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中国怎么开“两会”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6
转发:0
评论:0
古代中国怎么开“两会”,古代中国的“两会”很注重民主气氛,“代表们”敢直抒胸臆,有人甚至敢在朝会上当面指

古代中国的“两会”很注重民主气氛,“代表们”敢直抒胸臆,有人甚至敢在朝会上当面指出皇帝的不是,如果“代表”总是投赞成票便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遭到皇帝的训斥和查办。在“集议”上,议案也很难“一致通过”,有时还会出现“经年不决”的现象。

  古代“两会”是什么样的

  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为共和国首创,古代中国是没有的。但是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当然,古代中国的国家议事体系与现代是有本质区别的。

  古代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家天下”,皇帝自称天子,其实他是真正的明白人,知道“一个人拍脑袋”的局限性,于是有了“朝参”和“集议”。“朝参”又叫“朝会”,集议也称“议会”——这便是古代中国的“两会”制度。

  “朝参”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小范围的。原本是百官进入皇帝的办公大厅(朝廷)参拜皇帝的一种形式,古装戏中常出现的君臣在朝廷上问答的场景,其实就是“朝会”。一般在进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典章颁布时,皇帝都会开“朝会”。有资格参加“朝会”的都是相当于现今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级别的“三公”、“九卿”;最低也得是副厅级的正五品官员。“朝参”实是一种御前会议或内阁会议,有点类似于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时间不长,但相对频繁。到了唐代,“朝参”变成了“常参”,每日或隔日举行,成了制度化。

  “集议”则由“三公”们或地位相当于“三公”的大臣主持,皇帝一般不参加。集议实际上是应皇帝的要求或同意才开的,其规模可大可小,参会者的范围比朝参复杂。集议通过的议案都是要认真执行的,与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有点接近。

  古代“朝会”代表是些什么人

  “集议”也分中央和地方,与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相似。,但与今“人大”代表都是出来的不同,参加“集议”的人员都是由官方决定和领导推举,代表中并没有普通群众。

  那么,古代的“人大”代表都是些什么人?从史料上来看,主要有四类:一是相当于今天省部级高官的“二千石”以上驻京大臣才有资格,实为官僚和利益集团的代表;二是“地方代表”,以分封在外、待遇达到一定级别的列侯为主,列侯都是功臣名胄或其后裔,实为贵族和特殊阶层的代表,这部分代表是不能参加“朝参”,的;三是“专业代表”,主要是列大夫、博士、议郎这些专职谏官,这类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强,因为都是领俸禄的,实为“公务员”群体代表。

  另外,在需要时还会有“基层代表”。刘弗陵(汉昭帝)当皇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便特别召集60余名地方和基层的代表参会,这类代表以饱读诗书、喝过墨水的“贤良”、“文学”人士为主,表面看来是自地方和基层,但由于是相当于今省市一把手的郡国国主和地方富豪推举出来的,实为学术界和富人的代表。古代“两会”议案很难一致通过

  古代中国的“两会”很注重民主气氛,“代表们”敢直抒胸臆,有人甚至敢在朝会上当面指出皇帝的不是,如果“代表”总是投赞成票便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遭到皇帝的训斥和查办。

  在“集议”上,议案也很难“一致通过”,有时还会出现“经年不决”的现象。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朝,有一次议会的议题之一是,讨论并颁布官员的工资制度,结果集议了好几年,也未能拿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见。由于政策迟迟不能出台,导致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拿不到工资,即所谓“皆不得俸禄”,实在罕见。

  古代最著名的一次“集议”是“盐铁会议”。会议时间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会上,60余名由相当于今省市一把手的郡国国主推举出来的地方和基层代表,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驻京高级干部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激烈辩论。

  会议由时任丞相的田千秋主持,重点议题是对汉武帝主政时期国家施政政策的得失,进行讨论。地方和基层代表们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酒类专卖、货币发行等多项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强烈要求废除之。桑弘羊深得汉武帝的信任,曾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是这些政策的实际制定者,对“贤能”和“文人”的否定意见不以为然。会议最后经过表决,通过了废除全国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制度,打破国有公营的垄断。30年后学者桓宽根据这次“全代会”的会议记录,整理出了著名的历史文献《盐铁论》。

  董仲舒的“提案”在古代影响最大

  古代共商国是,除了“朝参”和“集议”这样的“两会”形式外,还有一种“谏议”制度。所谓“谏”本义就是规劝君主,谏议自然就是给皇帝行为和决策提意见,专挑毛病和不足。谏议既有会议形式,也可个人约谈,有时还会与集议混在一起,但与集议明显的不同是,谏议多有“提案”。与“集议”相比,谏议制度在古代中国影响很深,这与皇帝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实际上此制度原本就是皇帝提出来的,谏官往往也由皇帝亲自挑选和委任。谏议制度要求拿出提案供皇帝和中央决策时参考,开会时的味道有点儿像今天全国政协会议。谏官也都会积极建言献策,其所扮演的“民主监督”角色,有点像古代中国的“政协委员”。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谏议制度其实早在先秦时便出现了。秦中央设置了中大夫、太中大夫、谏议大夫、中常侍、给事中等权力大小不等的专职谏官,起初并无固定编制,多时达数十人。

  西汉中早期皇帝都重视谏议制度的建设,汉武帝刘彻对“政协委员”十分重视,出现了不少出色的谏官。当时,最著名的一位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董仲舒,他上交给汉武帝的提案《举贤良对策三》,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提案,提案的中心观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肯定,提案被采纳,儒家地位骤升,从此开始左右古代中国人的意识。

  白居易当“谏官左拾遗”最窝囊

  到了唐代,谏议制度趋于成熟,谏官的地位被进一步抬升。唐太宗李世民规定,谏官可以随宰相入朝议事,可见,谏官事实上已进入了唐代中央政权的决策层。但是,古代中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不好当。

  谏官的权力是皇帝给的,因而皇上想听时会“纳谏”,不想听时便会“拒谏”。所以,遇到开明的好皇帝,谏官便很潇洒,连皇帝都敢骂。唐太宗是个好皇帝,主政期间涌现出了魏征、王硅、姚思廉、褚遂良等一批著名人士。

  魏征本是集团中的成员,为太子李建成洗马官。唐太宗并未因此冷落他,夺得皇位后,提拔他为“谏议大夫”,后继任“侍中”。魏征生前给唐太宗拿出了不少提案。如“明德慎罚”提案,主张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慎用刑罚,因为法律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魏征所交提案中,最著名的当属“民如水”理论,他称“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规劝唐太宗要吸取隋朝亡国的教训,善待老百姓。

  相反若遇到昏君庸主便不好当,或遭贬或丢官,搞不好自己还得主动把老命交出来,美其名日“尸谏”。如隋炀帝杨广就不喜欢“两会”制度这样的谏议,他当皇帝时竟然将谏官全部废除。当然,‘听不进“民意“的隋炀帝结局很惨。

  实际上,即便皇帝很开明,也很难不被暗箭中伤。如西汉时的贾谊、晁错遇到的都是明君,他们二人均当过“博士”谏官,提案也都很出名。前者有给汉文帝刘恒的“三农”提案((论积贮疏》,后者有给汉景帝刘启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提案《论贵粟疏》。可以说,西汉盛世“文景之治”就是在贾谊、晁错这些“代表们”的畅所欲言现的。但是,他们的结局都不好,贾谊因建言有功,被汉文帝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一年后,便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晁错贵为汉景帝的“智囊”,因上交((削藩策》“提案”,在“七国之乱”中由汉景帝亲自下诏,斩杀于西安街头。

  古代谏官中,当得最窝囊的大慨是中唐时的著名诗人白居易。自居易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被唐宪宗李纯破格提拔为谏官左拾遗,当上了从八品的“副科级干部”。白居易当时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大事小事都“建言”,李纯要提拔宠臣吐突承璀,他坚决反对,结果被李纯斥骂为“小臣不逊”,贬为江州司马,逐出京城。此后自居易再也没有为民请愿、仗义执言、上交提案的机会,只能写写《长恨歌》,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中作自我安慰。

  宋代以后,谏议制度变成了摆设,元代干脆取消谏院。到明清时,古代中国的“两会”和谏议制度所散发出的民主精神几乎不存,明世宗朱厚熄甚至把持不同政见、反对给他生父兴献王朱祜杭上尊号的朝臣当场杖毙16人,另外134人被关进监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两会:代表敢指责皇帝总投赞成票遭训
“两会”正在北京召开。“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大”是中国国家最高权力和行政监督机关,“政协”则是中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机构。那么,古代中国人是如何表达民意的?古人有“提案”一说吗?古代“两会”是什么样的会议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为共和国首创,古代中国是没有的。但是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当然,古代中国的国家议事体系与现代是有本质区别的。古代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家天下”,皇帝自称天子,其实他是真正的明白人,知道“一个人拍脑袋”的局限性,于是有了“朝参”和“集议”。“朝参”又叫“朝会”,集议也称“议会”——这便是古代中国的“两会”制度。“朝参”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小范围的。原本是百官进入皇帝的办公大厅(朝廷)参拜皇帝的一种形式,古装戏中常出现的君臣在朝廷上问答的场景,其实就是“朝会”。一般在进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典章...
· 益阳萧氏“两会”召开工作会议
2014年4月27日上午,益阳萧氏宗亲联谊会暨企业商会在益阳萧氏酱板鸭厂召开本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来自赫山、资阳、桃江、安化、沅江、南县、汉寿等地60多位代表参加。中华萧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萧立玎宗长应邀出席此次会议。10时许,会议正式开始。会议由益阳萧氏两会执行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萧望恩宗亲主持。益阳萧氏宗亲联谊会萧寒冰理事长、萧志刚常务副会长分别就解决与景泰峰印刷厂遗留问题方案、益阳萧氏宗亲联谊会维持和发展的途径与办法作了重要发言。他们的发言重点突出,办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益阳萧氏宗亲联谊会永久荣誉会长萧风、萧佑长宗长分别就纠肖复萧、益阳萧氏宗亲联谊会换届选举事宜作了重要讲话。他们的讲话针对性强,富有感染力。让在座的每一位代表深深感到办好这两件事都是刻不容缓的大事,纷纷表示要积极行动起来,自觉维护萧姓与萧氏家族的尊严。益阳萧氏宗亲联谊会萧茂财会长在会长对关心、热爱...
· 中国古代快递泄密怎么处罚?
快递,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但近来热炒的启用无人飞机送快递,仍吸引了很多人的视线。古代快递又叫“急传”,它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秦汉时期,全国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隋唐以后,对快递不快、泄密等违规行为已有严厉的惩罚措施。泄密快递信息将被严惩——“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由于古代快递多为政令、军务一类,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都将被严惩。秦代规定,如果拆看或伪造文书,未能察觉,罚二甲,即《法律答问》中所谓“发伪书,弗知,赀二甲。”《唐律疏议》规定,“诸文书应遣驿而不遣驿,凡不应遣驿而遣驿者,杖一百。”打板子算是最轻的处分。在唐代,快递送晚了,或是不依驿道行走(枉道),也要被处罚,最严厉的惩罚手段是处死。如果在投递过程现稽程,将根据时间的长短、公文的性质、引起的后果,作出相应处罚。所谓“稽程”,就是耽误快递。唐律规定,“诸驿使稽程者,一日杖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
· 中国古代快递泄密怎么处罚?
快递,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但近来热炒的启用无人飞机送快递,仍吸引了很多人的视线。古代快递又叫“急传”,它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秦汉时期,全国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隋唐以后,对快递不快、泄密等违规行为已有严厉的惩罚措施。泄密快递信息将被严惩——“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由于古代快递多为政令、军务一类,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都将被严惩。秦代规定,如果拆看或伪造文书,未能察觉,罚二甲,即《法律答问》中所谓“发伪书,弗知,赀二甲。”《唐律疏议》规定,“诸文书应遣驿而不遣驿,凡不应遣驿而遣驿者,杖一百。”打板子算是最轻的处分。在唐代,快递送晚了,或是不依驿道行走(枉道),也要被处罚,最严厉的惩罚手段是处死。如果在投递过程现稽程,将根据时间的长短、公文的性质、引起的后果,作出相应处罚。所谓“稽程”,就是耽误快递。唐律规定,“诸驿使稽程者,一日杖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
· 古代中国被外国是怎么称呼地?中国又是怎么称呼外国的?
作为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存在了数千年的古国,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创造了无比灿烂的辉煌文明,可以说,古时候的中国在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都能在世界范围内排到No.1,这也让中国成为了古代的超级大国。众所周知,在古代,许多周边小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国,他们不仅在文化和军事乃至科技上向中国学习,甚至,连自己国家的名字都交给了中国来定,像史书中记载的日本、北韩和越南等国都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我国对欧美国家的称呼都是由英文直译而来的,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利坚合众国等。但是,除了“China”我们却不知道外国人怎么叫咱们。其实,印度在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是十分阔气的的,只是现在知晓的人很少罢了。这个名字翻译成汉语是“震旦”,有撼动天地的意思。关于此词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在当时著名的史书《方志卷》里有着关于印度对中国的描写:“中天竺国东至震旦国六万里”,意思是天竺国离震旦国距离大约六万里,而这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