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饺子是如何发明的?是谁发明的?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8
转发:0
评论:0
饺子是如何发明的?是谁发明的?,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它制作方法简单,皮薄馅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它制作方法简单,皮薄馅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在过年期间,全家人围坐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至今流传着“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语。
  那么饺子是怎么发明的呢?原来饺子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原名“娇耳”。
 

  耳朵形状的娇耳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不断,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时值隆冬,天气异常寒冷,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患上了冻疮,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发明的祛寒娇耳汤
  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姜、葱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的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去世距今近1800年,但他“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谁发明了饺子?
中國人。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
· 火车是斯蒂芬孙发明的吗?什么时候发明的
铁路蒸汽机车发明家斯蒂芬孙,英国人,1781年6月9日生于诺森伯兰郡。他出身贫寒,父亲是煤矿技工,后来斯蒂芬孙也进入了煤矿担任矿用蒸汽机维修师。1815年,他研制了煤矿专用的矿灯。他试制成功了煤矿用蒸汽机车。这种蒸汽机车能牵引8节矿车以6.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将30吨的煤从矿中拉出。1821年,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修建时,斯蒂芬孙提出用他设计的蒸汽机车作为牵引机车的建议。这条铁路建成后,1825年9月27日,一列由斯蒂芬孙设计的动力1号蒸汽机车,牵引着满载550名乘客的列车,从达灵顿出发,以24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驶向斯托克顿,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列用蒸汽机车牵引在铁路上行驶的旅客列车。后来斯蒂芬孙又负责修建了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64千米长的铁路,于1830年9月15日竣工。这条铁路使用斯蒂芬孙和他的儿子R·斯蒂芬孙共同设计的新机车火箭号为牵引机车,速度为47千米每小时。铁路的铺建和火车的开...
· 如今的筷子是怎样发明的?竟然是苏妲己发明的
筷子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最常用的餐具,但是您知道吗?在古代很多人的命运却因这个不起眼的筷子而改变,今天就带大家伙一起来看一看,古代筷子的特殊用法。商朝时期纣王非常弑杀,甚至连饭菜的温度不对都要杀死厨师,这让服侍纣王吃饭的妲己非常害怕,生怕哪天不高兴把自个咔嚓了,有一次妲己发现有一道菜很烫,心想如果直接让纣王吃,估计又得不少人被杀,妲己灵机一动,就用头上的金钗把菜夹住喂纣王吃,在这一夹一递之间菜也就不烫了,后来妲己就叫人打造了一副金箸,这样就是最早的筷子雏形。到了汉朝,箸已经成为了主流餐具,但是当时箸却只是用来夹菜的,饭还是用手抓着吃,另外现在两个人同时夹菜根本就没有什么忌讳,但是在汉朝却不能这样,因为这个动作跟当时收纳骨灰的动作相似,是很不吉利的。唐朝的时候,箸有出现了一种新的功能,那就是占卜,用箸占卜在当时非常流行,很多人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一般都要拿箸来算一算。到了宋朝箸摇身一变,竟成为了...
·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如何流传到国外的?
中国古达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四大发明究竟是怎么传到国外的,人们却知之甚少。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公元751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将军沙利会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激战中,由于唐军中的西域军队发生叛乱,唐军战败。怛逻斯之战后,唐军中的部分造纸工匠被阿拉伯军队俘虏。沙利将这些工匠带到中亚重镇撒马尔罕,让他们传授造纸技术,并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第一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场。从此,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人的造纸中心。随后,源自中国的造纸术随着阿拉伯大军迅速传到、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的造纸技术。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国画师、...
· 灯泡真的是爱迪生发明的吗?灯泡是黑人发明的
灯泡真的是爱迪生发明的吗?灯泡是黑人发明的美国政治家拜登近期在一次演说中批判美国的教育时说道:“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不在历史课上教历史?一个黑人发明了灯泡,而不是一个叫爱迪生的白人,好吗?有这么多的事,有人知道吗?”相信这段演讲不少朋友都有看过了,那么拜登所说的电灯泡并非是爱迪生发明的是真的吗?这名黑人发明家又是谁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在我们大多数人所学习的知识和印象当中,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被认定为是在1879年首个商业上成功的白炽灯泡申请了专利。当时爱迪生所使用的是一种很开就会烧尽的纸丝。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份史料显示。在三年之后,作为爱迪生手底下的黑人发明家刘易斯·霍华德·拉蒂默为使用碳丝的灯泡申请了专利,而碳丝灯泡则要比前者更加耐用一些。而且拉蒂默还拥有者在1881年的电灯专利,而这还是在他与爱迪生联手合作开始的四年前的事情。而且拉蒂默最初是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