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五四时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5
转发:0
评论:0
五四时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作者:元青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并非自“五四”开始,也非杜威来华和杜门第子
作者:元青

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并非自“五四”开始,也非杜威来华和杜门第子的鼓吹发其端。但杜威实用主义作为一股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思潮的兴起,则是在五四前后,其标志如下:第一,杜威来华前后,知识界集中涌现了一批介绍宣传杜威教育学说的文章。第二,杜威来华后的巡回讲学以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推向高潮。第三,杜威的教育著作在五四后的几年中有多种被译成中文,广为流行。第四,杜威教育学说在五四前后开始进入中国学校讲坛,为更多的青年学子所熟悉。杜威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不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播,满足了当时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其次,中国当时存在着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得以流传的思想基础。再次,这一时期中美文化交流,特别是教育交流的繁荣为杜威思想的传播铺平了道路。最后,中国教育界于五四前后逐步形成的数量可观、结构较合理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队伍,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组织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时期的禅让思潮与“大同”“小康”说
讨论思孟学派,不能不提到《礼记·礼运》篇。因为思想史上有《礼运》作于子游的说法,而子游又被看作与思孟属于一系。如近代学者康有为说:“著《礼运》者,子游。子思出于子游,非出于曾子。颜子之外,子游第一。”(《康南海先生口说·礼运》)郭沫若也说:“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应该只是一系。……这一系,事实上也就是子游氏之儒。”“《礼记·礼运》一篇,毫无疑问,便是子游氏之儒的主要经典。”
· 五四时期的两种科学活动及其意义
作者:徐辉【本文摘自】《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04期第48~55页【作者简介】徐辉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副教授【内容提要】中国科学体制化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时起步。与近代英法两国科学体制化时期的情况相类似,五四时期中国也出现了以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为主体的科学活动: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和人文学者的科学活动。两种科学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交叉,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中国现代科学史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体制化/科学活动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一类社会活动的中国科学活动,并对某些有关的评价提出商榷意见,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科学体制化与两种科学活动欧洲文艺复兴后,以哥白尼《天体运行》的发表(1543年)为标志,诞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科学活动在社会中得到了承认,并逐渐受到重视。作为一种新型社会角色...
· 也论五四时期的“全盘化反传统”与“过激主义”
作者:毕春丽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前期的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思想启蒙运动发展到后期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一直被目为“过激主义”、“全盘化反传统”。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全盘化反传统”和“过激主义”的论调予以评析廓清。(一)任何一种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新思想,总是作为传统文化中阻碍社会前进的旧思想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总是被旧势力视为异端邪说,从欧洲的宗教革命、文艺复兴,到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莫不如此。(二)“我们为什么要革命?”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采取激进的方式去改造社会?陈独秀对此回答说:“是因为现社会底制度和分子不良,用和平的方法改革不了,才取革命的手段。革命不过是手段,不是目的,除旧布新才是目的。”(《随感录——革命与作乱》,《新青年》第8卷第4号,1920年9月)当年,中国人民面对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勾结起来的强权统治,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虽有改造社会的本能要求,...
· 五四时期进化论的变迁与文化保守主义
作者:刘黎红【本文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第137~140页【作者简介】刘黎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一进化论是19世纪人类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之一,它“放出烈日一般的强光,照着思想界,登时改变了颜色,许多观念,都换了样式了”(注:周建人:《达尔文主义》,《新青年》第8卷第5号。)。以赫胥黎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上把“物竞天择”的有机界进化规律应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现象,带来了人类历史观的大变革。在近代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形势下,严复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所震撼,遂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择要翻译,并与1898年2月结集为《天演论》出版。但在以下两个方面,严复并不同意赫胥黎的观点。第一,赫胥黎把竞争看做的根源,认为太平盛世是不存在的,“天下之生”的生存状态是“一治而一乱”,“周而复始,循若无端”,而且人天生有“欲”有“私”,所以“以天演言之,则善固演也...
· 如何看待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作者:于兴卫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三十一号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挑起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长期以来,这场争论被史学界视为胡适向马克思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其实质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两大敌对思想体系间的斗争。而近年来,有的学者却又否认它是一场“政治论战”,认为只是一场“平等的学术讨论”。然而,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历史呢?我们应该从历史的事实中去寻求答案。应该讲,单纯将这场争论看作是以李大钊为首的马克思主义与以胡适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两大敌对思想体系间的斗争,的确对历史有许多夸张之处。但若否定它“政治论战”的性质,转而认为这是一场“学术讨论”,也是失之偏颇的。这场争论其他方面暂且不讲,它本身作为一场政治论战却是一个毋庸质疑的事实。首先,联系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从论战双方代表人物胡适和李大钊的情况看,很难推出这是一场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