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筑就辉煌:研制“两弹一星”的元勋们
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予和追授23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研制成功的。在研制过程中曾有无数的科学家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奋斗,他们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共和国的辉煌。
本文所记录的虽然不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们的全部经历,也不可能代表成千上万参加这一伟大工程的所有人,但他们在那段岁月里的光辉业绩,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历史应该永远记住那个年代,永远记住那些科学家……
钱学森: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居住了20年。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走过罗湖口岸,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钱学森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60年,在他的具体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持了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实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建议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钱学森是位科学家,一生获得过无数荣誉,但他认为,最大的荣誉是自己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心目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钱学森多次说过:“我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钱学森归国后定为一级教授,一个月300多元。除了工资之外,他还有稿费,晚年还得到过几笔较大的科学奖金。但他把这几笔较大的收入全部都捐了出去。
1962年前后,他所著的《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版,稿酬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目。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他拿到钱后,连钱袋子都没有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上交了。
1978年,钱学森又将为他父亲钱均夫落实政策补发的3000多元工资作为自己的党费全部上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