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五四时期的“全盘化反传统”与“过激主义”
也论五四时期的“全盘化反传统”与“过激主义”,作者:毕春丽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前期的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思
作者:毕春丽
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前期的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思想启蒙运动发展到后期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一直被目为“过激主义”、“全盘化反传统”。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全盘化反传统”和“过激主义”的论调予以评析廓清。
(一)任何一种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新思想,总是作为传统文化中阻碍社会前进的旧思想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总是被旧势力视为异端邪说,从欧洲的宗教革命、文艺复兴,到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莫不如此。
(二)“我们为什么要革命?”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采取激进的方式去改造社会?陈独秀对此回答说:“是因为现社会底制度和分子不良,用和平的方法改革不了,才取革命的手段。革命不过是手段,不是目的,除旧布新才是目的。”(《随感录——革命与作乱》,《新青年》第8卷第4号,1920年9月)当年,中国人民面对的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勾结起来的强权统治,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虽有改造社会的本能要求,但在紧要关关,却总是宁愿依附强权,分一杯残羹。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将这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基清除干净,建立新的国家。所以,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是五四先驱们正确的历史选择。
(三)人们认识事物的进程,都要遵循不断探索、修正、深化的规律。要到达认识的自由王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不过一个半世纪,中国人对它的探索也不过八十年。“”虽然以探索“继续革命”为出发点,以“与一切传统决裂”为口号,但实际上却无情地践踏摧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和文化,使那些已经扫入历史垃圾堆的封建文化死灰复燃。所以,说“”是五四运动“全盘化反传统”、“过激主义”的继续,是毫无道理的。正是经历了这场远离社会主义的十年浩劫,才促使人们反思历史,重新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继续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只要我们继续发扬五四先驱们所开创的不断探索进步的精神,社会主义的前途必将是一片光明。^
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前期的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思想启蒙运动发展到后期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一直被目为“过激主义”、“全盘化反传统”。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全盘化反传统”和“过激主义”的论调予以评析廓清。
(一)任何一种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新思想,总是作为传统文化中阻碍社会前进的旧思想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总是被旧势力视为异端邪说,从欧洲的宗教革命、文艺复兴,到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莫不如此。
(二)“我们为什么要革命?”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采取激进的方式去改造社会?陈独秀对此回答说:“是因为现社会底制度和分子不良,用和平的方法改革不了,才取革命的手段。革命不过是手段,不是目的,除旧布新才是目的。”(《随感录——革命与作乱》,《新青年》第8卷第4号,1920年9月)当年,中国人民面对的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勾结起来的强权统治,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虽有改造社会的本能要求,但在紧要关关,却总是宁愿依附强权,分一杯残羹。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将这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基清除干净,建立新的国家。所以,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是五四先驱们正确的历史选择。
(三)人们认识事物的进程,都要遵循不断探索、修正、深化的规律。要到达认识的自由王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不过一个半世纪,中国人对它的探索也不过八十年。“”虽然以探索“继续革命”为出发点,以“与一切传统决裂”为口号,但实际上却无情地践踏摧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和文化,使那些已经扫入历史垃圾堆的封建文化死灰复燃。所以,说“”是五四运动“全盘化反传统”、“过激主义”的继续,是毫无道理的。正是经历了这场远离社会主义的十年浩劫,才促使人们反思历史,重新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继续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只要我们继续发扬五四先驱们所开创的不断探索进步的精神,社会主义的前途必将是一片光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五四时期进化论的变迁与文化保守主义
作者:刘黎红【本文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第137~140页【作者简介】刘黎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一进化论是19世纪人类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之一,它“放出烈日一般的强光,照着思想界,登时改变了颜色,许多观念,都换了样式了”(注:周建人:《达尔文主义》,《新青年》第8卷第5号。)。以赫胥黎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上把“物竞天择”的有机界进化规律应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现象,带来了人类历史观的大变革。在近代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形势下,严复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所震撼,遂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择要翻译,并与1898年2月结集为《天演论》出版。但在以下两个方面,严复并不同意赫胥黎的观点。第一,赫胥黎把竞争看做的根源,认为太平盛世是不存在的,“天下之生”的生存状态是“一治而一乱”,“周而复始,循若无端”,而且人天生有“欲”有“私”,所以“以天演言之,则善固演也...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全盘反传统问题——兼与林毓生先生商榷
作者:李良玉【本文摘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1999年02期第5~14页【作者简介】李良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210093)【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戊戌以来文化演进的延续,又在历史内容、社会主体和实践效果方面具有文化复兴的更高价值。对袁世凯政权的批判、文化革新的远大目标、道德现代化的趋向和五四新传统的形成,是五四启蒙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八十年代以来之低估五四的“全盘反传统主义”的论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五四学人的思想实际上,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证明。【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问题/陈独秀一“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二是指五四爱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知识界以《新青年》杂志为旗帜,以民主与科学为宗旨的文化革新运动,它发生于1915至1921年。五四爱国发生于1919年,它是由北京学生发起的,有全国各地学生、教职员、工人、市民...
· 如何看待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作者:于兴卫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三十一号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挑起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长期以来,这场争论被史学界视为胡适向马克思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其实质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两大敌对思想体系间的斗争。而近年来,有的学者却又否认它是一场“政治论战”,认为只是一场“平等的学术讨论”。然而,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历史呢?我们应该从历史的事实中去寻求答案。应该讲,单纯将这场争论看作是以李大钊为首的马克思主义与以胡适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两大敌对思想体系间的斗争,的确对历史有许多夸张之处。但若否定它“政治论战”的性质,转而认为这是一场“学术讨论”,也是失之偏颇的。这场争论其他方面暂且不讲,它本身作为一场政治论战却是一个毋庸质疑的事实。首先,联系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从论战双方代表人物胡适和李大钊的情况看,很难推出这是一场学...
· 五四时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作者:元青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并非自“五四”开始,也非杜威来华和杜门第子的鼓吹发其端。但杜威实用主义作为一股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思潮的兴起,则是在五四前后,其标志如下:第一,杜威来华前后,知识界集中涌现了一批介绍宣传杜威教育学说的文章。第二,杜威来华后的巡回讲学以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推向高潮。第三,杜威的教育著作在五四后的几年中有多种被译成中文,广为流行。第四,杜威教育学说在五四前后开始进入中国学校讲坛,为更多的青年学子所熟悉。杜威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不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播,满足了当时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其次,中国当时存在着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得以流传的思想基础。再次,这一时期中美文化交流,特别是教育交流的繁荣为杜威思想的传播铺平了道路。最后,中国教育界于五四前后逐步形成的数量可观、结构较合理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 历史的平衡与选择——对五四文化保守主义的反思
作者:贾振勇【本文摘自】《《淄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第48~53页【英文标题】TheBalanceandSelectionofHistory——PonderingovertheCulturalConservatisminMay4thPeriodJIAZhen-yong(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Departmentof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作者简介】贾振勇(1970-),男,山东滨州人,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齐鲁文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济南250014【内容提要】文化保守主义者和新文化主流派,同属掌握了现代知识话语权力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们的论争基本奠定了新文化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场景,构成了五四文化思想系统最重要的对立互补两极。其最主要分歧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