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1900年前,中国拯救大兵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6
转发:0
评论:0
1900年前,中国拯救大兵,回顾历史,西部的安全一直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心,但西域远离中国军事及经济力量的中心

回顾历史,西部的安全一直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心,但西域远离中国军事及经济力量的中心,国家力量投射成本高昂,说到底,在宏观计算下,西域战略的最终支撑是一个个响应国家征召、到遥远瀚海雪山下奋战的士兵。今天,人们会问:他们为何而战?或许,我们可以从东汉将军耿恭的一段真实故事中寻找答案。

  由于对西域的军事部署成本昂贵,西汉末年,随着中原的战乱,中原势力逐步退出了曾支付无数鲜血的西域。东汉建立后,治理慢慢走上轨道,再次进取西域,获取战略安全保障的国防战略又浮上国家决策的前台,将军耿恭就是在这样的大历史聚光灯下走上人生舞台。

  耿恭的家族是军旅世家。公元74年,随着东汉大军规复西域的浪潮,他继承家族事业的宿命,很自然参加了战争。战后,东汉还是沿袭西汉时期的防卫战略,将主力撤回后方,而部署精锐的小部队留驻当地、以维系因战胜而赢得的外交同盟,抵抗当时北匈奴的威胁。耿恭担任了戊校尉,即两支驻留部队的指挥官之一。

  但匈奴在汉军主力撤离后,集结两万主力分别攻击东汉的主要盟国,然后裹挟当地各国军队攻击耿恭和关宠驻守的部队据点。耿恭在阻击和迟滞处于优势的敌军之后,最后率领少数东汉军人与当地同盟部队据守疏勒城,他深知这座居于天山北坡的石头城堡坚固足以死守,而此城扼守天山南北通道,如果丧失,则未来国家整个西域战略又要从头做起。

  就在耿恭与战友们在疏勒浴血奋战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不幸的大事变:汉明帝驾崩,后来以提倡孝道和励精图治著名的章帝即位。新帝即位遇到的头一件大事就是必须处理西域的告急求援的奏章。

  按惯例,新帝初即位需要稳定政权,头绪繁多,是不会进行诸如异域用兵这样的决策的。因此,在朝廷研究西域告急求援奏章时,司空第五伦认为不该出兵,这时担任司徒的鲍昱向新皇说了这样一番话:“国家在当地驻留的军人两部各不过数十人,匈奴以巨大的优势兵力,围攻几个月而不能成功,这是士兵们为国家事业奋战的结果。是国家将这些士兵置于如此艰险的战斗之中,现在,如国家不能对他们进行救援,不仅等于变相纵容外敌对他们的残暴,而且必定会使那些立志为国家牺牲的人感到伤心。进一步来说,今天如果不发兵拯救他们,未来没有边境威胁则已,一旦匈奴大兵再犯,那么,陛下您还可以指望谁为国家而死?”鲍昱以掷地有声的抗辩结束了辩论。在紧急军令之下,救援大军驶出玉门关。

  而在这前后几乎长达一年的时间内,耿恭率领残存的士兵,顶住了匈奴疯狂的围困、招降的,在绝望中保持着对故国的信念。这一过程中,有两个非常感人的人物融进了这个故事。一位是疏勒城中支持耿恭的当地领袖,她是汉家和亲公主的后裔,带领民众参与了守城的苦战。另一位是耿恭的部下范羌,他在围城前受耿恭派遣到玉门关接洽补给事宜,在救援大军出关时,坚持随军行动。当救援大军到达天山南麓,统军将领决定撤退时,他自告奋勇,坚持带领很小的分队翻山越岭前往疏勒城,因为他坚信疏勒不会破城,耿恭将军和弟兄们肯定还在坚守待援。当范羌带领小队人马悄悄穿越匈奴人的封锁线,终于在漫天大雪的深夜来到疏勒城下,守城军民喜极而泣。最后,当他们穿着破碎的军服,高擎猎猎军旗抵达玉门关时,连耿恭在内,只剩下13名战士。玉门关守将以最高礼仪命令列队迎接他们入关,并亲自为他们和更衣!

  1900年前的拯救大兵行动成功了,但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问题并没有随历史风沙而消失,当国家征召自己的士兵去遥远的地方献身奋战,国家就与自己的人民签订了一份双向的道义契约:士兵为国家而死,因为这是一个会在乎他生死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有哪些?
中国古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国家更替时期,由于诸多的战事,使得在很早的时候,便产生了关于军事战争的著作。这些军事兵法集著,具有广泛的影响。兵书,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最早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Artof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和宫本武藏《五轮书》),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其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今存13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
· 薛国传了64代1900年
薛国缘何传了64代1900年?2014-6-422:52:14|148286次阅读|来源:中华薛氏网一个小诸侯国竟存活了一千九百多年值得开发的历史人文资源与遗产薛国,作为一个小诸侯国,薛国因为地域狭窄、名气不大,所以《诗经》中没有《薛风》系列,《史记》中也没有《薛世家》专栏,只有《左传》和《史记・孟尝君列传》对薛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然而,正是这个不太起眼的小国,其存活时间却远远超过了历代所有帝国和王朝。西周、东周合起来不过才八百年,西汉、东汉抱成团也只有四百余年,所以,这个中央政权下的小小封国,能够“传六十四世,国祚千九百年”(《滕县志・薛世家》),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据现存的有关史料记载:薛国的始祖是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禺阳,因其封地为任(今济宁任城区)而以任为姓。到了大禹时期,禺阳的十二世孙奚仲曾担任过“车服大夫”(掌管车的官),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薛地(今山东滕州...
· 京城粮史:1900年前京城地区已有粮食加工业(图)
东便门角楼下的通惠河北京地区粮油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历史十分悠久。西周至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的蓟城农业生产已具有一定水平。自秦汉以来,蓟城成为中原王朝的北方边城和军事重镇,长期屯驻大量军队。历代统治者为了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除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之外,也要就近解决粮源。从平谷、顺义、怀柔出土的东汉陶磨、陶碓以及双人踏碓俑,可知1900多年前京城地区已有粮食加工业。隋唐时期,幽州农民引卢沟水种稻数千顷,百姓赖以丰给。贞观时设常平仓储粮,用以备荒赈济,调节粮价。但是大量驻军用粮仍由江南运来。武则天称帝后,曾于万岁登封元年(696年)租船数千艘,运粮百万石至幽州,充纳军粮。隋唐时幽州也是商业繁盛之地,各行各业云集于城北的幽州市,经营粮油的有白米行、大米行、粳米行、磨行、油行,粮油商业分工很细。北京是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帝都,尽管改朝换代的战乱使农业生产受到破坏,但是...
· 拯救生命
外部链接官方网站
· 距今1900年贺姓很年轻
贺的释义:送礼表示庆祝《说文解字》对“贺”的解释是:“以礼相奉庆也。”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礼物赠送,加以口头赞扬来表示庆祝。由此可见,贺姓,是一个非常喜气的姓氏。金文中的“贺”字,是左边“贝”,右边上为“叉”、下为“口”。“贝”表示贝类饰品、高级物品、钱财,“叉”表示叉子、操持,“口”表示嘴巴、赞美。“贺”字演化为小篆后,改为上面“加”、下面“贝”了。“贝”还是表示钱财之物,“加”表示添加的意思。本义是赠送钱财礼物表示庆祝,引申为犒劳的意思。贺姓起源:属于改姓之姓贺姓的起源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的是,贺姓主要起源于出自姜姓的庆氏和外族改姓。复杂的是,就外族改姓而言,涉及古代多个民族,目前多个少数民族中都有贺姓。得姓始祖贺纯:因避讳被赐改姓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2013版《中国四百大姓》认为,除外族改姓外,认为来源正宗的、出自姜姓的贺姓,也是改姓之姓。这是怎么回事呢?贺姓源于会稽山阴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