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代皇帝为何大多成了“光屁股皇帝”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5
转发:0
评论:0
历代皇帝为何大多成了“光屁股皇帝”,核心提示: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皇帝之所以当众出丑,并不是骗子的骗术有

核心提示: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皇帝之所以当众出丑,并不是骗子的骗术有多么高明,而是皇帝太愚蠢,绝大多数臣民又太怯懦,以至于皇帝光着屁股招摇过市而臣民还高唱赞歌。但如果这种光屁股的皇帝太多,那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智力或品质的问题了,而应当从体制上面找找原因。

本文摘自《百家讲坛》红版杂志2010年第六期

“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韩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上有五种被蒙蔽的情况:臣下封锁了君上叫蒙蔽,臣下控制了财权叫蒙蔽,臣下擅自发号施令叫蒙蔽,臣下私自给人以好处叫蒙蔽,臣下扶植私人党羽叫蒙蔽。

人们常常看到对最高掌权者的一些谀词,似乎人世万象缤纷都无可逃遁于他那睿智的目光,其实,最高掌权者是最容易被蒙蔽的。

这种人之所以容易被蒙蔽,客观原因在于“最高”二字,他太高了,下情要上达到他那里,需要经过一个长距离的、多层次的过滤,一切有碍于视听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一切被认为需要有而没有的东西都添加上去了。“最高”所见到的,都是臣下认为他希望知道的东西,或者是臣下希望他知道的东西,然而也是最虚假的东西。

唐德宗贞元末年,李实任京兆尹,其人专横霸道,无法无天,只知道一味讨好皇帝,而对民间疾苦根本不放在心上。其时关中大旱,禾苗枯萎,粮食歉收已成定局,可他反而百般盘剥百姓,聚敛钱财奉献皇帝,以满足皇帝无底的欲壑,的恩宠。当德宗向他了解民间疾苦时,他浮夸虚报:“今年虽然天旱,但庄稼长势还很好。”于是,本来应该减免的租税未能减免,百姓穷苦无告,只得拆房卖瓦,抵押麦苗,以上交租税。

这样的事在历史和现实中比比皆是。中国历代最高掌权者处理政事的手段,基本上有两个方法:一是批阅奏章,一是会议汇报古时叫做朝会。中国的官僚,在蒙蔽上司方面,手段甚是高明。你要看材料吗,他会将有利于自己、不利于对手、或适合君上口味的东西递上去;如果没有,就瞎编、造假。袁世凯称帝时,举国上下一片反对之声,当时的报纸还有一定的自由度,还能反映民情民意,对袁氏予以猛烈的抨击。这类文字自然不宜让袁世凯看到,他手下的人,专门为他编了一份报纸,每日只出一张,报头版式与外间的报纸并无二致,可内容全是赞同他称帝的谀词,蒙蔽之术古今独步。你要听汇报吗,他更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有时专拣你爱听的说,让你喜笑颜开,他也邀宠得势;有时他专拣你不爱听的说,让你怒发冲冠,以便假你之手排斥。

许多最高掌权者不能说不兢兢业业,例如秦始皇,据说每天批阅的竹简,重达一二百斤;而雍正更是以勤政著称,可是,他又怎么能识破臣下隐藏在假面后的真相,察觉满篇颂词中的虚假?要求最高掌权者如某些“戏说”的电视剧那样成年累月地微服私访,不只不现实,简直就是荒唐。因此,他们的受蒙蔽就是必然的了,于是秦始皇就未能发现睡在他身边的赵高,雍正交办的事也屡屡被打折扣。

某些精明的最高掌权者也深知其中的弊端,他们也采取各种办法来加以防范、克服,例如雍正制定的“秘密奏折制度”,让官员的奏疏不由通政司进呈,直接送达皇帝本人,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中间梗阻和过滤;这种秘密奏折的内容,既包括各地的民情民意,也包括其他官员情况的小报告。

这种制度固然可以使皇帝得到第一手材料,也具有较大的可信度,但能完全避免欺蒙吗?雍正自己也不相信,他在一封奏折上批示道:“耳目见闻之类,朕殊不以为然。若能用耳目,即道路之人皆可为我之耳目,否则左右前后无非蔽明塞听之辈。偏用一二人,寄以心腹,非善策也。”连心腹近臣都是蔽明塞听之辈,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呢?

有时,最高掌权者也想下去体察民情,看一看真情实况。殊不知,你这里人马未动,他那里应付的办法早就安排好了。先是精心挑选要去的地方,事先乔装打扮一番,你到那里一看,到处莺歌燕舞,百姓一片颂声,形势大好。“最高”意得志满,觉得自己治国有术,领导有方,是唐虞再世,尧舜重生,甚至尧舜也不过是粪土,只有自己才是千古一人。高兴之余,或写诗,或填词,或题字,自然也忘不了给接待者加官晋级。他大约再也不会知道,自己其实是落进了臣下用鲜花布置的陷阱,成了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光屁股的皇帝,留下了千古笑柄。

但是如果将蒙蔽的过失完全归咎于臣下,那也不公平,最高掌权者的主观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那么些掌权者,或者被一两次胜利冲昏了头脑,得意忘形,自以为无所不能,无往不胜;或被臣下的吹捧迷住了心窍,将谀词当成实情;或者好大喜功,听言成就,哪怕明知有假,也笑逐颜开,对言之者褒奖有加;或者讳疾忌医,听言过失、失败,哪怕明知为真,也怒目相向,甚至大动肝火,对言之者贬职罢官,甚至坐牢杀头;或者偏听偏信,喜柔佞而恶忠直,远君子,近小人……这些都对欺骗蒙蔽之风的形成起了诱导作用。

还以唐德宗为例吧,李实的骗术何以能够得逞呢?对于当时民间的灾情,是不是就没人向他反映呢?事实上就在李实欺君罔上之时,宫中有个叫成辅端的优伶,利用其特殊身份,以歌谣这种特殊的形式反映了民间的疾苦:“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伍石米,三间堂屋二千钱。”李实诬称他“诽谤国政”,唐德宗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令将其乱棍打死。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上书请求暂缓租税,说:“京畿百姓穷困,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征未得者,请俟来年蚕麦。”结果被贬官到遥远的阳山今广东阳山。可见并不是下情不能上达,而是上位者根本不想了解下情。

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皇帝之所以当众出丑,并不是骗子的骗术有多么高明,而是皇帝太愚蠢,绝大多数臣民又太怯懦,以至于皇帝光着屁股招摇过市而臣民还高唱赞歌。但如果这种光屁股的皇帝太多,那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智力或品质的问题了,而应当从体制上面找找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何说道光皇帝为何成了最抠门的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通称道光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清仁宗(嘉庆帝)次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重要事件:虎门销烟、公布《穿鼻草约》、《南京条约》。道光帝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网络配图道光帝的节约可是出了名的。他坚信,成由勤俭败由奢,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就必须要勤俭生活,这样上行下效,才能树立一种时代风气。他不像乾隆那样喜欢到处去玩,而是在宫里仔细盘算各项花费的用度,计算出最低的花费,然后交给内务府,让他们按这个标准去办。据记载,道光皇帝吝啬到大臣都难以接受的程度,别说很少有什么贵重的赏赐,就连偶尔的请客吃饭也是极力俭省。当时有清朝对回疆的战争,大学士长龄等人取得胜利回京复命,向道光帝献上战俘,道光于是宴...
· 历代皇帝为何都要杀功臣
文/刘伟“飞鸟尽,良弓藏”,在中华帝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周而复始地上演着这出闹剧。整个历史陷入一个怪圈,无论你如何挣扎,终究不能走出循环,就如齐天大圣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般。由于每朝每代都发生了此类事情,因此从逻辑上、直觉上来说这都不应该是某个皇帝的个人素质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借用经济理论,我们可将皇帝与功臣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皇帝作为帝国的所有者,控制着帝国的产权,但他不可能直接治理国家,必须委托一个或数个代理人来帮助他管理国家。在这样一个委托代理关系下,皇帝给功臣们高官厚禄,对他们的要求是勤奋工作,为皇帝效命。不过皇帝最主要、最关心的还是要求功臣们不得造反。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确保江山万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功臣们造不造反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们绞尽脑汁来解决的问题。解决功臣们造不造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识别到底谁会造反,但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大臣们自己知道自己造不造反...
· 为何清朝皇帝大多在冬季去世?
在医术缺乏的古代,对于有些恶疾,人们根本束手无策。即使是拥有全天下的皇帝也不能幸免。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大部分死于北京的严冬,特别过不了正月头。这既跟爱新觉罗家族本身的体质有关,也有其他原因。翻开卷帙浩繁的清宫医案,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清朝入关后的10位皇帝,大都死在严寒的冬天,特别是过不了正月头。这一现象与北京严冬的气候条件有关,也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有关。清朝入关后死于紫禁城(含离宫)的皇帝共有9位,其中三位死在正月头,即春节期间。他们是:顺治帝福临,死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乾隆帝弘历,死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道光帝�F宁,死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此外,康熙、同治、光绪、宣统四位皇帝都死在严寒的冬天:康熙帝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同治帝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光绪帝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刚进入冬天;宣统帝(死时已是庶人)死于公元1967年10月17日,刚...
· 揭秘:道光皇帝为何成了最抠门的皇帝
作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即使在道光时期危机四伏的大清朝,皇家的奢侈生活也还是能保证得了的。可是这个道光皇帝,却厉行节俭,为了节俭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忽略自己的生存需要。他到底有多节俭?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通称道光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清仁宗(嘉庆帝)次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重要事件:虎门销烟、公布《穿鼻草约》、《南京条约》。道光帝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网络配图道光帝的节约可是出了名的。他坚信,成由勤俭败由奢,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就必须要勤俭生活,这样上行下效,才能树立一种时代风气。他不像乾隆那样喜欢到处去玩,而是在宫里仔细盘算各项花费的用度,计算出最低的花费,然后交...
· 古代皇帝短命的真相:为何皇帝大多竟很短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表面上中国皇帝权力巨大,荣耀无比,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有以下事实为证:第一,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有人作过一个统计,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二百零九人。这二百零九人,平均寿命仅为三十九点二岁。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如果去除这个因素,人口学家推算,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皇帝的健康水平低是造成皇帝整体寿命低下的重要原因。在明代十六帝中,只有五个皇帝寿命高过均龄,其余十一帝皆低于均龄:从宣德帝到正德帝这祖孙五代竟然都在而立之年左右撒手人寰,其中的成化帝也仅仅是刚过了四十岁。然而明光宗登上皇位仅一个月,因为多幸了几个女人,就撒手人寰,其身体的虚弱可想而知。网络配图第二,皇帝群体中比率高。中国历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六百一十一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