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如何惩治“庸懒散”?明代官员缺勤打屁股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0
转发:0
评论:0
古人如何惩治“庸懒散”?明代官员缺勤打屁股,“上班点卯”的由来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

  “上班点卯”的由来

  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古代上班早下班也早。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至于白居易笔下的“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那是因办公和生活区相隔远,又没汽车,所以走回家就是“逼夜”了。

  古人上班第一件事是“开会”。在中央,皇帝每天早上要举行“朝会”,也叫“上朝”,属最高国务会议。参会官员是“六部九卿”等省(部)级以上官员。朝会内容两项:一是皇帝做出决策,征求大臣意见;二是大臣有重大事项,需报请皇帝批准。“朝会”的时间,根据议程多少有长有短,一般多在辰时(上午九时)结束。

  明朝因赶早班,官员落水身亡

  上午九点“散朝”后,各官员在宫门外吃完皇帝恩赐的“早点”后,就各自回衙门,或落实皇帝在“朝会”上的最新旨意,或处理日常工作。这是京官一天的工作模式,地方与京城大同小异。

  古人治“庸”,首先从“迟到早退”抓起。古代官员以“清、慎、勤”为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对迟到早退,缺勤或朝班失仪等“庸懒散”行为,历朝均有惩治办法。

  明朝“治庸”流行“打屁股”(即廷杖),规定缺勤1天处笞20小板,每再满3天加一等,满20天处杖打100大板。

  为不因迟到而挨打,明朝曾发生一起冬天高官误跌御河溺死的事:魏忠贤当权时,紫禁城不准点路灯,说是为防“火患”,还禁止官员骑马坐轿,冬天天亮晚,路上又黑灯瞎火,结果是百官“戊夜趋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审视不辨”,于是“追尾”之事经常发生。一天,一名住得离宫较远的官员可能起晚了一点,因怕“朝会”迟到,一路小跑,当天早上因雨雪路滑,慌乱中没辨清方向,竟失足御河,命丧九泉。

  唐代迟到扣工资

  对于迟到缺勤,除了“打屁股”外,还有扣工资、降级、撤职甚至“坐牢”等五花八门的处罚措施。

  先说“迟到扣工资”,唐玄宗时,“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会要》卷二四)。到肃宗时,“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再到文宗时,“文武常参官,朝参不到,据料钱多少每贯罚二十五文”。再说“缺勤被撤职”的,清乾隆时,一个叫钱在上的翰林给皇孙当老师,只因连日缺勤,便奉旨革职留任,由此失去了外放考差、收受孝敬的赚钱机会。还有“因旷工而坐牢”的规定,唐律规定:“旷工满35天判处有期徒刑1年。倘是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工作的官员,还要罪加一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如何惩治“庸懒散”?
“上班点卯”的由来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古代上班早下班也早。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至于白居易笔下的“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那是因办公和生活区相隔远,又没汽车,所以走回家就是“逼夜”了。古人上班第一件事是“开会”。在中央,皇帝每天早上要举行“朝会”,也叫“上朝”,属最高国务会议。参会官员是“六部九卿”等省(部)级以上官员。朝会内容两项:一是皇帝做出决策,征求大臣意见;二是大臣有重大事项,需报请皇帝批准。“朝会”的时间,根据议程多少有长有短,一般多...
· 古代如何惩治官员庸懒?明代缺勤打100大板
中国古代如何惩治官员“庸懒”?李志刚“上班点卯”的由来最好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古代上班早,下班也早。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至于白居易笔下的“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那是因办公和生活区相隔远,当时又没汽车,所以走回家就是“逼夜”了。古人上班第一件事是“开会”。在中央,皇帝每天早上要举行“朝会”,也叫“上朝”,属最高国务会议。参会官员是“六部九卿”等省(部)级以上官员。朝会内容两项:一是皇帝做出决策,征求大臣意见;二是大臣有重大事项,需报请皇帝批准...
· 明代官员范渊
范渊(1453~1512),字静之,号君山。明桂阳(今汝城)县热水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范渊自幼聪敏,写得一手好字。稍长,考入县学。笃志好学,长于吟咏,弘治元年(1488),省提学副使沈钟来考试生员,选拔范渊为第一名。弘治九年(1496)登进士,授刑部陕西司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隆冬季节,见重罪囚徒戴枷很苦,就向皇帝上奏五条建议,皇帝称赞并采纳了。正德初年,太监刘瑾专权,不依附他的官吏被大批贬谪,罢官甚至惨遭杀害。正德四年,刘瑾怨恨范渊不依附于他,两次将范渊逮捕下狱,贬谪到四川维州(今理县)任知州。维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历来难治。范渊到任,见当地民众性格强悍、民风浮薄,不知礼义,叹道:“为政在人,何必选择地方,人心没有不可教化的。”于是作《民训》十五条,对人民进行文明教育,反复讲解宣传,于是民风大变。又见少数民族不重视学问,州学读书人连三十个都不到。因此,他选择民间子弟七十人...
· 明代官员禄土司
禄土司是明代的官员名,姓禄,泛指土司。流布于宁州,今四川云南一带。元朝至元十二年(1276)普提为宁海府土知府,明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赐姓禄。康熙二十年(1681)三月,清军攻云南,九月占领昆明,吴世蕃自杀,云南平,“(禄)昌仕使世目李者禄(向清)投诚,授者禄(宁州)土州判。共延续405年,世袭21代,共26人。简介禄土司是一官员,姓禄,泛指土司,是旧时的土官。沿革元明清时期的宁州,今称华宁。据道光《云南志抄・地理志》载为“汉益州郡地”。蜀汉后主刘禅时,丞相诸葛亮于公元225年分东、中、西三路南征,平定南中,调整郡县,废益州郡,改置建宁、兴古、云南、永昌、朱提、越西、七郡。东晋成帝司马衍分兴古郡立梁水郡,设梁水县。梁水县属梁水郡七县之一,县辖地除盘溪称毋单县属建宁郡外,大致相当华宁解放前管辖区域。当时梁水郡、县两级政权机构均设在今江川县的旧州。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置南宁州...
· 明代官员鲁铎
鲁铎(1461年―1527年)明代官员。字振之。景陵(今湖北天门)人。好学不倦,不喜交游。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高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太子少师李东阳爱其才,任编修,预修《孝宗实录》。正德五年(1508年),奉命出使安南,赐一品服以行。谢绝一切馈赠,深得安南人的称赞。次年,迁任国子监司业,旋又提升为南京祭酒,不久改调北京。在国子监供职时,教学有方,造就很多从学者。后以病辞官,嘉靖初年,因朝臣推荐,又以原官起用。次年又辞官归籍。后多次征召起用,均被辞绝。著有《戒C文集》二十卷。《鲁文恪公文集》十卷《明史列传第五十一》:鲁铎,字振之,景陵人。弘治十五年会试第一。历编修。闭门自守,不妄交人。武宗立,使安南,却其馈。正德二年迁国子监司业。累擢南祭酒,寻改北。铎屡典成均,教士切实为学,不专章句。士有假归废学者,训饬之,悔过乃已。久之,谢病归。嘉靖初,以刑部尚书林俊荐,用孝宗朝谢铎故事,起南祭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