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记一个名字
文化人格,光耀千秋。
安史之乱突然爆发时,唐王朝毫无准备,危机轰然降临的时候,猝不及防的大地只能等待着首先挺立起来的人格支柱。这第一个人格支柱,就是颜真卿,居然是一个书法家。
唐朝的三分之一军队都掌握在叛乱者安禄山手里,颜真卿和哥哥颜杲卿都是安禄山管辖下的太守。颜真卿首先起兵,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集中了二十万军队。
颜真卿领导的军队很快和安禄山的部队交锋了,身在山东德州的颜真卿要与身在河北正定的哥哥互通信息,谁是联络人呢?就是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通过颜季明的联络,颜杲卿也举旗平叛。
安禄山攻下了颜杲卿所在的城市常山,逮捕了颜杲卿,用最残酷的刑罚对付这位了不起的英雄。随后,颜家三十几口人全部被杀害,颜季明被砍头。
在全家几乎喋血的情况下,颜真卿仍然坚持领导队伍攻打叛军。这个仗很难打,因为临时召集起来的人,缺少战斗力。而且当时唐王朝的战略有误,所以只能边打边走,慢慢向当时正在陕西扶风的唐肃宗靠拢。最后,终于会合了。
对于颜家的巨大牺牲,皇帝当然有高度评价,但朝廷总是打败仗,也顾不上去纪念这个家族了。
两年后,颜真卿自己用文章来祭祀牺牲的家人,其中最震撼的,是那份祭祀侄子颜季明的《祭侄稿》。后来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法帖,又称为《祭侄帖》。世界上很少有这么一个艺术作品,即使不了解它产生的背景,一上眼就被它淋漓的墨迹、痛苦的线条、倔犟的笔触所感动。
安史之乱以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这对唐王朝来说,构成了大患。其中,河南许昌的李希烈,他联合了另一支部队,准备跟唐王朝唱对台戏。皇帝觉得没有实力去打李希烈,能够做的只是劝诫和安抚。这个重任交给谁呢?皇帝想到了七十四岁的颜真卿,其理由非常充分:第一,你李希烈过去打安禄山立过功,但第一号功臣应该是颜真卿,他完全有资格居高临下地教育你;第二,颜真卿的年龄那么大,又是文化名人,你能把他怎么样?
皇帝这一着棋,遭到有良知的官员们的一致反对。因为第一,李希烈造反的态度很明确,用不着再去劝诫;第二,从长安到许昌路途遥远,老人家颜真卿的身体折腾不起;第三,早就失去了高贵的朝廷,好不容易拥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大师,让他亲自出马去执行这么一个凶多吉少的使命,危及国魂。然而,颜真卿自己认为,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毅然决定前往。
李希烈用尽了流氓手段,他下令把颜真卿推到烈火前,颜真卿面不改色;好几次又把他推到土坑前要活埋,颜真卿毫不屈服。于是,李希烈把他关在一个庙里。
在虎狼窝里,颜真卿生活了近两年,他不断劝诫李希烈,阻止其谋反。后来,朝廷杀了李希烈的弟弟,李为了报复,缢死了颜真卿。遇难的那一年,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六岁高龄。他用生命捍卫了大唐文化的最后一丝尊严,也为中国文人在政治灾难当中的文化人格做出了最高表率。
颜真卿的事迹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好的时代,也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当危机爆发的时候,大家都会企盼国家的力量。但是,那时国家的力量已经自顾不暇,因此,最终赖仗的,是深明中华文明兴衰之道的文化人格。
文化人格看上去只是一支残破的毛笔,一具老迈的身躯,确是中国人的延续命脉。相信中国社会今后还会遇到我们今天想象不到的磨难,因此必须把文化提升到人格层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