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军与锅盔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7
转发:0
评论:0
秦军与锅盔,在中国历史上,秦军能征惯战是不争的事实,否则秦始皇如何能统一中国?在秦军所取得的

在中国历史上,秦军能征惯战是不争的事实,否则秦始皇如何能统一中国?在秦军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当中,有一种至今依然被陕西人所钟爱的干粮——锅盔,是功不可没的。

  陕西锅盔的制作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相传周文王伐纣时锅盔就被用做兵士的军粮,在陕西西府一带,至今还有一个锅盔品种叫“文王锅盔”。锅盔,到了秦代更是被发扬光大、普及推广。秦人制作的锅盔,个儿大、饼厚、瓷实。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据说,三国时期,著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之计,其灵感就来源于秦军的锅盔吃箭。

  秦军能力克群雄统一六国,除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原因外,“锅盔”作为战士的主要干粮,也有着突出贡献。锅盔的保质期比较长,适合长时间存放和携带,这和锅盔的用料及制作方法密不可分。锅盔的制作方式非常讲究,要用上好的小麦面粉,用水搅拌,和成面团,待发酵后用擀面杖擀成大圆饼,置于平底大铁鏊中,用文火慢慢烙之,炕干水分、皮微焦黄而瓤干香醇。锅盔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放上10天半个月也不会起霉变质,适合长距离作战食用,完全可以和今天军队所使用的压缩干粮媲美。

  其他国家的军队在这一点上,已先输给秦军一筹。比如楚军主要食物是米饭团,保质期是非常短的,士兵往往携带三两日就会变馊,吃了大多会闹肚子、腹泻不止。而秦军则不同,锅盔不仅保质期长,士兵们在食用时还不断创新,如用煮牛羊肉的汤,就着锅盔吃,这就是今天陕西仍很流行的水盆羊(牛)肉的吃法。有些聪明的士兵,把锅盔掰成很小的块儿,放入铁质的头盔里,浇上滚烫的牛羊肉汤。经过深加工的锅盔,汤鲜、馍软、热乎,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牛羊肉泡馍就是由此而来的。有美食果腹的秦军壮汉,上了战场英勇无比,横扫六国、势如破竹

  锅盔现在已是陕西人的四季家常食品,而且越做越秀气、越讲究。那种憨大厚重的锅盔,在城市还真不好找到,有时到陕西乡下,看农人过庙会、办红白大事,或是赶集上市,方可看到如秦军当年一般大的锅盔。做客咸阳原上的农家,吃面蒸的酿皮子,吃着如锅盖一般大小的厚锅盔,再喝上碗麦仁稀饭,就着点儿农家的酸菜,加点儿油泼辣子,真是极好的美味佳肴。如果没有亲朋好友相引,想吃到上述的美味,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

  秦人、秦腔、锅盔,先人留下的东西,源远流长。我们今人难道不能从秦军与锅盔的联系之中得到些启发吗?有人说陕西是有文化没产业,我倒以为关键是如何去开发。

  秦军、锅盔留给我们今人的想象空间难道还小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特色文化—豫菜文化—博望锅盔
博望锅盔,系用白面烤制的一种特色食品。外形似锅,又类头盔,通体白色,如生面晒干一般,直径一尺余,厚二寸,每个重达四斤,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饥,且久放不坏。博望锅盔的始创传说是在三国时期,刘备火烧博望后,留关羽把守,时值天旱缺水,将士饥渴难耐,关羽上书诸葛亮恳请退兵。诸葛亮回书关羽,要求其坚守,并教以“用干面,掺少水,和硬块,锅炕之,食为盔”,以此“饷将士,放军心”。这种炕饼方法就一直流传下来。
· 亚历山大东征军与秦军之比较
当马其顿遭遇秦国1、亚历山大四大著名战役介绍及分析马其顿在腓力二世(大路按:也有不少史书翻译为菲利普二世)立国阶段,遇到的敌人大都是古希腊的个城邦军队,这些军队数量较少,而且战斗力不敢恭维。他们采取与马其顿方阵类似的希腊方阵,在硬碰硬的对决中落于下风丝毫不奇怪。更重要的是,不少敌人望风而逃,“看到他的部队调度灵活、纪律森严,早已目瞪口呆,未等这些希腊人靠近,发一声喊,就放弃了头一排山丘逃走了。”(阿里安(FLAVUSARRIANUS)的《亚历山大征战记》)亚历山大的第一个著名战役为格拉尼库战役。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3万余步兵、5000余骑兵东渡今达达尼尔海峡,与波斯军队相遇于格拉尼库河。波斯2万骑兵沿河列队,形成一个长方阵,近2万步兵和雇佣兵居后。双方骑兵在河边发生激战,随后波斯骑兵溃退,导致全线溃退,被俘2000余人。是役,亚历山大斗志骁勇,战折两条长矛(大路按:山茱萸制作的长矛...
· 项羽与秦朝作战时,曾经那些秦军哪儿去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他对秦军做了两方面的安排。一个就是派了五十万大军,到岭南开疆拓土去了。另一支军队,我们就比较熟悉了,这支军队就是大将军蒙恬带领的三十万秦军精锐部队。蒙恬这一支军队,主要是在北方抵御匈奴,还有修建万里长城。秦朝的八十万大军,基本上都是这样被用掉了。秦始皇派到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在秦末和大秦断绝了关系。到了秦末大乱的时候,秦始皇派都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听说秦始皇去世了,新即位的秦二世昏庸无道。天下人都在反叛他的统治呢。所以,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就主动和秦国断送了联系。他们在岭南建立了一个南越国,在汉初的时候,南越王一直向汉朝称臣,汉武帝的时候,他就派大军把南越给统一了。所以,秦朝灭亡之际,去岭南建立南岳的这一支军队,他们是指望不上了。蒙恬留下的三十万秦军,交给了王离,被项羽在巨鹿歼灭。我们再说蒙恬带领的三十万大军在秦末是起的什么作用。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病故沙丘之...
· 秦赵阏与之战背景:赵国要地阏与被秦军所围困
阏与之战中,秦军在围困阏与的同时,已经作了防止赵军出兵救援的准备。他们发兵一支,向东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以成犄角之势,牵制赵军行动。赵奢侦知秦军这一部署,从邯郸出发才30里就下令安营扎寨,命令军中加固营垒,在营区周围修筑了许多屏障,故意做出毫无进取的姿态。并且命令部队说:“有以军事谏者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军中有一人建议火速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掉了。这样,一直过了28天,而且再次增筑营垒。秦军派遣间谍进入赵军驻地侦察,赵奢以好饭食招待后把他放走。间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将非常高兴,秦将认为:赵军“夫去国30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随之,放松了警惕。在送走秦军间谍以后,赵奢突然作出决定,集合部队,卷甲而趋,向西急进。仅两日一夜即抵达距离阏与50里的地方。被抛在武安的秦军听说赵奢巳至阏与,如梦方醒,慌忙调集兵力奔向阏与...
· 阏与山谷,马服君出,一仗打破秦军不败神话
商鞅变法之后,经过秦国几代国君励精图治,秦国在战国时期被称为虎狼之国,将士用命,敢于上阵杀敌也乐于上阵杀敌,因此在战国中后期秦国逢战必胜,让山东六国胆寒。秦攻赵国于阏与,赵王先后问了廉颇和蔺相如,都觉得此战不容易,又问赵奢,答曰阏与就是一个狭窄的通道,两国陈兵于此,谁勇武谁才能获胜。这话也是说到了赵王的心坎上,迟早一战,赵人也是勇武之士,有什么可怕的,虎狼之国又如何,这次就要在老虎嘴里拔个牙看看。赵奢一路行军赶往阏与,但是在刚离开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就开始安营扎寨,以示弱于秦国。秦军将领胡伤一看,顿时就起了轻蔑之心,不过秦军军纪严明,继续施压阏与,准备进攻作战。让胡伤没有想到的是,赵奢一面蒙蔽胡伤,一面急行军,在秦军还未发觉的时候就已经到达阏与。胡伤诧异之余想打赵国一个立足未稳,然而未曾想到赵国已经占据有利地势,一场血战就此展开。战至中场,双方死伤无数,略作修整,准备再战。也是胡伤大意,又没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