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无锡商会选举风波
五四时期无锡商会选举风波,作者:朱英【本文摘自】《江苏社会科学》(南京)2007年1期第148~157页【
作者:朱英
【本文摘自】《江苏社会科学》(南京)2007年1期第148~157页
【作者简介】朱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武汉 430079
【内容提要】五四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震荡期,商会的发展演变也随之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首要表现是这一时期许多商会的换届改选出现了以往少有的新变化。透过无锡商会1919年的换届改选可以看出,在其他许多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所谓“新”“旧”之争,在商会内部也开始有所反映。但无锡商会此次改选的结果表明,商会内部的这种“新”“旧”之争有其自身特点,两派并非始终完于对立,最后是以新旧两派调和的方式结束纷争。这一时期某些商会的换届改选风波,虽在短期内影响了商会正常会务的开展和职能的发挥,但从长远看“新派”力量的增强却又使商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因而也有不可忽视的正面意义。
【关 键 词】近代/无锡/商会/选举
关于五四运动时期及其稍后的商会改选问题,一直受到商会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1920年上海商会的改选更是令人关注,学术界对相关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上海商会在五四运动之后的这次改选,“是一次划时代的历史性改组,也是当时上海新旧两代民族资本家地位升降、权力转移的信号”,“是上海商会建立以后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意味着这个上海工商界的重要社会活动舞台上绅商时代的结束和企业家时代的开始”①。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上海商会此次改选虽然原有正副会长以及旧的会董多数未再续任,但“并不是‘新派’打倒‘旧派’的结果,而是商会的制度使然。”这次改选对于上海商会来说,也并不“具有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意义”②。
本文并非针对上述1920年上海商会改选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辨析,而是以无锡商会为例对该时期的商会改选风波进行探讨。众所周知,五四运动前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迁均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与现代的新旧之争在各个领域都十分突出,甚至在一些领域形成激烈的交锋和冲突,造成某种震荡性的社会效应,对其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这种震荡效应在类似商会这样的民间工商社团中也有所反映,其具体表现可从商会的改选风波窥见一斑。
需要指出的是,对这一时期商会改选问题的考察,当然首先需要对上海商会这样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商会进行重点研究,但同时也很有必要分析更多的个案,包括对一些中小商会加以剖析,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该时期的商会改选以及探讨由此所折射出的诸多问题。不仅如此,近20年来的商会史研究虽然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也主要是关注于上海、天津、苏州等地的商会,对其他地区商会的探讨仍比较薄弱。
一、会董改选前的“新派”与“旧派”之争
无锡商会诞生于清末的1905年,时称锡金商务分会,是近代中国较早成立的商会之一。故而后人有称:“无锡商会之成立,后于上海,而先于各地。”③1919年3月无锡商会改选之前,按惯例由商会向所属各业发出通告,要求在限期内公同推选本业会员,并将推定会员姓名暨年岁、职业、住址等详细开单函送商会,以便依次选举会董和正副会长。各业随即按部就班地援例推举会员,似乎并无什么新的异常情况。
不过,由于此前江苏有的商会在改选过程现过纠纷,并且在同年4月初江苏商会联合会大会期间由泰县、瑶湾、界首、沙浦等商会代表提议,对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应作出明确规定,以息争端。大会经过讨论,拟定如下两条:“一、非入会会员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二、自公布之日起至选举之日止,暂停入会。”同时,江苏商会联合会致公函江苏省实业厅请转呈农商部。农商部遂发布第876号指令:“查该省商会联合会事务所议定商会会员选举资格两条,为杜选举竞争起见,核于商会法尚无抵触,应即照准办理,除通令各省实业厅遵照外,仰即通行各商会一体遵照可也。”④
无锡商会此次改选,起初的进展比较正常和顺利,各业推选的会员均陆续在当地报纸刊布,并确定7月5日投票改选会董。但在会董改选之前,商会内部开始有人对改选的203名会员中的部分人提出了两点质疑。一个是会董期限问题。按照《商会法》第24条的规定,会董以一次为限,而改选的会员中张鸣球、祝兰舫、周舜卿、华叔琴、吴方之、史问耕、高季莲、秦歧臣、杨经笙、荣德生、顾叔嘉、高映川、唐水成、杨翰西等人,均曾会董一次,应该不具备被选举权。另一个是拥有被选举权会员的年龄问题。《商会法》第20条规定,会员年龄未满30岁者,无被选举权。但当选会员中程炳若、钱敬之、王积卿、杨蔚章、华凝云、蔡竹君等人,年龄均不足30,所以也不应具有被选举权。
【本文摘自】《江苏社会科学》(南京)2007年1期第148~157页
【作者简介】朱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武汉 430079
【内容提要】五四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震荡期,商会的发展演变也随之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首要表现是这一时期许多商会的换届改选出现了以往少有的新变化。透过无锡商会1919年的换届改选可以看出,在其他许多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所谓“新”“旧”之争,在商会内部也开始有所反映。但无锡商会此次改选的结果表明,商会内部的这种“新”“旧”之争有其自身特点,两派并非始终完于对立,最后是以新旧两派调和的方式结束纷争。这一时期某些商会的换届改选风波,虽在短期内影响了商会正常会务的开展和职能的发挥,但从长远看“新派”力量的增强却又使商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因而也有不可忽视的正面意义。
【关 键 词】近代/无锡/商会/选举
关于五四运动时期及其稍后的商会改选问题,一直受到商会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1920年上海商会的改选更是令人关注,学术界对相关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上海商会在五四运动之后的这次改选,“是一次划时代的历史性改组,也是当时上海新旧两代民族资本家地位升降、权力转移的信号”,“是上海商会建立以后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意味着这个上海工商界的重要社会活动舞台上绅商时代的结束和企业家时代的开始”①。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上海商会此次改选虽然原有正副会长以及旧的会董多数未再续任,但“并不是‘新派’打倒‘旧派’的结果,而是商会的制度使然。”这次改选对于上海商会来说,也并不“具有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意义”②。
本文并非针对上述1920年上海商会改选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辨析,而是以无锡商会为例对该时期的商会改选风波进行探讨。众所周知,五四运动前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迁均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与现代的新旧之争在各个领域都十分突出,甚至在一些领域形成激烈的交锋和冲突,造成某种震荡性的社会效应,对其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这种震荡效应在类似商会这样的民间工商社团中也有所反映,其具体表现可从商会的改选风波窥见一斑。
需要指出的是,对这一时期商会改选问题的考察,当然首先需要对上海商会这样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商会进行重点研究,但同时也很有必要分析更多的个案,包括对一些中小商会加以剖析,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该时期的商会改选以及探讨由此所折射出的诸多问题。不仅如此,近20年来的商会史研究虽然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也主要是关注于上海、天津、苏州等地的商会,对其他地区商会的探讨仍比较薄弱。
一、会董改选前的“新派”与“旧派”之争
无锡商会诞生于清末的1905年,时称锡金商务分会,是近代中国较早成立的商会之一。故而后人有称:“无锡商会之成立,后于上海,而先于各地。”③1919年3月无锡商会改选之前,按惯例由商会向所属各业发出通告,要求在限期内公同推选本业会员,并将推定会员姓名暨年岁、职业、住址等详细开单函送商会,以便依次选举会董和正副会长。各业随即按部就班地援例推举会员,似乎并无什么新的异常情况。
不过,由于此前江苏有的商会在改选过程现过纠纷,并且在同年4月初江苏商会联合会大会期间由泰县、瑶湾、界首、沙浦等商会代表提议,对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应作出明确规定,以息争端。大会经过讨论,拟定如下两条:“一、非入会会员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二、自公布之日起至选举之日止,暂停入会。”同时,江苏商会联合会致公函江苏省实业厅请转呈农商部。农商部遂发布第876号指令:“查该省商会联合会事务所议定商会会员选举资格两条,为杜选举竞争起见,核于商会法尚无抵触,应即照准办理,除通令各省实业厅遵照外,仰即通行各商会一体遵照可也。”④
无锡商会此次改选,起初的进展比较正常和顺利,各业推选的会员均陆续在当地报纸刊布,并确定7月5日投票改选会董。但在会董改选之前,商会内部开始有人对改选的203名会员中的部分人提出了两点质疑。一个是会董期限问题。按照《商会法》第24条的规定,会董以一次为限,而改选的会员中张鸣球、祝兰舫、周舜卿、华叔琴、吴方之、史问耕、高季莲、秦歧臣、杨经笙、荣德生、顾叔嘉、高映川、唐水成、杨翰西等人,均曾会董一次,应该不具备被选举权。另一个是拥有被选举权会员的年龄问题。《商会法》第20条规定,会员年龄未满30岁者,无被选举权。但当选会员中程炳若、钱敬之、王积卿、杨蔚章、华凝云、蔡竹君等人,年龄均不足30,所以也不应具有被选举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论战国时期儒家的选举说
战国秦汉时期的儒学是以政治为中心的。孔子思想的重点是礼乐制度,政治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孔子思想在战国时期发展的主要趋向。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史记·儒林列传》),他们所关心、讨论的问题,重点是社会的变革。
· 五四时期的两种科学活动及其意义
作者:徐辉【本文摘自】《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04期第48~55页【作者简介】徐辉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副教授【内容提要】中国科学体制化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时起步。与近代英法两国科学体制化时期的情况相类似,五四时期中国也出现了以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为主体的科学活动: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和人文学者的科学活动。两种科学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交叉,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中国现代科学史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体制化/科学活动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一类社会活动的中国科学活动,并对某些有关的评价提出商榷意见,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科学体制化与两种科学活动欧洲文艺复兴后,以哥白尼《天体运行》的发表(1543年)为标志,诞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科学活动在社会中得到了承认,并逐渐受到重视。作为一种新型社会角色...
· 五四时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作者:元青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并非自“五四”开始,也非杜威来华和杜门第子的鼓吹发其端。但杜威实用主义作为一股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思潮的兴起,则是在五四前后,其标志如下:第一,杜威来华前后,知识界集中涌现了一批介绍宣传杜威教育学说的文章。第二,杜威来华后的巡回讲学以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推向高潮。第三,杜威的教育著作在五四后的几年中有多种被译成中文,广为流行。第四,杜威教育学说在五四前后开始进入中国学校讲坛,为更多的青年学子所熟悉。杜威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不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播,满足了当时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其次,中国当时存在着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得以流传的思想基础。再次,这一时期中美文化交流,特别是教育交流的繁荣为杜威思想的传播铺平了道路。最后,中国教育界于五四前后逐步形成的数量可观、结构较合理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 也论五四时期的“全盘化反传统”与“过激主义”
作者:毕春丽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前期的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思想启蒙运动发展到后期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一直被目为“过激主义”、“全盘化反传统”。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全盘化反传统”和“过激主义”的论调予以评析廓清。(一)任何一种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新思想,总是作为传统文化中阻碍社会前进的旧思想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总是被旧势力视为异端邪说,从欧洲的宗教革命、文艺复兴,到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莫不如此。(二)“我们为什么要革命?”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采取激进的方式去改造社会?陈独秀对此回答说:“是因为现社会底制度和分子不良,用和平的方法改革不了,才取革命的手段。革命不过是手段,不是目的,除旧布新才是目的。”(《随感录——革命与作乱》,《新青年》第8卷第4号,1920年9月)当年,中国人民面对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勾结起来的强权统治,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虽有改造社会的本能要求,...
· 五四时期进化论的变迁与文化保守主义
作者:刘黎红【本文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第137~140页【作者简介】刘黎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一进化论是19世纪人类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之一,它“放出烈日一般的强光,照着思想界,登时改变了颜色,许多观念,都换了样式了”(注:周建人:《达尔文主义》,《新青年》第8卷第5号。)。以赫胥黎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上把“物竞天择”的有机界进化规律应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现象,带来了人类历史观的大变革。在近代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形势下,严复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所震撼,遂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择要翻译,并与1898年2月结集为《天演论》出版。但在以下两个方面,严复并不同意赫胥黎的观点。第一,赫胥黎把竞争看做的根源,认为太平盛世是不存在的,“天下之生”的生存状态是“一治而一乱”,“周而复始,循若无端”,而且人天生有“欲”有“私”,所以“以天演言之,则善固演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