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五四时期社团的整体特征——从与戊戌学会之比较谈起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9
转发:0
评论:0
五四时期社团的整体特征——从与戊戌学会之比较谈起,作者:曲广华【本文摘自】《《北方论丛》》(哈尔滨)2001年03期第46~49页
作者:曲广华

【本文摘自】《《北方论丛》》(哈尔滨)2001年03期第46~49页

【英文标题】The Total Characteristics of Mass Organization of the Period of May 4th
 ——From Discuss Comparing with Institutes of 1898
 QU Guang-hua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作者简介】曲广华(1962-),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历史学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 历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内容提要】五四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了一道独特的景观——社团林立,异彩纷呈。这种历史景观决不是偶发的现象,而是中国人积郁已久的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迸发的结果,也是人们要求社会变革的政治动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这种现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继戊戌学会高潮之后的又一次社团活动的高峰。然而,由于时代和思想文化氛围的不同,使五四社团在其思想宗旨、成员成分、活动内容等方面,都显示出与戊戌学会之不同,表现出了自己独有的风貌和特征。
The period of May 4th of 1919 was times that the field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of China was active extremely.All kinds of ideology were contended one after another,so that all kinds of mass organization were set up plentifully.This was second height of mass organization activities since institute of 1898 in modern history of China.However,because the times and tho-ught and culture in the period of May 4th was not alike that of 1898,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ss organization of the period of May 4th were expressed in thought nature,member status and activities method and so on.
【关 键 词】五四时期/社团/戊戌学会the period of May 4th/mass organization/institute of 1898


[中图分类号]K261.2 [文献标识码]A
五四时期,是中国新旧思想交替和社会转型时期,现实激发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爱国激情高涨,纷纷提出新思想来改造社会。思想政治动机转化成组织行动,他们为了提高影响力和号召力,便结合思想相同或相近者,组成社团。因此,在当时形成了社团繁荣的壮丽景观。
社团是有别于政党的一种群众性组织的通称。它是某些人为实现其共同的理想,或为共同的兴趣而组织的团体。不同社团的组织者所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社”,有的称为“团”,有的称为“学会”。无论其称呼如何,其性质都是社团,它所代表的是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社团活动的高潮当数戊戌时期的学会运动。据台湾学者张玉法先生的最新研究,戊戌时期的学会凡68个,是“国人组织学会”的发端[1]。然而,戊戌学会与20年后的五四社团相比较,无论是其数量、遍布的范围,还是活跃程度,后者都远远超越了前者。仅数量而言,五四社团多达三四百个[2](P29)。而其所显示出来的整体特征,更是戊戌学会无法比拟的。
五四社团的整体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团的思想性鲜明,宗旨趋同。
五四社团是在封建思想文化专制被打破、新文化运动勃兴的形势下诞生出来的。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思想相对自由,对于各种思想敢于追求,敢于信仰,敢于宣传。因此,当时绝大多数社团都宣称以某某主义或某某思想为信仰,以改造社会为旨趣。从当时各社团所表现出来的信仰看,大致有四种思想倾向:一是先后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团,如江西改造社、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平民教育讲演团等;二是以信仰和实践工读主义为中心的社团,如在各地出现的工读互助团、工学会等。这些社团把新村主义、互助主义、泛劳动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杂糅起来,形成了所谓的“工读主义”或“工学主义”,这是中国式的空想社会主义;三是以坚决实行无政府主义为宗旨的社团,这类社团的数量冠居各类社团之首,分布的地域也最广。如在北京有实社、奋斗社、进化社、学汇社、互助社,广东新会有民钟社,南京有群社、民锋社,山西有平社,上海有道社、民众社,汉口有鸡鸣社等;四是以奉行和推广合作主义为目的的社团,如有上海平民学社、国民合作储蓄银行、合作联合会、平民协社,长沙有大同合作社,成都有普益协社等。上述四类社团对自己所信仰的思想一经确立后,都根据自身的理解加以阐释和宣传,甚至有的进行了实验。像工读互助团运动即是对工读主义的实践尝试,由于其思想基础是空想的,因此,空中楼阁也是绝不会建造起来的。虽然这四类社团的思想信仰明显不同,但他们的目的与宗旨是相同的,即实行社会变革,只不过是所走的道路和采取的方法不同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创建新范式:五四时期学术转型的特征及意义
作者:朱汉国【本文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02期第50~57页【作者简介】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男,教授【内容提要】随着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的加剧、新学堂的开办和以思想启蒙为特征的新文化运动的展开,五四时期的中国学术,无论是精神、旨趣,还是方法、语体、文体,都处在扬弃旧范式,创建新范式的转型阶段。五四时期新学术范式的创建,迈开了建设中国现代学术的步伐,其成就,影响了几代学人。【关键词】新范式/学术转型/学术建设中图分类号:K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1999)02-0050-08当代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把科学革命解析为以新范式取代旧范式[1]。在库恩看来,科学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摒弃旧范式,创建新范式的过程。科学史的分期也常常是以范式的革命性突破为里程碑的。库恩的“范...
· 也论五四时期的“全盘化反传统”与“过激主义”
作者:毕春丽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前期的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思想启蒙运动发展到后期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一直被目为“过激主义”、“全盘化反传统”。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全盘化反传统”和“过激主义”的论调予以评析廓清。(一)任何一种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新思想,总是作为传统文化中阻碍社会前进的旧思想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总是被旧势力视为异端邪说,从欧洲的宗教革命、文艺复兴,到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莫不如此。(二)“我们为什么要革命?”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采取激进的方式去改造社会?陈独秀对此回答说:“是因为现社会底制度和分子不良,用和平的方法改革不了,才取革命的手段。革命不过是手段,不是目的,除旧布新才是目的。”(《随感录——革命与作乱》,《新青年》第8卷第4号,1920年9月)当年,中国人民面对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勾结起来的强权统治,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虽有改造社会的本能要求,...
· 五四时期进化论的变迁与文化保守主义
作者:刘黎红【本文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第137~140页【作者简介】刘黎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一进化论是19世纪人类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之一,它“放出烈日一般的强光,照着思想界,登时改变了颜色,许多观念,都换了样式了”(注:周建人:《达尔文主义》,《新青年》第8卷第5号。)。以赫胥黎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上把“物竞天择”的有机界进化规律应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现象,带来了人类历史观的大变革。在近代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形势下,严复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所震撼,遂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择要翻译,并与1898年2月结集为《天演论》出版。但在以下两个方面,严复并不同意赫胥黎的观点。第一,赫胥黎把竞争看做的根源,认为太平盛世是不存在的,“天下之生”的生存状态是“一治而一乱”,“周而复始,循若无端”,而且人天生有“欲”有“私”,所以“以天演言之,则善固演也...
· 如何看待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作者:于兴卫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三十一号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挑起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长期以来,这场争论被史学界视为胡适向马克思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其实质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两大敌对思想体系间的斗争。而近年来,有的学者却又否认它是一场“政治论战”,认为只是一场“平等的学术讨论”。然而,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历史呢?我们应该从历史的事实中去寻求答案。应该讲,单纯将这场争论看作是以李大钊为首的马克思主义与以胡适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两大敌对思想体系间的斗争,的确对历史有许多夸张之处。但若否定它“政治论战”的性质,转而认为这是一场“学术讨论”,也是失之偏颇的。这场争论其他方面暂且不讲,它本身作为一场政治论战却是一个毋庸质疑的事实。首先,联系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从论战双方代表人物胡适和李大钊的情况看,很难推出这是一场学...
· 大秦风云——从张良谈起
圯上纳履北京颐和园长廊彩绘《圯上纳履》历史学不讲空话,下面我就先从“圯上纳履”的故事开始。有许多人听到这里,一定会说:“圯上纳履?这不就是张良帮老人家穿鞋子的故事吗?我从小就听过了。”那么请问你,“圯上纳履”的故事到底在表达什么意思?这个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张良是汉高祖刘邦时智慧的代表,老人家叫黄石公,是张良的老师,当然也是智慧的代表。这两个人相遇的故事,自然也是一个智慧的故事。既然是一个智慧的故事,它里面必然隐藏了某些被两千多年来无数聪明才智之士所传颂所喜爱的道理。我讲这些想表达什么呢?就是告诉各位,张良的故事绝对不是只为了告诉你,对老人家要有礼貌和约会不要迟到。如果张良的这个故事,目的只是为了告诉你这两点,那我必须说,这个故事所含的智慧也未免太浅薄了。中国人的智慧没有这么浅薄,从这个故事我将带各位来认识什么叫作历史中的智慧,什么叫作中国人的智慧。这个故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故事的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