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周作人不承认许广平为鲁迅妻子 并视之为仇敌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8
转发:0
评论:0
周作人不承认许广平为鲁迅妻子并视之为仇敌,本文摘自《鲁迅与我七十年》,作者:周海婴,出版:南海出版公司父亲与母亲的结合,并

本文摘自《鲁迅与我七十年》,作者:周海婴,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父亲与母亲的结合,并有了我这个儿子,对此周作人夫妇不予承认,并视之为仇敌,这是人所共知的。既如此,他应当把其视作“正宗”的嫂子朱安女士好好供养起来,这才顺乎其理。再说,他也并非没有这个能力。但他偏要将朱女士的生活推给远在上海的母亲来承担,而母亲虽然拖着我这个病孩,生计极其艰难,有时还得靠朋友的资助,但母亲毫不犹豫地将这副担子接过来了,直到她病故。关于这方面的事,我在前文已经叙及。这里,我要补述一些朱安女士与我们母子的关系。我又得声明:因当时我年纪尚小,关于这方面的事,所知有限,而且直到朱安女士去世,我都未曾见过她。但我从朱女士的书信中看到,她对我们母子的态度与周作人截然不同。

1936年10月19日父亲去世,朱女士当月就给建人叔叔写信,要他转告母亲:欢迎我们母子搬去北平与祖母和她同住,说:“许妹及海婴为堂上祖母——海婴注所钟爱,倘肯莅平朝夕随侍可上慰慈怀,亦即安逝者。”并且表示,若母亲接受她的建议,她“当扫径相迎,决不能使你稍有委曲屈”,还愿意“同甘共苦扶持堂上,教养遗孤”,她不但连我们母子的居处都做了规划,甚至还说:“倘许妹尚有踌躇,尽请提示条件”,她“无不接受”。

我那年才7岁,当然不可能晓得母亲是如何回复的。而事实是我们没有去。这事母亲后来也不曾谈起过,但我理解,因为这是个不现实的建议。别的不讲,单父亲的遗物主要都在上海这一点,母亲能忍心离开它吗不过,我现在重读这封信,深切地体会到,她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性。她没有文化,却能承认现实,如此对待我们母子,称母亲为“妹”,视我如己出,这与号称新派大学者的周作人对比何等强烈!

在此后的年月里,她常有书信致母亲,写的主要是经济问题,因为母亲总是把她的生活放在心上,除了自己直接寄钱,还不时寄到北平朋友那里,托他她分期送去,同时也代母亲去看望朱安。对此,她在信中总是表示感激之情,说“您对我的关照使我终身生难忘”并体谅地讲:“您一个人要负担两方面的费用,又值现在生活高涨的时候,是很为难的。”收到钱后怎么开支,她常常讲得很具体。有一回,母亲寄了钱,她又得到一笔馈赠,就主动来信提出手头的钱“数目已多,贵处要用我还可以给兑回一部分去”,从中可以看出她的坦荡和对母亲的体谅。1946年冬,母亲曾去北京清理父亲遗物,也看望了她。母亲回沪后,她来信说:“你走后,我心里很难受,要跟你说的话很多,但当时一句也想不起来。承你美意,叫我买点吃食,补补身体,我现在正在照你的话办。”更表现出朱女士对母亲有着一种依恋情怀。如果没有母亲的细心关照,她能有这种感情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鲁迅死后他的妻子许广平和朱安都去了什么地方
鲁迅在文学界的影响力可是十分重要的,遗憾的是,1936年的10月19日,鲁迅得了胃病,不幸去世了,仅仅只有55岁。他的离开可以说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他的《狂人日记》掀起了白话文的狂潮。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为中国作出的贡献。在他葬礼那天,就来吊唁的人就有5000人。他对中国的文学界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于是就被葬在上海的万国公墓,很多人去吊唁过。鲁迅的一生有2任妻子,在鲁迅去世后,都去了哪里呢?他的第一任妻子叫朱安,是他明媒正娶而来。他的第二任妻子叫许广平,曾经是他的学生。在鲁迅去世以后,朱安就和鲁母一同居住。令人遗憾的是,在鲁迅去世的那天,朱安和鲁母都没有赶来上海见鲁迅最后一面。在鲁迅离开后第二年,由于朱安和鲁母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只能靠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来救济。可是在鲁母去世以后,周作人就不再救济朱安了。原因就是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也有矛盾。鲁迅的母亲在的时候,周作人也是没有办法不去帮助。.没...
· 鲁迅初恋情人并非许广平曾与另一女弟子相恋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西风,原题:鲁迅的爱情很多人认为,书写杂文抨击时弊的鲁迅,在个人情感生活上并浪漫多情,其实不然。在鲁迅刚硬冷峻的外表下,埋藏的是一颗火热的心。这一点可以从《鲁迅日记》以及后人书写的传记中,见出脉络和轨迹。我们知道,许广平并不是鲁迅结发拜堂的夫人,他的夫人即原配,是由母亲包办婚姻强加给青年鲁迅的。由于夫妻双方缺乏感情基础,就注定这桩婚姻开放不出鲜艳的爱情之花。这就意味着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青年鲁迅,在个人情感上并没有依托和靠岸,也不可能循规蹈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鲁迅注定要寻找属于他的那一份美好而曼妙的爱情,于是鲁迅和青年学生许广平开始了师生恋。人们可以说年轻的许广平崇拜自己才华横溢的恩师,也可以说文学家鲁迅被许广平浓郁芬芳的青春气息所吸引,但我们却不能怀疑师生恋的纯洁性与合理性。在那样的年代,鲁迅能够冲破封建枷锁和包办婚姻,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时尚和挑战的行为。这时候,...
· 许广平回忆他和鲁迅先生的日子
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生活,平淡如洗,许广平曾说他给我的日子就像一件洗的发白的旗袍。我们总是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是的,平淡是真,但太平淡了真的不是爱情。就像许广平和鲁迅先生之间的那场师生恋,起初,他们爱得轰轰烈烈,她是鲁迅热恋的红玫瑰,但后来,成了婚,生了子,日子平淡得像洗得发白的旗袍,看不到任何纹理和色彩,她不是蚊子血,也不是饭粒子,只是一朵塑料花吧,和朱安一样。许广平年轻时的照片很耐看,黑白的色彩,斜襟棉布旗袍,很干净的一张脸。她本人的性格不似照片给人的感觉,是像山风一样活泼热烈的随性女子。年轻的许广平第一次见到鲁迅时,并没有想过眼前这个身材矮小,头发直竖,穿着打着补丁长衫的先生,会与自己的人生有什么瓜葛。可是,鲁迅一讲课,许广平就发现自己对他只有身不由己仰慕的份了。这时的许广平是红玫瑰,热烈果敢。面对鲁迅,她不愿掩藏已生的情愫,而是冲锋作战。许广平给鲁迅写了信,在信里,她倾诉了自己对鲁迅...
· 鲁迅遭遇冒名者:“我叫周作人”
鲁迅遭遇冒名者:“我叫周作人……”1928年年初,身在上海的鲁迅接到一位姓马的女子写给他的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一月十日在杭州孤山别后,多久没有见面了。前蒙允时常通信及指导。”鲁迅感到莫名其妙,自己已近十年不到杭州,怎么可能在孤山与人作别呢?马姓女子看到的一定是另一个人。他回信告诉了马女士自己的情况和猜想。马女士也迅速邀请了两个熟人前往孤山求证,果然证实了鲁迅的猜想。马女士不但看到了另外一个“鲁迅”,还把这个“鲁迅”题在鲁迅好友苏曼殊坟旁的四句诗抄给了鲁迅。这四句诗是:“我来君寂居,唤醒谁氏魂?飘萍山林寂,待到他年随公去。”诗后还特别注明:“鲁迅游杭,吊老友苏曼殊。”鲁迅看到题诗后,十分惊讶,觉得有必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看一看另外一个“鲁迅”究竟有何用意,因此写信给住在杭州的学生许钦文和章廷谦,请他们去调查一下这个“鲁迅”具体是什么情况。许钦文和章廷谦介入调查后,居然发现此人竟在学...
· 旧版《鲁迅回忆录》删节:鲁迅肯定周作人作品
核心提示:话又说回来,鲁迅虽然在上海,但每每说“周作人的文章是可以读读的。”他的确是这样,不因为兄弟的不和睦,就连他的作品也抹煞。每逢周作人有新作品产生,出版了,他必定托人买来细读一遍,有时还通知我一同读。如1928年9月2日,日记上也曾记着:“午后同三弟往北新书店,为广平补买《谈虎集》上一本,又《谈龙集》一本”。又1932年10月31日,买“周作人散文钞一本”。这可见他的伟大襟怀,在文学上毫没有因个人关系夹杂私人意气于其间,纯然从文化上着想。*《回忆录》对前半部分的结构有所调整,在后半部分对手稿现的鲁迅对周作人文章的认可予以删去,加入了相当篇幅的周作人附逆及中伤鲁迅的有关内容,及对这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的阶级分析。谈起周作人,听鲁迅在病中休息的时候是这样叙说的:“我的小说中写人物时不是写老大就是写老四。因为我是长子,写他不好的时候,至多影响到自身;写老四也不要紧,横竖我的四兄弟老早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