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胀破”的南宋王朝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5
转发:0
评论:0
“胀破”的南宋王朝,延续至今的纸币,产生于北宋真宗时期(公元997-1021年)的四川地区。《宋史·

延续至今的纸币,产生于北宋真宗时期(公元997-1021年)的四川地区。《宋史·席旦传》记载:“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开始时仅由民间16家富户主持,后改由官方统一办理,陕西也曾一度流通。

  纸币在我国真正盛行,是南宋在临安(今杭州)建都之后。立国之初,经济十分困难,政府铸造了一种“钱牌”,以一当百,为权宜之计。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宋金和议)之后,国势稍有转机,钱牌逐渐收回,开始发行纸币“会子”,从此纸币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流通起来。

  南宋纸币有好几种,主要有行在会子、公据、关子、淮交以及湘会等。这些纸币都有各自的流通范围,四川钱引、湖广会子、两淮交子以铁钱为本位。东南以铜钱为本位发行数量最大、流通范围最广的是南宋中央政府发行的行在会子,流通于两浙、福建、江西,两湖部分地区也可通用,面值有一贯及二百文、三百文及五百文等,数量远远超过了北宋时期。川引在四川、陕西流通,淮交仅限于淮南地区,湘会主要流通于湖广一带,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兑换率。

  纸币的印发,加强了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封建社会小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措置不当,没有足够的财力作为后盾,后果不堪设想。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容斋三笔》中记载,有一次宋孝宗对他说:“朕以会子之故,几乎十年睡不着。”由此可见当时皇帝对于纸币的重视,着实费过一番精力。南宋初期,纸币虽然已广泛使用,但由于措置得当储备金充足,发放数量控制得严,对于国计民生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到了后期,情况就不同了,纸币滥发造成通货膨胀,以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南宋后期,发行纸币的数量增加了30多倍,纸币越发越多,无法控制。在会子刚发行时,会子与铜钱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到了宁宗时期,为了北伐,把会子的发行量扩大了14倍,导致会子不断贬值,两者之间的兑换率在宁宗之后也急骤走低。从兑换率来看,会子这一期间起码贬值了一半。老百姓谁都不愿把不断贬值的会子攥在手里,纷纷以会子挤兑铜钱。嘉定二年(1209年),朝廷强行规定士农工商根据财产的高下,按1:2的比率,用新会子兑换旧会子,违者抵罪,并鼓励打小报告告发。于是俯首帖耳者甚至卖田质宅,被迫以低价收回会子,而那些以低于实际比价抛售会子的居民,都因触犯法禁而被籍没家财。但朝廷的禁令也无法阻遏低价抛售和拒收会子的狂潮,这一强劲的势头反过来迫使会子进一步贬值。通货膨胀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使富户大受损失,贫民更是雪上加霜。这年冬天,临安城内米行老板为了拒收会子,集体闭门歇业,引发社会抢米风潮,社会出现严重危机。

  迫不得已,朝廷采取了几个方面的补救措施,来缓和社会矛盾。一是放宽新会子兑换的期限;二是从卖官鬻爵和出售官田等渠道筹措资本,并从各地征集粮食来平息抢米风潮。这次风潮延续到嘉定五年才渐趋平静。

  南宋朝廷一有财政短缺,就以滥发会子的方法来饮鸩止渴。理宗时期再次爆发会子危机,理宗只有卖度牒与封赠敕告等回笼的资金,来收回部分会子。理宗端平元年,会子与铜钱的兑换率暴跌25个百分点,米价也立即暴涨至每斗三贯四百文,是孝宗乾道年间米价的13倍强。淳七年(1247年),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二百文的会子,居然还买不到一双草鞋,老百姓不再把会子当钱看,抛弃焚烧,毫不爱惜。

  南宋后期,纸币不断贬值,官府又没有足够的铜钱和铁钱作为兑换本钱。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只好大量滥印纸币。交纳赋税又不能完全用纸币,而要用一定数量的钱币搭配,才能交纳,致使纸轻物贵的矛盾十分尖锐。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国家财政枯竭,不但无力扩充兵员,增添装备来抵御外敌侵犯,反而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人心涣散,最终导致了宋朝的覆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晋的王朝——谢艾破后赵
汉赵(前赵)刘曜派兵攻打前凉张茂,张茂不敌,被迫称臣。张茂去世后,张骏继王位。张骏自小长的就卓尔不凡,十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张氏是汉人,心向晋室,晋元帝逝世两年后,消息终于传到张骏这里,他为此痛哭三天,以示哀悼。张骏不甘于向刘曜称臣,起兵翻看,但实力不济,不得已屈服。后赵消灭了汉赵,张骏趁乱首府了河南土地,把国土向东延伸到了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然后设立了五屯,每屯设立一个护军,防备后赵。后赵仿照前赵,派鸿胪孟毅前来给张骏封官,张骏拒绝,并扣留了孟毅。张骏勤于政务,处事公道,得到朝野拥护,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军队训练有素,兵强马壮。张骏派将军杨宣,兵发西域,攻打龟兹国(今新疆车库县)、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县)等国。西域各国战败,纷纷到前凉都城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进贡。进贡汗血宝马、火浣布、野牛、孔雀、大象及各种奇珍异宝两百多种。张骏在姑臧城南修建了五座宫殿,大殿居中,名叫谦光殿,用五色彩...
· 晋的王朝——苟晞破汲桑
?公师藩被苟晞杀死后,他的部将汲桑逃又回到以前的牧马场。以前我们说过汲桑是个猛将,有一定的号召力,不久又聚拢了数人,自称大将军,宣称要为老主人成都王司马颖报仇,他以羯人石勒为先锋,攻打附近郡县,所向披靡。又封石勒为代讨虏将军,率兵进攻邺城。当时的邺城里仓库已空空如也,但镇守邺城的新蔡王司马腾府中却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个人生活奢侈无度。司马腾对人刻薄,对下属寡恩,部下对他怨声载道。等到汲桑大军到来,司马腾慌神了,为了鼓舞士气,他赐给将士每人几升米,一丈左右的布帛,但为时已晚,这时候将士已经对他离心离德,不愿意为他卖命。永嘉元年(307年)五月,汲桑率兵重创魏郡太守冯嵩的部队,于是长驱直入,攻入邺城。司马腾也顾不上收拾金银财宝了,单人骑马狂逃,但汲桑部将李丰追上杀死。汲桑起出成都王司马颖的棺材,爬到棺材上放声痛哭,然后命人把棺木装到车上,他做事前都要向司马颖棺材祷告后才去行事。有了这么忠诚的下属...
· 晋的王朝——陶侃破张昌
?张昌部将石冰进攻扬州,击败了杨州刺史陈徽,占领扬州,后石冰又攻陷了江州。张昌部将陈贞攻克了武陵、零陵、豫章、武昌、长沙等郡。张昌部队节节胜利,一时气焰十分嚣张。临淮人(江苏省盱眙县)封云起兵响应石冰,攻击徐州。于是,荆州、江州、徐州、扬州、豫州等五个州的地盘,大多被张昌占领。张昌重新任命州郡官员,全是一些无能鼠辈,上任后只知道收刮民脂民膏。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派大都护陶侃攻打张昌所在的竟陵郡(今湖北省钟祥市),陶侃屡战屡胜,前后斩杀几万人,张昌逃窜,部众全部投降。陶侃是名将,陶渊明的曾祖父,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鄱阳人,父亲陶丹是吴国扬武将军,吴国灭亡后,他家迁到了寻阳县(江西九江)。陶侃早年丧父,生活困苦,担任县里的小吏。他母亲湛氏,当初嫁给陶丹为妾,生下了陶侃,陶家很穷,湛氏经常织布纺纱帮助陶丹,让他结交一些比自己优秀的人,以求能得到帮...
· 暴胀子
相关条目空间膨胀度规哈勃定律大爆炸宇宙学常数暴胀理论Non-minimallycoupledinflationTemplate:Relativity-stub
· 头昏脑胀
【成语】头昏脑胀【成语】头昏脑胀【读音】tóuhūnnǎozhàng【解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身心不适感受,表明你的身体可能出于某种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出自】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