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徐怀谦坠楼前对“生与死”的纠结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1
转发:0
评论:0
徐怀谦坠楼前对“生与死”的纠结,上周,徐怀谦老师去世。今天早晨,我才得到消息。同在一个大院,彼此的讯息竟然要靠网

上周,徐怀谦老师去世。今天早晨,我才得到消息。同在一个大院,彼此的讯息竟然要靠网络传递,想想真是情何以堪!

我和徐老师认识,是在去年。2011年12月,我受邀赴香港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会前见面,彼此不免自我介绍,说到最后,不禁相顾莞尔。两人都是《人民日报》的,竟然是一家人。

聚餐时,主办方《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先生特意提醒说,《人民日报》,这次来了你们两位。徐老师笑着说:“我们已经聊过了。”

其后几天,我们一直在一起,谈天说地,意气相得,很是投缘。

徐老师名声在外,与李辉老师一起,被称为“《人民日报》的两支笔”,来报社工作之前,我就很是仰慕。平日在单位,各忙各的,一直没有机会得聆清音。不料竟在千里之外,以如此方式结识。

在此之前,我就有意为我们报社两大主笔各编一套文集。李辉老师的“李辉作品系列”我已编过,其中《传奇黄永玉》一书入选2010年度十大好书,其后又入选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我因之也沾光不少,出版圈子里算是“小有名气”。徐老师说:“李辉的文集你不是已经编好了吗?”我笑说:“是。接下来就准备编你的了。”他也笑,说:“《传奇黄永玉》我看到了,编的不错。”

书是李辉写的,当然出彩。徐老师所说的“编的不错”,除了称许李辉文章写得好之外,应该也有对装帧、设计等包装环节的认可。说这话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好好为徐老师编一套高端的文集,以不负他的深望。后来,我为如何编选该书与他做过多次交流,还委定了同事张炜煜专门和他接洽沟通。但遗憾的是,方案未定,徐老师竟已不在了。文集出版,徐老师竟是再也看不到了。

在香港期间,名家云集。我们和来自台湾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有过多次会谈。余先生对徐老师的杂文称许有加,认为它传递了一种今日文化界难得一见的风骨。徐老师后来有文章发表,只说与余先生有“一面之雅”,余先生对他的称许,他只字不提。

我们拿相机互相为对方拍照,余先生很开心的配合,为学界后继有人而深感欣慰。回来后,我们邮件互传对方照片,徐老师的回邮总是很简单:“收到,谢谢”、“辛苦”等,和他的为人一样,简单、大方而亲切。

我们聊文学,聊文化生态,聊社会现状,很少聊到自己。所以我知道他对学界浮躁的现状深感忧虑,对文化发展的生态失衡颇为不安,对社会现状的种种光怪陆离忍无可忍。但我没有注意到他自身。他的深患抑郁症,我一无所知。直到后来看到媒体报道,我才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陶谦的生平简介陶谦三让徐州故事简介
陶谦是东汉末期的诸侯之一,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曾经霸占徐州十数年,但是因为治下无方,手下人竟然杀了曹操的父亲,给了曹操攻打徐州的理由,所以遭受了大难,最后在忧郁之中病逝。陶谦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曾经几次让徐州给刘备,但是刘备清楚陶谦并非真心实意,所以就拒绝了。三国陶谦的生平简介陶谦是汉末群雄之一,他早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小陶谦就有着很大的志向,在少年时候和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陶谦就常常就喜欢扮作将军。后来被当时的一个名士看上,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谦,随后陶谦爱上了学习,而且他很聪明,一段时间就学有所成,很快就进入朝堂,成为了一个议郎。陶谦的影视形象陶谦还曾经跟着皇甫嵩一起出征讨伐异族,立下了大功,后来等到黄巾之乱爆发之后,陶谦受命成为了徐州的刺史,前去攻打黄巾军,陶谦刚上任就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将徐州的黄巾军一举击溃,很多黄巾都被迫远走其他州。之后董卓专政,各方诸侯纷纷声讨董卓的时候...
· 张居正传——对徐老师的期望
?1554年,张居正向政府请病假,回了老家湖北江陵。临行前,他先去辞别老师徐阶。徐阶对张居正的决定不置可否,他无可奈何地说:“现在朝堂混乱,你人微言轻,在这里也于事无补,离开这是非之地,是最好的保身之术。他日朝廷清明,你再回来,施展你的抱负。”张居正对着徐老师苦笑,并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到徐阶手中,说:“恩师,这封信等我走了您再看。”张居正走后,徐阶打开信,凭他的智慧和对张居正的了解,他应该能猜出这封信的内容。果不其然,张居正在信中说的和他猜测的八九不离十。信的名字叫《谢病别徐存斋相公》,这是张居正诗文中文采、思想最具光芒、最具震撼力的一篇文章:相公雅量古心,自在词林即负重望,三十余年。及登揆席,益允物情,内无琐琐姻娅之私,门无交关请谒之衅,此天下士倾心而延佇也。然自爰立以来,今且二稔,中间渊谋默运,固非谫识可窥,然纲纪风俗,宏模巨典,犹未使天下改观而易听者,相公岂欲委顺以俟时乎?语曰:“...
· 徐州刺史陶谦三让徐州时候是多少岁的时候
“陶谦三让徐州”是我国第一部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则经典故事。讲述的是陶谦三次想将徐州转交于刘备进行掌管的历史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陶谦原来在徐州担任刺史一官,后因年老,且身体抱恙,想将掌管的徐州让与他人。“陶谦三让徐州”讲述的是陶谦三次想将徐州让给刘备,因为他认为只有刘备才能使徐州安定,才能管理好徐州。陶谦三次将徐州让给刘备的过程为:第一次陶谦想将徐州让给刘备的理由是因为刘备祖上是汉室的宗亲,理当为汉室的江山社稷贡献力量,但是刘备却以自己德才浅薄而不称职为由委婉拒绝了;第二次陶谦以同样的理由想将徐州让给刘备,但是刘备依然拒绝了;第三次陶谦准备将徐州让给刘备的时候,正直公元的194年,陶谦已经63岁,身体病重,以邀请刘备前来共同商议事情为由,想将徐州让与刘备经营管理,同请的还有关羽和张飞两人。但是刘备认为陶谦可以将徐州交由他的两个儿子来经营管理,陶谦感叹,他的两个儿子无一能够胜任...
· 戴耳坠的传说
古时候,人们讲究“耳大如轮,眼大有神”,注重以貌取人,认为耳垂小了是没有福气的象征。但是人一出世,天生的小耳垂,又有啥办法弥补呢?传说,只有戴上耳坠。才能把耳轮拉长。因此,妇女都喜欢戴一副耳坠。问起这一风俗的来历,传说,还是三国时期貂蝉传下来的呢。貂蝉s原是东汉末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一名歌妓,她长得相貌出众、能歌善舞,色伎俱佳,很受王允的宠爱,以亲女看待。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对他恨之入骨,但是敢怒而不敢言。王九为此事也闷闷不乐,终日不思茶饭。貂蝉虽是女流,可王允的心事,她却宗宗看在眼里,件件记在心中。她很会察颜观色,为主人分忧解愁。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貂蝉在花园里设下香案,为主人祝祷。她虔诚地燃起三柱香火,仰天一拜说道:“明月呀明月,你虽昭昭洁白如洗,可知我家老爷心中烦恼?苍天呀苍天!我貂蝉虽乃女流之辈,老爷婢女,若能为老爷分担忧愁,我愿万死不辞。”恰在此时,王允因忧国心...
· 戴耳坠的传说
古时候,人们讲究“耳大如轮,眼大有神”,注重以貌取人,认为耳垂小了是没有福气的象征。但是人一出世,天生的小耳垂,又有啥办法弥补呢?传说,只有戴上耳坠。才能把耳轮拉长。因此,妇女都喜欢戴一副耳坠。问起这一风俗的来历,传说,还是三国时期貂蝉传下来的呢。貂蝉s原是东汉末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一名歌妓,她长得相貌出众、能歌善舞,色伎俱佳,很受王允的宠爱,以亲女看待。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对他恨之入骨,但是敢怒而不敢言。王九为此事也闷闷不乐,终日不思茶饭。貂蝉虽是女流,可王允的心事,她却宗宗看在眼里,件件记在心中。她很会察颜观色,为主人分忧解愁。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貂蝉在花园里设下香案,为主人祝祷。她虔诚地燃起三柱香火,仰天一拜说道:“明月呀明月,你虽昭昭洁白如洗,可知我家老爷心中烦恼?苍天呀苍天!我貂蝉虽乃女流之辈,老爷婢女,若能为老爷分担忧愁,我愿万死不辞。”恰在此时,王允因忧国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