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还原真实雷锋初恋:曾是文艺青年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2
转发:0
评论:0
还原真实雷锋披露初恋:曾是文艺青年,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这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的一项要求。这一要求,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这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的一项要求。这一要求,将引导我们寻找当代的“雷锋精神”,向我们的榜样致敬!
  
  去年,我们呼唤平凡的良心,推出“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大型报道,反响热烈。今天,我们推出“学习雷锋好榜样”专题报道,还原真实的雷锋,梳理雷锋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含义。
  
  雷锋精神何以得到弘扬?第一步,让我们重新用心去认识这位老朋友。日前,《雷锋全集》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全书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日记、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赠言等,很多内容首次面世。书中收录的雷锋手稿,字迹往左边倾斜,但很清秀。透过这些久远的墨痕,我们希望接近最真实的雷锋。
  
  □追梦曾怀揣作家梦并付诸实践
  
  他曾是个怀揣着“作家梦”的文艺青年。
  
  本次出版的《雷锋全集》中,不仅收录了雷锋生前所写的日记、讲话稿等,还收录了他创作的30多篇诗歌、3篇小说以及10篇散文。透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雷锋这位素以人格、行为感染两代人的士兵,竟然也走过创作的路。
  
  为实现作家梦,雷锋做了哪些准备?书中收录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其中包括一份雷锋学习诗歌创作的学习笔记。上面记录了诗歌的分类、民歌的特点等。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了雷锋创作的几篇小说。其中有3个小说创作的片段,都没有最终完成。其中有一篇没有标题,没有结尾,但小说的开头很有韵味:三月间,一个晴朗的日子,姑娘们你伴我、我叫她,成群结队地奔上山岗,到处寻找各种野菜,她们是多么快乐啊!……
  
  雷锋曾向他人表露过想当作家的梦想。
  
  解放军总政办公厅编研室原主任、主持整理编纂《雷锋全集》的邢华琪介绍,雷锋曾经向《治沩工地报》编辑彭正元表露过这一梦想。彭正元曾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忘情地抱住了我的脖子,很激动地说如果我们能够将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斗争以文艺形式表现出来,那该多有意思啊!”
  
  此后,雷锋将梦想付诸实践。他的战友,今年75岁的李德明老人告诉记者,当年部队里每人都有一个挎包,其他人的挎包里装的都是些出门用的日常用品,但雷锋的挎包里鼓鼓囊囊的全是书。他们晚上住在一间大屋子里,他常常看见已经很晚了,雷锋还在被窝里看书学习,或者写东西。
  
  在1958年,雷锋18岁的时候,已经写下了2篇小说、5篇散文和9篇诗歌。
  
  □助人对自己抠门却对别人大方
  
  互联网上曾有人对雷锋的捐款提出质疑。对此,《雷锋全集》收录的一篇手稿提到了捐款一事。
  
  在雷锋1961年9月19日的《入党转正申请书》中提到,“我接到河南省一个民办小学校的来信,他们说,因几年遭受自然灾害,造成了一些暂时的困难,要我给予他们以经济帮助。我看了这封信后,就向首长请示,准备卖掉自己的衣服和皮鞋,以支援他们办学。当首长没有同意我这种作法的时候,我心里却感到很不安……后来拿出自己在部队一年零九个月的集留下来的全部津贴费一百元,支援了干沟民办小学校。我把钱寄出去了,心里也就快活了。”
  
  邢华琪介绍,这是雷锋关于捐款一事的手稿首次出版,公之于众。《入党转正申请书》是要在组织考察的时候念出来的,不可能有半点虚假,这也有力地回应了“雷锋捐款质疑”。
  
  李德明老人告诉记者,雷锋日常生活中非常节俭。衣服破了总是缝缝补补。李德明回忆,当时新兵一个月是6块钱补助,很多人除了买牙膏牙刷的钱就都用作零花了。出车路过有卖地瓜、冰棍的,很多士兵就下车去买一点吃,但从不见雷锋花钱。他把能省的钱都省下来,攒起来。只要一听说有谁需要帮助,雷锋从来出手大方。
  
  有一次,一位战友家里发水,母亲来信说家里很困难。雷锋就悄悄地给战友家里邮了一些钱。直到后来,那位战士家里寄信说钱收到了,才知道雷锋寄过钱。
  
  □感情新书与慧眼姐姐情感
  
  《雷锋全集》一书中收录了很多雷锋生前给战友、同事、朋友的赠言。其中一个注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愿你的青春像鲜花一样,在祖国的土地上发散着芬芳!”这条赠言是雷锋1958年3月13日写给王佩玲的赠言。对于王佩玲,有人说她是雷锋的初恋。
  
  《雷锋全集》有这样的注释,1958年春,王佩玲与雷锋一起在望城县团山湖农场劳动锻炼。雷锋送给她一个日记本,并在扉页上写下这段赠言。1958年11月9日,雷锋将从故乡湖南,北上辽宁鞍钢,王佩玲以“你姐黄丽”的名义,在一本烫金日记本扉页上,给“亲如同胞的弟弟”雷锋写下了350多字的“临别赠言”,预言雷锋会“把光和热发遍全世界”,“人们都会知道你的名字”,“都会热爱你和敬佩你”。
  
  黄丽是谁?为什么她的预言会如此准确?这位“慧眼姐姐”的预言之谜曾经困惑了很多希望了解雷锋的人。邢华琪介绍,望城县委宣传部新闻干部胡道明也是寻找“黄丽”的人,曾遍访雷锋生前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但一直没有收获。直到1996年中秋,胡道明意外收到王佩玲的来信,她默认自己就是“黄丽”。
  
  谈到为什么以前不愿意,王佩玲说,雷锋是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她是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毫无作为,愧为雷锋的“姐姐”。不希望因为她而有损雷锋的形象。提及那篇预言准确的赠言,王佩玲说,当年的赠言倾注了一种难分难舍的思念之情。真正的预言家是雷锋本人,他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他自己一生的诺言。
  
  □生活雷锋也有皮夹克
  
  “雷锋也有皮夹克。”曾经这条消息引发了热议,有人就此怀疑雷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对于种种谴责,邢华琪认为这是真实的雷锋,只是想把雷锋请回人间,使他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可亲、可敬、可学。
  
  《雷锋全集》一书中,收录了一段雷锋写给易秀珍的赠言。易秀珍与雷锋一同从湖南来到辽宁鞍钢。邢华琪介绍,她曾对雷锋的皮夹克做过翔实的回忆。雷锋从农村到了鞍钢以后,还一直穿着在农场工作时发的工作服,油泥很多,还打着补丁,周末下了班,洗了澡,许多同事都换上整整齐齐的衣服,上街看电影或者参加舞会。雷锋没有衣服可换,同事就劝他买件换洗的衣服。听人说的多了,雷锋带着积存的钱到了百货公司,买了皮夹克。后来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发表,工厂里做了传达,听到党中央指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雷锋找来一个包袱,把新买的衣服全部包起来,压在箱底。
  
  后来雷锋入伍,在排演一个叫做“老刘的故事”的时候,有人提出集体朗诵的演员不一定都穿军装,提议去市文工团借几套衣服。雷锋从皮箱里翻出了皮夹克和当时买的裤子等交给了导演。演出以后,雷锋再也没动过这件皮夹克。
  
  “雷锋也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同样有热爱生活的爱美之心。”邢华琪说,雷锋确实有过皮夹克,但是这跟他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并不冲突。
  
  □感恩觉得帮人就是报恩
  
  纵观《雷锋全集》,无论是演讲稿、日记还是文学创作,都体现出雷锋的感恩之情。
  
  雷锋的战友李德明老人告诉记者,雷锋对人总是乐呵呵的,好像有用不完的热情。东北的冬天非常冷,李德明老人回忆那时候士兵要轮流站岗,每人一个小时。别人站岗回来就赶紧钻进热被窝,但是雷锋却把战士们每个人鞋里的鞋垫掏出来烤在暖和的地方,第二天穿着舒服。“时间长了我们才知道是雷锋干的,心里特别感动。”
  
  为什么雷锋对每个人,甚至陌生人都那么好?李德明说,那是因为雷锋有一颗感恩的心。身世悲惨,从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别人对他的一点点恩情他都记得。他觉得帮助别人就是对党的报恩。用今天的话说,他得到了爱,也传递着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震惊: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竟然曾是个文艺青年?
吕布这个人武艺高强,可惜因为干爹太多,往往被人瞧不起。一般认为,吕布是个莽夫,做事不经过大脑。其实吕布一出道并非如此,他很有些文学细胞。吕布早年曾经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干过,当时的职务是主簿,主簿是一种文职,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以前总觉得丁原这样用人不伦不类,吕布一个莽汉,奈何要让他干些驴唇不对马嘴的活。看看吕布后来的某些做派,才知道丁原是对的。其一,吕布敢爱敢恨文艺青年喜欢冲动,吕布也是如此。不知道是看书看多了,还是练功夫走火入魔,对董卓的侍女想入非非,有时彻夜难眠。吕布很痛苦,真的是伤不起,最后在司徒王允的劝说下杀死了自己的干爹,王允说:君自姓吕,本菲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王允说:吕将军,你姓吕,他姓董,不是父子,一旦你大意,连小命都玩完了。哎,纯情的吕布就是这样一个爱冲动的人,身上真有点文艺青年的气质。其二,吕布爱做梦吕布这个人其实不喜欢和人玩心眼...
· 亲友还原多才雷锋:唱歌跳舞样样精组图
本报记者奔赴雷锋家乡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听亲友讲述一个真实的雷锋在雷锋22岁的短暂人生中,有18年是在家乡湖南长沙望城县(现望城区)度过的。他是一个历经旧社会苦难的孤儿,他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少先队员,他是望城县的第一名拖拉机手,他又是爱美喜欢照相留影的时尚青年……雷锋与童年挚友谢迪安在滚铁圈爱美、调皮,喜欢表演,着迷小说和诗歌创作,情窦初开的他还有过一段朦胧的情感。这就是本报记者在望城县了解到的有血有肉的真实雷锋。文/图特派长沙记者廖靖文、章程苦难童年五名至亲惨死成为孤儿“出生后亲眼看着五个亲人相继离去,最后一家六口只剩下他一个,不到7岁就成了孤儿,雷锋后来的爱憎分明也是这段经历决定的”。80岁的雷锋堂哥、湖南雷锋纪念馆原馆长雷孟宣说。母亲自尽后振作懂事2月下旬,在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的一片林荫里,记者找到了雷锋故居,这是一座两间半的土砖茅屋,房子是在上世纪60年代在原地基上重修的,而简单的陈设...
· 揭露古代真实的青年才俊:古代文艺才子多丑男
今有个新名词很流行,叫做“颜值”。譬如面容姣好的人,我们可以称呼“颜值爆表”。反之,容貌不佳者,难免被人一脸嫌弃地说,颜值负分,丑男。有意思的是,丑男这名号,若移至古代,倒也不是五大三粗的蛮汉、武夫们专有,譬如在文化圈里,却也盛行。在诸多文艺分子里,庞统应该算是丑的大有名气的一个,当然,这得多亏罗贯中的宣传。《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庞统相貌:“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孙权、刘备初见皆不喜。可有意思的是,如此违背人体学常规的丑,在《三国志》里却丝毫没有记载,若有,也是这样一句:“少时朴钝,未有识者”,当然,如果“朴钝”也是一种丑的话,恐怕当代多数木讷宅男们得哭晕在厕所了。与之相反,《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出评价却是“雅好人流,经学思谋”。无疑,这是个褒义的语态,大意是“庞统同志,这可是一位风流的才子啊”。可是,为何“雅好人流”的庞统到了罗贯中笔下,却是丑态可掬呢?这大概和他齐名的诸葛亮有些瓜葛吧...
· 老照片还原潇洒雷锋:可爱调皮的时髦男孩
老照片还原当年潇洒雷锋小小的个子,圆圆的脸,额前总是留着齐刷刷的刘海。喜欢白衬衣和背带裤,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是时尚潮流的追求者。活泼,好动,又有些调皮,是公社大院里的小明星。他,就是雷锋。这些影像,是胡道明珍藏了一辈子的宝贝。今天,我们试图用这些泛黄的图片,给大家还原当年那个可爱、调皮、受欢迎的时髦男孩——雷锋。图片说明:(左)1954年,雷锋在清水塘小学加入少先队,这也是雷锋拍的第一张照片。(中)喜欢白衬衣,还喜欢把领子露在外面,雷锋引领着当时的时尚潮流。(右)刚入伍时的雷锋眉清目秀,算帅哥那个梯队的。3月24日,长沙东塘,胡老的家。他的书柜里满是雷锋的照片,每张照片都有一个关于雷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能让他和老伴思念满怀。讲述这些故事时,他们小心翼翼吐出每个字,生怕一不小心就跌碎在地上,胡老珍爱它们犹如珍爱自己相伴终生的亲人。年过八旬的老人,愿意将内心里最柔软的思念展示出来,以此向雷锋表...
· 宋代文艺青年的焚香日常
宋·李嵩《听阮图》今天夏奈尔香水之类所吹嘘的人工合成香水的“复合调性”,其实早在中古时代,在宋代的中国,就已建立起了非常发达与复杂、精致的体系。想象那样一个清秋的庭院,月华沐地,翠柏投荫,小铜香炉里不断升起柏子的香气,架在泥炉上的石锅内煮着山药,苏东坡杯酒在手,对月独酌。这是《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一诗所呈现的场景。在诗中,苏东坡很有逸兴地描述了他人生中一个闲适放旷的夜晚,却惹得后人不免感喟于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方式,感喟于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态度。清退,恬淡,不奢华,然而也绝不粗糙,人与造化灵犀相通,大雅之道自然地蕴涵其中。苏轼并非不能以更奢华的形式度过这个夜晚。他的香炉里,完全可以焚炷当时流行的名贵香品。与今天的中国人不同,对于传统的上层社会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一刻如果没有香气氤氲,都是不可接受的。宋代经典香型经过汉唐的发展,到了宋代,海外香料的进口贸易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制香业也发达到后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