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当代(1996-1997)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2
转发:0
评论:0
当代(1996-1997)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

胡绳先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版序言》中,对“以现代化为主题”研究和写作中国近代史的意义作了如下概括:“考虑以现代化为主题为叙述近代史的意见,……我认为这种意见是可行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作过些什么努力,经历过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题目。以此为主题来叙述中国近代历史显然是很有意义的。”(注:见《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刘大年先生在1996年7月召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也提出:110年的历史的基本运动是民族运动,内容包括两项:“一是要求民族独立,二是要求中国近代化。从西方侵略中国这一天起,就是民族运动的开始,也就在我们面前提出了近代化的问题。”(注:刘大年:《中国近代历史运动的主题》,《中国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6期。)从刘先生发言的全文可知,他所讲的“近代化”其实就是“现代化”。
翻检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论文可以发现:“现(近)代化”、“社会变迁”、“结构转型”、“转型社会”等等作为论文题目或者主题词、关键词明显地在逐年增多,许多学术刊物开辟了中国现代化研究专栏。有关的学术专著除了章开沅教授在《现代化研究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见1995年《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已指出的以外,一些通论、通史性的著作如《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胡福明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5月出版)和译著和《李鸿章评传——中国近代化的起始》(刘广京等编著,陈绎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也相继问世。“现代化”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范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固然与我国现代化事业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理论科学研究有关,也是 中国史学日益向深、广两个方向发展的结果。较之许多年来盛行的以革命为主线、偏面强调阶级斗争的历史研究,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在于:它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实现了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和跨学科的研究,拓宽了史学家的视野和研究领域,有利于对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历史现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而不是单线式的思考。本文主要依据1996-1997年研究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成果,对此做一简要评述。由于篇幅和笔者所看到的材料有限,评述只能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早期中国现代化的起步与挫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一
前面所引关于近代史主题的新提法,反映了史学界两位前辈勇于求实、求新、认真负责的治学精神,令人敬佩,也很自然地使人们想起80年代发生的围绕“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主线”的热烈讨论。尽管当时讨论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一些文章的大批判气味,轻易给论敌上纲上线,尽管当时还没有明确使用“现代化”这一概念,但它实际上提出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这一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研究新课题。今天回头来看,80年代围绕“主线”问题的讨论,一方面其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讨论中的缺憾对今天也仍然有着明显的影响。其主要的缺憾正如当时一位评论者所指出的:讨论的双方都还限于以理论上的“线性发展观”作为出发点,而“任何一种主要线索的提法都不同程度地冒有损失更广泛的研究领域的风险”(注:姜进:《历史研究的非线性化及其方法论问题》,《历史研究》1986年第1期。)。应该承认,直到近年,这种“一条主线”式的方法仍然是史学研究的主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开始突破这一单线式的思维和研究方式,如章开沅教授所示:“从固有的‘线索’、‘分期’、‘高潮’、‘事件’等空泛化格局中解脱出来,认真研究中国走出中世纪并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曲折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及其如何产生、演变,以及它的活动空间与活动方式等等。”(注:章开沅为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一书所作“序言”,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当代中国胡琴的“起源”研究
一、胡琴“中国起源说”(一)胡琴“汉族起源说”有为数不少的学者坚持认为胡琴起源于汉族,他们大多认为胡琴的前身是奚琴,它是从“弦鼗”或“筑”演变而来的,这二者都是汉族乐器,由此论证胡琴产生于中国的汉族地区。《胡琴源流问题》中,查甫尧认为中国胡琴的鼻祖应为弹弦乐器“弦鼗”,产生于汉族。赵后起《胡琴考略》一文强调胡琴是中国汉族人民创造的,既不是外来乐器,也不是少数民族的乐器。该文明确表明了其胡琴“汉族起源说”的立场。项阳对胡琴的“中国起源说”有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但他的观点与前者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筑”才是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他在《与中国弓弦乐器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以古埃及为首的几个古老文化中的弦乐器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的早期形态进行考察,并结合对一些考古文物、历史文献以及甲骨文的综合分析,从而提出了设想:弓弦乐器应起源于中国。在此基础上,项阳在《胡琴类弓弦乐器说》一文继续深化该专题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
“古代文学研究:视野与方法”笔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来源:《文学遗产》2014年2期作者:李昌集,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转型,是从20世纪清末民初开始的,直接标志是对西学的引进。转型的背景——说起来有点不舒服——是被西方列强逼出来的“变法维新”。变法的重要一项是革新教育体制。以改变国家“有用之才”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式。宣统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刊《大清光绪新法令》的“上谕”中有这样语气沉重的一段话:科举抡材大典,沿用前明旧制,以八股文取士,名臣硕儒多出其中,当时学者皆潜心经史,文藻特其余绪。乃行之二百余年,流弊日深,士子但视为弋取科名之具,剿袭庸滥于经史,大义无所发明。急宜讲求实学,挽回积习。况近各国交通,智巧日辟,尤贵博通中外,储为有用之材。所有各项考试,不得不因时变通,以资造就。①“因时变通”的具体举措,是广开学校,设数、理、化、工、文等各项专科,是为中国...
· 中国后发型现代化模式
摘要:中国后发型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背景和特殊路径使其在遵从现代化共性规律的同时又独具特色,较为突出的有混合过渡性、自觉建设性、经济先导性、政府调控性、跨越式发展性、文化裂变与整合交替性、发展模式创新性等等,这些特性使中国现代化模式与西方现代化经验模式形成鲜明对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关键词:中国后发型现代化;新特征;人类文明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这一现代化模式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一个独特类型,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中,中国后发型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征愈加凸显,准确把握这些新特征并积极导向,对中国社会的健康有序高效率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新的发展走向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在世界性现代化潮流中目前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在促使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及美国崛起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中,中国成熟的封建统治者为维持其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而在经济上实行“...
· 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
选举背景经过了上任初期的混乱与1994年的中期选举失败,民主党失去美国国会两院长达四十年的控制权。由于共和党控制国会两院,克林顿政府决定去中间路线。克林顿聘请了共和党谋士大卫·葛根作为顾问,同时雇用了共和党选举策士迪克·莫里斯。莫里斯为克林顿制定了一个“三角策略”(triangulation),即白宫采取一个在国会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立场,与两党议员都保持等距离。这个策略证明十分有效,随着1996年大选的到来,克林顿逐渐恢复中间派的名声,政坛恢复稳定,经济也恢复增长,美国国民大体对生活觉得满意,克林顿在竞选连任过程中一路处于上风,他再次与戈尔搭挡参选。反观共和党方面,赢得提名的是堪萨斯州老牌参议员鲍勃·多尔。73岁高龄的多尔不但在年龄上处于劣势,也不能提出一个能吸引选民的议题。多尔仓促提出了17%齐头税率的政见,既显得轻率,选民也对这种未经认真论证的政策抱持怀疑的态度。眼看着大势将去,多尔
· 现代化
内容通常认为现代化包含以下的社会过程:技术的发展:科学及技术的长足进步帮助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控制,以及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工业的发展:借助机械化,工艺品、农产品的大量生产得以实现,透过市场进行交换、分配跟消费。世俗化的发展:因为教育的演进,识字率大幅提升,资讯的传布容易,让宗教力量减弱,使理性文化发达。城市化的发展:人口集中趋势成为现代社会的特点,连带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居住生活方式等等,特别是移民因为先进交通工具的发展而大量增加等。。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学习的机会扩大;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力减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流动增加。现代化的一个方面是技术的大爆炸,它使人类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增长并传递开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在急速缩小,而专业技术领域上的差别却在扩大。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这些现代化理论的经典预设,近来受到多方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