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谈谈陈云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思考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3
转发:0
评论:0
谈谈陈云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思考,作者:朱佳木【本文摘自】《党的文献》(京)2000年03期第8~20页【作者简介
作者:朱佳木

【本文摘自】《党的文献》(京)2000年03期第8~20页

【作者简介】朱佳木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北京,100080


文章编号:1005—1597(2000)03—0008—13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陈云同志从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有过比较长期和比较深入的思考。我1981年至1985年担任陈云同志的秘书,由于那几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由酝酿到实行、由农村到城市、由局部到全面逐步展开的时期,因此使我有机会就近观察和了解陈云同志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下面,仅就我记忆所及和个人理解,谈一点有关情况和学习体会,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诞辰95周年,也供经济学界和党史国史界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参考。
  关于“在计划经济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问题的提出
在我被调到陈云同志那里工作之前,就听说过“在计划经济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这一提法,而且知道这是由陈云同志首先提出的。例如,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李先念同志就是根据陈云同志的意见, 在讲话中指出:“在我们的整个国民经济中,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注:《李先念文选》,第372页。 )1981年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也是根据陈云同志的意见,写上了:“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注:《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841页。)然而, 他曾就这一问题专门写过一份2000余字共6条的提纲, 却是在我调到他身边工作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的。
那是1982年5月的一天,陈云同志叫我到他办公室, 把几张写满铅笔字的便条交给我,说这是他过去写的一个提纲,原来打算把它写成一篇东西,但现在没有精力写下去了,要我拿去收起来。我回去一看,讲的是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便一口气看完。我看后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当时理论界、经济学界正在讨论这个问题,但还没有看到哪篇文章论述得像这份提纲这样透彻,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像这份提纲这样好。我想,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能压在我手里,要想办法把它发表出来,让它发挥作用。那时,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正在编辑《陈云文选》,我便把复印件送给他们。他们经过研究,决定把它拿到中央文献研究室专门发表党和国家领导人文稿的刊物《文献和研究》7月出版的第5期上发表,题目就拟为《计划与市场问题》。中央文献研究室刚好在编辑《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书,于是又决定把它收到那本书里。发表前,编辑部门要求注明文稿的写作时间,我问陈云同志,他说记不清了,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写的。根据这一线索,我由那几张便条中夹着的一张也被用来当稿纸的台历判定,写作时间为1979年3月8日。后来听说,陈云同志在1979年初曾在小范围里讲过他这份提纲的意思,当时的中办研究室还在有关同志中作过传达。
这份提纲是我所知道的最早的以文字形式论述要在计划经济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文献,发表以后,果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注意和强烈反响。一位经济学家在文章中写道: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讨论的最初的重要文献。这篇重要文献,从一个重要方面,剖析了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注:《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第376页。)
最近几年,我又从一些书刊中得知,李先念同志早在1979年2 月22日听取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汇报时就说,他同陈云同志谈过在计划经济前提下搞点市场经济作为补充的问题。他们的意见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是个补充,不是小补充,而是大补充。”(注:苏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57~58页。)显然,这比陈云同志写那份提纲又早了一些时间。另外,李先念在1978年9 月国务院务虚会上作总结讲话时说了一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句话虽然在会后印发的文件中没有写上,但当时在场的人听到了,而且记了下来,作了传达。有人写文章说:这个话“显然是从陈云1956年的三为主、三为辅脱胎而来的”。(注:《百年潮》1998年第2期,第2页。)据我分析,这个话本身就是由陈云同志提出、通过李先念同志讲出来的。由此判断,陈云同志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概念的时间,比他写那份提纲至少要早6个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谈谈千古奇策“隆中对”的2个问题
近年来史学界大众学士、先生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新的争论,最主要是针对隆中对“算不算预见”?和隆中对“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妥当”2点。我思索半晌,也谈谈自己的个人意见。隆中对算不算预见有的人认为诸葛亮的预见不算什么,其理由是:“诸葛亮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又和一些名士交往,因而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分析,不算什么预见。”(刘知渐《诸葛亮形象的真实性问题》)我认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身居乡野却能为刘备提出这样一条英明的政治路线,对刘备筹划恢复汉室、建立蜀汉、统一天下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大家一定会奇怪,在古代当时交通、通信都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何对形势如此清晰,对时局的发展遇见得那样准确?有句话叫“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下,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
· 谈谈千古奇策“隆中对”的2个问题
近年来史学界大众学士、先生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新的争论,最主要是针对隆中对“算不算预见”?和隆中对“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妥当”2点。我思索半晌,也谈谈自己的个人意见。隆中对算不算预见有的人认为诸葛亮的预见不算什么,其理由是:“诸葛亮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又和一些名士交往,因而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分析,不算什么预见。”(刘知渐《诸葛亮形象的真实性问题》)我认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身居乡野却能为刘备提出这样一条英明的政治路线,对刘备筹划恢复汉室、建立蜀汉、统一天下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大家一定会奇怪,在古代当时交通、通信都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何对形势如此清晰,对时局的发展遇见得那样准确?有句话叫“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下,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
· 谈谈千古奇策“隆中对”的2个问题
近年来史学界大众学士、先生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新的争论,最主要是针对隆中对“算不算预见”?和隆中对“军事部署是否主次妥当”2点。我思索半晌,也谈谈自己的个人意见。隆中对算不算预见有的人认为诸葛亮的预见不算什么,其理由是:“诸葛亮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交通方便,消息灵通,又和一些名士交往,因而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分析,不算什么预见。”(刘知渐《诸葛亮形象的真实性问题》)我认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集中体现在隆中对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高瞻远瞩,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身居乡野却能为刘备提出这样一条英明的政治路线,对刘备筹划恢复汉室、建立蜀汉、统一天下有着重大实践意义。大家一定会奇怪,在古代当时交通、通信都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何对形势如此清晰,对时局的发展遇见得那样准确?有句话叫“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宁静平淡的安定环境下,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
· 我对农姓的一点思考
我对农姓的一点思考有天我在书店看本关于姓氏的介绍,特意翻到农氏的名人介绍里看,却见写着:“农氏也为一历史悠久的姓氏,但我们翻遍典籍也找不到名人。其子孙繁而不旺,实在可惜。”于是我又翻了几本姓氏介绍的书籍,至多也就写个侬智高,或名不见经转的什么举人.我郁闷啊,同胞们代代繁衍了几千年,怎么就出不了个响当当的名人!其他再小的姓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能产几个个把名人啊.看着其它姓的名人排了好几排,而自己的却一个人也没有,心中很不是滋味。记得初中的同桌姓李,他常捧着历史课本侮辱我们农氏,说自己李姓名人如何如何.我在一旁无话可说.在省外读书,说到自己的姓,有些人有种异样的眼光.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我们都是低能的遗传吗?是我们生活的区域产生不了人物吗?是我们人数少而无法量变到质变吗?肯定不是!!相信,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思想意识"与"大时代"的越来越广泛和紧密的结合.将来终会产生出农氏名人的!我们应该把...
· 谈谈我对《三国演义》的整理
近十余年来,《三国演义》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形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参与者,我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若干成果。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1992年以来接连出版的四种《三国》整理本,它们是:1.校理本《三国演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2.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3.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整理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4.《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整理本巴蜀书社1993年11月第1版。对这四种《三国》整理本,国内外学术界同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沈本《三国演义》”,“迄今为止最好的《三国演义》版本”,“《三国演义》版本史上的新里程碑”,“《三国演义》研究的重大成果”。著名学者陈辽研究员认为:“沈本《三国演义》是迄今为止《三国演义》版本中真实性、学术性、科学性最强的一个本子。”著名专家朱一玄教授指出:“版本研究,是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