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男人的“泡妞经”是怎样的?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6
转发:0
评论:0
古代男人的“泡妞经”是怎样的?,在大街上看见一美女袅袅婷婷走来,哥们,别掩饰,我知道你心里痒痒的了。此时的你

  在大街上看见一美女袅袅婷婷走来,哥们,别掩饰,我知道你心里痒痒的了。此时的你应该怎么办?是跟手机一样被开了静音,还是看着眼前这盘菜不敢动筷子,然后任人端走,你再贪婪地瞄上一眼?如果你觉得不甘心,那就需要准备一些“战略经验”才行。怎么准备?对,玩一回穿越,看看古代男人是如何与陌生美女搭讪的。

  行头最好利索一些

  五代时,后唐有个不怎么富裕的读书人去开封游学访友,临行前跟老婆要盘缠。老婆大人掐了好半天手指,每天吃饭喝酒该花多少,舟船行脚该花多少,朋友礼物该花多少,日常零用该预备多少,等等,算来算去,漏算了一项添置新衣服的费用。老公拿到盘缠一看,心中很不爽,随口吟道:“灭烛何能怜光满?披衣才堪觉露滋”。他老婆可不笨,一听这话,赶紧又加了些钱。

  甫至开封,跟朋友谈及此事,朋友呵呵大笑,帮着续了后两句:“庄生晓梦迷蝴蝶,君子新装柳眉痴。”由于一语中的了,这位读书人倒也没否认。

  男人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一些,未必就一定帅呆了,但在公共场合不会遭遇陌生女性的反感,却是一定的。杨过扮演衣衫褴楼的乡童,先后遇到洪林波、陆无双、郭芙等女孩子,不是被轻贱,就是被责骂;反过来再看看二武及耶律齐,由于注重行头功夫,都跟原本陌生的耶律燕、完颜萍、郭芙一见钟情了。

  有人可能会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用在处事上,这当然是对的,但想搭讪陌生美女,这句话则完全不管用。“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修炼行头功夫,一刻都是不能停的。

  举止最好庄重一些

  高衙内搭讪林冲娘子的那一副嘴脸,我们都耳熟能详,老猫见了咸鱼,上去就想吞了人家,不闹出人命官司才怪。同样是搭讪陌生美女,南宋江西有个姓张的士绅,就很有绅士风度。

  说起来这位张士绅除了有钱,肚子里也没多少墨水,可他特喜欢附庸风雅,爱跟文化人交朋友,一来二去的,就学会了书生做派,张口闭口就是仁兄贤弟、子曰诗云那一套,折扇轻摇,步履慢度。有一次在大街上看见一小姐携丫鬟与小贩对峙,张士绅出面排解了双方的纠纷,其斯斯文文的样子,给小姐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芳心可可。

  事也凑巧,不久,有媒婆登门说亲,小姐垂帘偷窥准姑爷,你道是谁?正是张士绅。待母亲征求她意见时,丫鬟在一旁插嘴了,念了一句张若虚的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个记载或许是文人的杜撰,意在讥讽张的做作,但效果绝对是很好的,成就了一段姻缘。

  男人的举止,装是装不来的,成于内而形于外,修养是前提。但要搞清楚,搭讪陌生美女,又不是做学问要春蚕到死,装一装庄重又何妨?赵炎在此提醒一下,千万别学周星驰的无厘头,摇头摆尾、油腔滑调的,只会被美女认为是耍流氓,弄不好要挨粉拳的。

  脸皮子最好厚一些

  人的脸,树的皮,是指面子的重要性;还可以换个角度理解,树的皮,人的脸,都是一般的厚。谈到做人,脸皮厚当然不值得提倡,大家都没了羞耻心,这个社会还成啥样子?但论及做事,延伸至搭讪陌生美女,树的皮就比人的脸管用。脸皮薄的男人,金风玉露一相逢,必落荒而逃,到末了,就只能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了。

  韦小宝搭讪美女的功夫,几近又厚又黑,一般人也学不来。北宋柳三变的脸皮之厚,到是可以借鉴借鉴的。

  柳永不光只流连青楼妓女,也颇好搭讪大街上的美女。有一年秋天,他在汴梁某巷,见一美女伫倚楼头,就高声吟道:“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美女一听,立刻笑颜如花,问道:“你是永哥吗?”柳永一改往日读书人谦逊的风格,答曰:“某乃奉旨填词柳三变是也。”

  这脸皮多厚?比盾牌厚多了,用矛去刺也刺不破。厚脸皮也有厚脸皮的好处,后来他们做了红颜知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一句就是柳永为这位美女写的。

  机会需要制造一些

  怎么制造机会?请她喝一杯,不行,这是在大街上;送她一朵花,不行,人家不认识你;学白素贞呼风唤雨,然后再送把伞,不行,你没那能耐;上前故意撞人家一下,不行,太过无礼;盯着人家直直地看,然后说一句,美女好像我的一个朋友哦,呵呵,更不行,这一招别人早玩过了。那肿么办?还得跟古人学。

  刘禹锡在《竹枝词》中描绘了一个小伙子,为了吸引美女注意,操舟猛吼流行歌曲,算是一制造机会的范儿。歌唱得好不好且不说,但歌词绝对撩人,什么雨不雨、情不情的,美女听了岂不脸红心跳?

  北宋秦观有一则轶事,读来亦颇似制造机会。说他路遇一美女,想搭讪,又没胆子,就让书童去美女跟前对另外一帮人说,汴河某处正进行唱词比赛,可热闹了,大家快去看呀。当时宋人都爱这个,秦观算准了,美女肯定去,而且必须要过汴河。他就提前一步到了河对岸,等美女的船到了,赶紧上前帮忙系绳子。这一系不要紧,就系出情缘来了。此后写词记之:“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男人的“泡妞经”是怎样的?
在大街上看见一美女袅袅婷婷走来,哥们,别掩饰,我知道你心里痒痒的了。此时的你应该怎么办?是跟手机一样被开了静音,还是看着眼前这盘菜不敢动筷子,然后任人端走,你再贪婪地瞄上一眼?如果你觉得不甘心,那就需要准备一些“战略经验”才行。怎么准备?对,玩一回穿越,看看古代男人是如何与陌生美女搭讪的。行头最好利索一些五代时,后唐有个不怎么富裕的读书人去开封游学访友,临行前跟老婆要盘缠。老婆大人掐了好半天手指,每天吃饭喝酒该花多少,舟船行脚该花多少,朋友礼物该花多少,日常零用该预备多少,等等,算来算去,漏算了一项添置新衣服的费用。老公拿到盘缠一看,心中很不爽,随口吟道:“灭烛何能怜光满?披衣才堪觉露滋”。他老婆可不笨,一听这话,赶紧又加了些钱。甫至开封,跟朋友谈及此事,朋友呵呵大笑,帮着续了后两句:“庄生晓梦迷蝴蝶,君子新装柳眉痴。”由于一语中的了,这位读书人倒也没否认。男人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一些,未...
· 中国古代的簪花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韦庄写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诗句,杏花落在发髻上,是杏花的无意之举。但后来簪花的发展就是古人的有意为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簪花就是爱美的体现之一。小谱为你展现古代簪花的发展史。汉代,最开始出现了簪花的形态,这时簪花还没有发展,但是鲜花已经通过各种形式佩戴在古人的身上了。魏晋时期,头上簪花逐渐成为风尚,簪花的种类也比较丰富,而且它不光有装饰的作用,更有祈福的寓意。图源网络簪花在唐代成为社会风尚。由唐玄宗引起。唐玄宗春日游长安时,命令群臣吟诗。大臣苏颋因一句“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得到了玄宗嘉赏,嘉赏方式就是皇帝亲自为他戴上一朵花。自此引领了簪花的风潮。初唐时期,人们喜欢在头上用鲜艳的小花加以点缀,到了中晚期则流行插诸如牡丹、芍药之类的大朵花。唐代周昉所绘《簪花仕女图》中的五位簪花妇女,就分别簪了牡丹花、海棠花、荷花、红花和芍药花。簪花风尚在宋朝时期达到鼎盛,甚至连男子都对簪花情有独...
· 古代的炭有哪几种?炭在古代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古代冬天没有特别的多法子来取暖,主要依靠的就是炭火。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古代皇宫的妃嫔会在冬天的时候去领炭火。而且不同等级的妃子的炭火种类和数量都不一样,那古代的炭主要有哪几种呢?跟着小谱来看看吧。古代的炭基本上都是木头烧制而成的炭,根据烧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白炭和黑炭。图源网络黑炭当薪材于窖内炭化后,并不即刻出炉,而是将炭在窖内隔绝空气冷却,如此所得的炭称为黑炭。白炭将炽热的木炭自窖内取出与空气接触,利用热解生成的挥发物燃烧时产生的高温进行精炼后,再行覆盖冷却,此时的炭不仅硬度较高,而且表面附有残留的白色灰分,故称之为白炭。我国是最早烧制木炭的国家之一。木炭的存在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木炭使我国从农耕文明走入青铜文明,又走进铁器时代。图源网络古代木炭的大量使用实在冶铜业兴起之后,青铜器的大量铸造是在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兴起,也就是说,,中国成熟的制炭业...
· 古代孩童怎样在私塾读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先贤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魂宝,这些经典之作,历久不衰,万古常新。它延续了中华文化的命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滋润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田,使他们成为爱国、爱民、爱大自然、爱生活的正道直行的人。正是因为如此,处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人们十分重视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拓展。人们也充分认识到国学启蒙教育,会成为少年儿童终生享用的精神财富。因此,民间出现了不少类似私塾的读经热,读经夜校,有的学校开了国学课,不少家长自行给孩子增补了读经内容。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而今参加读经活动的人数已超过八百万,而且这个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影响之广泛,之深远,之巨大,已见端倪。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的读经活动,借鉴一些可行有效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古代孩童读经读的是什么书?有“四书”、“五经”;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义》、《弟子规》、《孝经》等启蒙读物;还有如唐诗宋词...
· 苻坚曾经统一北方的英勇男人
五胡乱华冒出来的政权有很多,远远不是所谓的十六国,不过这些国家,大部分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有这么一个政权,在竞争激烈的中原,蛮横的统一了所有种族,然后统帅大军,跨过长江,挑战东晋,准备统一全国,这个人,就是氐族的苻坚,他的政权,叫前秦。苻坚是氐族人,来自甘肃秦安,五胡乱华中,匈奴、羯族、羌族都已经介绍过,相对而言,氐族和中原的关系,更紧密一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关氐族的记录,就出现在秦国史料中,当时他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陇西。网络配图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到汉武帝时期,大范围的开辟疆域,氐族人开始向四川一代迁移,直到三国时代,一部分氐族人跟着刘备,进入益州,另一部分被曹操安置在关中,东晋八王之乱后,刘渊、李雄、石勒建立政权,氐族人逐渐进入关东河北一带。要想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然后凭借雄厚的底蕴,创造辉煌,比如秦国,从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的一统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