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也谈浙江省自治运动——兼与冯筱才先生商榷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8
转发:0
评论:0
也谈浙江省自治运动——兼与冯筱才先生商榷,作者:沈晓敏【本文摘自】《史学月刊》(开封)2003年10期第49~58,64页
作者:沈晓敏

【本文摘自】《史学月刊》(开封)2003年10期第49~58,64页

【英文标题】On Zhejiang Province Self-government Movement
 SHEN Xiao-min
 (Marxist Theory Department,Guangdong Public Security School,Guangzhou 510232,Guangdong,China)

【作者简介】沈晓敏(1969- ),男,浙江绍兴人,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马列部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马列部,广东 广州 510232

【内容提要】20世纪20年代浙江省的自治运动以花样多、历时久而闻名于世。通过研究前人较少注意的《三色宪法》和《浙江省自治法》等制定过程,可发现浙江自治运动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众多的利益维度不是削弱而是增加了运动的持久性,使浙江成为全国自治运动历时最久的省份,只是没有实际成果而已;运动的失败恰好证明了“军阀扼杀自治”,只是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军阀”。
The self-government movement of Zhejiang in the 1920s was famous for its rich variety and long life.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ny cause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movemen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Three-Colour Constitution and the Law for Zhejiang Province Autonomy,which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field.The failure of the movement proves that"warlord killed autonomy", but "warlord"should not be understood in simplistic terms.
【关 键 词】浙江/自治/军阀/三色宪法/自治法Zhejiang/autonomy/warlord/Three-Colour Constitution/autonomy law


[中图分类号]K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3)10-0049-10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发表了冯筱才先生的《理想与利益——浙江省宪自治运动新探》一文(以下简称冯文),笔者拜读后有所启发,同时发现问题不少。
20世纪20年代的浙江自治运动,在全国各省中以历时久、花样多而闻名。1921年9月9日,浙江公布《九九宪法》;1922年1月,全省制定了100部宪草,从中整理出《三色宪法》;1923年10月起,历时2年余制定并颁布了《浙江省自治法》;1926年12月北伐军入浙前后,颁布了《浙江省政府组织大纲》,宣布成立“浙江省人民自治政府”。冯文全文六个部分,主要论述《九九宪法》的发动、起草、审查、内容及失败原因等,除了议论性的文字外,与陈益轩著《浙江制宪史》大同小异,问题主要在“小异”部分(注:如冯文对恢复地方自治与联省自治的区别和联系似不十分清楚,出现了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恢复省自治”的说法(第174页);对省议会选举的有关法令和新、旧县议会的历史了解不够,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对督军、省长、省议会、法团、旅外浙人的复杂关系的认识基本停留于自治运动期间,就事论事,看不清来龙去脉就遽下断语;一些重要的资料如《省宪周报》、《(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以及时人的回忆录、诗词和浙江省内的报刊等直接大量记载自治运动的重要资料未见引用。)。冯文第五部分“省宪运动的继续和终结”(《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第189页。以下只注该文页码)主要论述《三色宪法》和《浙江省自治法》等,这是陈益轩的《浙江制宪史》所没有记载的,该部分史实错漏较为严重。
本文因冯文而发,但并非专门驳诘冯文,主要讨论学术界较少研究的《三色宪法》和《浙江省自治法》,兼及浙江自治运动失败原因等问题,对冯文的结论如自治运动“需要魅力型人物出场”(该文,第194页)、“并非简单由于‘军阀扼杀自治’”(该文,第170页)、众多的利益维度削弱了运动的持久性(该文第193页)等提出商榷。笔者认为,众多的利益维度确实削弱了运动的整合力,但并没有削弱而是增加了运动的持久性,使浙江成为全国自治运动历时最久的省份,只是没有实际成果而已;运动的失败恰好证明了“军阀扼杀自治”,只是不能简单地理解“军阀”。军阀有各种各样的军阀,既有控制中央政权的大军阀,也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军阀和驻防浙江的外来军阀,并非只有卢永祥一人是军阀,也并非事事都需要军阀亲自出马,军阀有时候只充当政治舞台上的导演,并不蹿到前台来演出。
  一 《三色宪法》时期的自治运动
冯文说1921年10月第三届省议会成立后,“浙江省宪运动转入低谷,一时‘省宪’二字几为浙人所忘。重提制宪则是半年多以后的事了,并且当初的‘高潮’情景亦不再重现”(该文,第189页)。这与事实不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全盘反传统问题——兼与林毓生先生商榷
作者:李良玉【本文摘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1999年02期第5~14页【作者简介】李良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210093)【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戊戌以来文化演进的延续,又在历史内容、社会主体和实践效果方面具有文化复兴的更高价值。对袁世凯政权的批判、文化革新的远大目标、道德现代化的趋向和五四新传统的形成,是五四启蒙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八十年代以来之低估五四的“全盘反传统主义”的论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五四学人的思想实际上,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证明。【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问题/陈独秀一“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二是指五四爱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知识界以《新青年》杂志为旗帜,以民主与科学为宗旨的文化革新运动,它发生于1915至1921年。五四爱国发生于1919年,它是由北京学生发起的,有全国各地学生、教职员、工人、市民...
· 郑兼才
生平郑兼才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成为拔贡生,后考充正蓝旗官学教习,而后在嘉庆三年(1798年)铨授为闽清教谕。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科福建乡试第一(解元),后来改任安溪教谕。嘉庆九年(1804年)调为台湾县教谕。在担任台湾县教谕期间,他先是在嘉庆十年(1805年)十一月蔡牵进犯鹿耳门时,受命协助防守城池,次年议请续修台湾县志。《续修台湾县志》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三月开始编纂后不久,郑兼才因先前的军功而在该年四月调为江西长宁知县,但他认为编纂志书之事不能中断,遂辞退不就,等到初稿完成,方内渡请咨,以教职会试。其后曾在嘉庆十四(1809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两度任职建宁教谕,后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再调台湾县学教谕。道光元年(1821年)他参考当时一同参与《续修台湾县志》编辑工作的谢金銮所做的改订稿,出版了《续修台湾县志》增修补刻本(道光郑补本)。次年卒于官。著作...
·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的中西兼融
作者:张岂之/方光华【本文摘自】《中州学刊》(郑州)1999年06期第176~179页【作者简介】张岂之(1927-),男,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方光华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内容提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术提出了中西兼融的时代课题。但中西学术到底应该如何融合,当时尚不能作出明确回答。五四运动学术自由与科学标准的提出,为解决中西兼融的时代课题指明了方向。它促进了中国现代人文学术规范和体系的建立。【关键词】五四运动/中西兼融/中国现代学术中图分类号:K261.1文献标识码:A一、学术中西兼融的时代课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学术革命的思潮。梁启超、章太炎等人都开始对传统学术展开批评,都提出了对新的学术形态的设想。例如梁启超指出原有的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学术已经不符...
· 谈战略与战术的区别,兼评孔明与郭嘉
所谓战略,乃制定整个战争的总体方针和战争策略,比如何时起兵,派谁领兵,带兵多少,先攻哪里再攻哪里诸如此类,通常由君主决定;而所谓战术,乃在具体战役中选择采用何种策略,运用哪些计谋,使用哪些兵法,设置具体到派谁先上阵单挑诸如此类,通常由将帅决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如果放在决策者的身份上似乎很明了,一个是君主决定的,一个是将帅决定的,很容易区分。可是如果放在献计者的身上却又很容易混淆。古代的所谓谋士大多没有详细的分工,基本上有计就献;而且君主也大多喜欢亲征,身兼帅职,所以很多君主身边的谋士也大多要为一些战术方面的决定出谋划策。可是尽管如此,毕竟术业有专攻,献计归献计,献的好不好,对哪方面比较精通还是有所偏重的。所以,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哪些谋士精通战略,哪些谋士擅长战术?郭嘉一直是所有三国人物中我最偏爱的谋士,他的智谋并不体现在哪一场具体的战役上,他很少对某个具体战役中的战术发表什么意见,而是在...
· 谈战略与战术的区别,兼评孔明与郭嘉
所谓战略,乃制定整个战争的总体方针和战争策略,比如何时起兵,派谁领兵,带兵多少,先攻哪里再攻哪里诸如此类,通常由君主决定;而所谓战术,乃在具体战役中选择采用何种策略,运用哪些计谋,使用哪些兵法,设置具体到派谁先上阵单挑诸如此类,通常由将帅决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如果放在决策者的身份上似乎很明了,一个是君主决定的,一个是将帅决定的,很容易区分。可是如果放在献计者的身上却又很容易混淆。古代的所谓谋士大多没有详细的分工,基本上有计就献;而且君主也大多喜欢亲征,身兼帅职,所以很多君主身边的谋士也大多要为一些战术方面的决定出谋划策。可是尽管如此,毕竟术业有专攻,献计归献计,献的好不好,对哪方面比较精通还是有所偏重的。所以,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哪些谋士精通战略,哪些谋士擅长战术?郭嘉一直是所有三国人物中我最偏爱的谋士,他的智谋并不体现在哪一场具体的战役上,他很少对某个具体战役中的战术发表什么意见,而是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