元画人传补遗》……华亭为松江的古称。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他在临刑前就悲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南宋《云间志・陆机传》)如今松江地区的许多楼盘的名称也与华亭有关。历史沿革溯源松江名称,乃因上海地区唯有松江有山也有水。山为浙江天目山余脉,谓之"九峰";水为长泖、大泖、圆泖、谓之"三泖"。有山便有谷,山水拥伴,水名"谷水"是也;山水列翠,地名,"华亭谷"是也。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华亭一名最早见于史志,当时陆逊因功被吴王孙权封为华亭侯。按秦汉时的体制,以郡统县,县以下设乡亭。据考,当时的华亭是浙东会稽郡由拳县东部的一个亭。陆逊被封侯后,华亭开始闻名。但此后近500年间,除了陆逊及其家族中名气较大的后代陆瑁、陆抗、陆机、陆云等人物情况外,有关该地区的记载较为少见。人们对该地区的了解较多还是停留在元代设置松江府以...
· 悼念王绍洲先生逝世
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南省岳阳市退休干部,王绍洲先生因疾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24日与世长辞,亨年65岁。
· 沉痛书画大家晏济元先生逝世
讣告惊悉著名国画大师、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名誉会长、我族当代最为年高德劭的晏济元老先生因长期卧病,昨日在四川成都不幸辞世,晏春林会长赶赴重庆参加由重庆市政府主持的追悼会。我们不胜悲痛,特发讣告。晏济元老先生,名平,别号老济、济公、素贞老人、江洲散人,四川内江人,1901年6月出生,享年110岁,是当代最长寿的著名画家。晏济元老先生自幼随父学习书画,与张大千为同乡世交,相投甚契同研画艺,获益良多,曾多次举办联合画展。擅山水、人物、花鸟,取法唐、宋,斟酌宋、元,兼收并蓄,所作笔墨淋漓,清润秀丽,自具风貌。1930年有作品入选在柏林举办的“中德美术作品展览”;1930年肄业于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1934年东渡日本,先后就读于日本大学、早稻田大学、铁道教习所。1938年留学日本期间,两幅山水作品入选日本举办的大型美术作品展览;1940年回国。聘为重庆消防机器厂工程师、重庆市工业局工程师。长期业余...
· 马志明:我的父亲马三立十周年祭
马三立和马志明。(马志明供图)马氏相声接地气我的父亲马三立,逝世整整十年了。各地的电台、电视台不断地播放他的节目,观众还是那么喜欢他的艺术。每每想到这些,我就特别地动情,几欲泪下。父亲一辈子坎坎坷坷,受尽磨难。旧社会作为艺人,地位低下,人家看不起呀。中年以后,又蒙冤,一直抬不起头来。忍辱负重,行事低调,几十年来不争不斗,老老实实为人,认认真真从艺。1957年被打成以后,父亲感到再也不能说相声了,前途没有希望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那些日子真是痛不欲生。但是就在那个时候,喜爱听他相声的观众,还有那些正直的领导,也没有不待见他,仍然关爱他。我记得当时的天津市文化局老局长王雪波,见到我父亲就不避嫌,而是主动走到他身边,关切地嘱咐他要保重,以后还要说相声嘛。请他回市里时去他家串门。老爷子听了心里特别热乎。回市区的时候真还多次到王局长家喝茶。到农村后,老爷子的生活很惨。时值寒冬,他穿着棉袄,裹着棉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