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成果发布会上的发言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4
转发:0
评论:0
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成果发布会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今天,近代史研究所和院科研局及四川出版集团联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今天,近代史研究所和院科研局及四川出版集团联合举办“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的成果发布会,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会,我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十分的高兴,十分的感激。

    现在,我把我们从课题立项到完成研究工作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扼要的汇报。

 一  课题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文化也同样处于转型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在很多方面仍在继续。中外学者对这个过程表示关注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在国内,最近二十年来,关于文化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有不少论著涉及到文化转型的问题。但至今对此问题尚无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专题研究。外国学者涉及这一问题,多限于模式化的讨论。例如,有所谓“冲击——反应”模式;有所谓“中国中心”模式。前者过分强调西方文化的作用,视中国固有文化为“博物馆的陈列品”。后者专门致力于发掘中国固有文化内部的新质因素,有时过分高估这些因素的分量与意义,而未能与外来文化的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研究。显然,两者都有片面性。国内学者涉及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种是文化史著作;一种是对思想史、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进行个案研究;一种是对某次文化论争,某次文化运动进行研究;还有一种是某些专业的专门史著作。以上所述各种类型的论著,不同程度上具有参考价值。但很明显地,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问题,仍有待我国学者做出专门的努力。

    所谓文化转型,就是由传统文化转变到现代文化。说具体一点,就是由基本封闭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联系的,定孔子与儒学为一尊的,压抑个性的古代文化,转变到开放式的,与近代民主制度相联系的,自由与兼容的,鼓励个性发展的近代文化。而传统文化之发生转变,一是其内部产生了某些新的因素,造成原有文化结构失衡。二是传统文化遇到外来文化的渗透和挑战。

    我国近代文化转型发生于西方列强侵略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表现出强势作用。中国人一方面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而傲视、鄙夷、和排斥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却又滋生钦羡乃至崇拜西方文化的心理。两种偏向长期存在,成为相当一部分中国人难以摆脱的困惑。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上,也同样存在着两种互相矛盾的倾向:一方面是激烈地攻击和否定传统;一方面是美化和迷醉传统。这种情况除了同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联系之外,也同人们未能充分理性地认识近代文化转型的客观趋势及其意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为了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科学地,充分理性地认识近代文化转型的必然性,认识转型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条件,认识文化转型的客观趋向。只有如此,才能摆脱近代以来因中西文化和古今文化的冲突而产生的种种困惑,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从而树立起健全的文化心态。这是顺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这正是研究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问题的重大意义所在。

二 研究框架与研究团队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课题,“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经院内外和京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证,于2000年正式立项。我们认真考虑到这一课题的巨大难度。它涉及到广大范围的复杂而深刻的问题,而以往的研究所提供的学术积累又很不足。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明确定位,我们的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工作。我们决定,采取类似社会学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比较最受关注的几个方面,作为子课题,约请专家担任研究和撰述,同时设一导论卷,就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长时段的宏观轨迹和若干理论问题作深入探讨。

    整个研究的基本框架是:

    一、导论
    二、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文化转型
    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
    四、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
    五、西学的中介:清末民初的中日文化交流
    六、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
[摘要]中国文化的转型以及转型的动力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在以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中,有的把它归纳为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刺激或推动,甚至把中国文化中的现代性因素,都看作是由西方文化移植而来的;有的虽然看到了中国文化转型的动力来自其自身现代化的需要,但缺乏深入揭示;有的囿于民族文化情结,强调甚至夸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因素,却忽视了它的现代改造和应注入的时代精神,甚至根本否定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转型的作用等等。文章认为要探讨这些问题,必须深刻揭示文化转型的动力,特别是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转型;内在动力当代中国文化是以原有传统为根基的多种文化因素并存的态势。这种多因素并存文化尚不能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相适应,其根源在于,沉积于当代文化中的传统尚未得到现代性的根本改造,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同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化问...
· 在兖州侯氏颁谱仪式会上的发言
各位宗亲:自2009年12月成立续谱理事会,开始续修家谱以来,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收集、整理、核对、编撰,侯氏第五次续修家谱,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此次修谱是我族继往开来的一件大事,重在敬宗收族,弘扬家族文化,加深族众的血脉亲情,增强家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续写家族成长历史,振兴侯氏家族。据考证我族家谱自明洪武年间起共修四次,第一、二次是明清时期,现文本已失传,第三次续修是清同治三年(1863年),由高祖文藻公手写,后曾祖敬修公等先祖手写续录未付印,该谱内容比较全面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该谱历经147年,文革期间险些被毁,是我族有识之人侯体贵及父冒险收藏至今。该谱是我族珍贵的历史资料可谓传家之宝,本来在我支保存不知何因藏于体贵家,其实幸亏存在体贵家,如在我支肯定在文革抄家中被毁。第四次续修是公元1988年,其内容仅有世系录,距今已二十余年。因历史原因以上两谱,一册仅是手写未印,一册仅世系录,均有...
· 鲍训相在永泰庄寨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好!有幸受邀参加由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与文化资源委员会及永泰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福建永泰庄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我感到十分激动与欣慰。通过一天半的参观和今天一天的专家发言,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人人留心,处处有文物我很欣赏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郭旃先生说的“只要你留意,文物就在你身边。”我们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会自1997年成立以来,连续20年每年出版一期《鲍氏文苑》,召开一次鲍氏文苑座谈会,在发掘研究全国各地鲍氏家族悠久优秀的文化和传统的同时,我们还做成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我们的老会长、本次研讨会的发起人、全国城市规划首席专家鲍世行先生,2005年参加在贵州安顺鲍家屯召开的第六次“鲍氏文苑”座谈会时,意外发现600多年前由我们鲍氏先祖建造的水碾房至今保存完好,只要稍加修...
· 在2013年山东省班氏宗亲联谊会上的发言
班夫玉尊敬的各位本家:大家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很高兴见到各位本家带着对家族事务的满腔热忱来参加山东联合修谱的资料汇总会和宗亲联谊会,首先我谨代表山东省日照班姓向来自河南的班述民、班俊元前辈,来自上海为班氏家族有很大贡献的班念东和来自天津的班清泉、班景喜、班矗来自河北省蓟县的班君等热心家族事务的本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向刚刚回国就为家族事务奔波的班庆凯前辈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向山东各地的各位前辈和本家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祝福大家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时祝愿中华班姓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祝中华班姓统一的大族谱早日诞生!下面就一年来对联合修谱所做的事情和日照市班姓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敬请各位宗长们提出宝贵意见。去年的清明时节我们山东省的十一位本家聊城六位、临沂三位、滨州一位和我去山西忻州的原平市班政铺村,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班氏宗亲联谊会及三班故里祭祖大典。这次联谊会...
· 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
【内容提要】19世纪中叶诞生的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更多地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的民间性或曰草根特性。【关键词】京剧昆曲地方戏时代花雅之争京剧是戏曲三百多个剧种里最重要的剧种之一,在中国戏剧领域有着特殊地位。从19世纪中叶以来,京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京剧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戏剧发展的范本,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明清以降发展演变的关键脉络。解读京剧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解读中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及其传播,对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构成和近代转型,都具有重要和典型的意义。一京剧诞生于清中叶的北京,承接宋元以来业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