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执法如山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9
转发:0
评论:0
执法如山,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敢说真话、敢斗邪恶、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其实,历朝历代都有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敢说真话、敢斗、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其实,历朝历代都有秉公执法的人,如汉朝的张释之不畏权势,不徇私情,故当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美谈;明代的海瑞,一生刚直不阿,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南包公”;清代的于成龙,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贪官闻之色变,百姓称之为“于青天”。

  这里讲述一个比包拯更早的人物,他执法如山,留下了“南山可以改移,此判终无动摇”的美谈。

  话说唐开元初,京兆尹李元 接到唐玄宗的指令,让他去疏决三辅。京兆这个词古书上经常出现。汉代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当时汉武帝刘彻将京师长安周边的地域划分为三个区域,“尹”就是太守的意思。唐代以雍州为京兆府,设置了京兆尹,京兆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京兆尹就是当时京都长安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所谓京,就是极大的意思,兆则表示数量众多。用京兆这个名,可以显示出一个大国之都的气派与规模。

  李元 为什么能得到唐玄宗的欣赏呢?原来和他在处理太平公主与僧人碾争一事上的作为有关。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女儿,从小养成了专横跋扈、唯我独尊的脾气。当时的一国之主唐中宗并不热心于为李家天下当家做主,生性好强的太平公主就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股政治势力。唐中宗对她的做法不闻不问,使太平公主的势力日益强大,百官顺应迎合,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惹她,导致朝廷的许多官员都以太平公主的好恶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李元 正出任雍州司户参军,就是在雍州负责管理审制的地方官。那时李元 还是个青年,长得潇洒,做事谨慎。随着秋风凉雨,漫长的冬季一步步逼近了长安。长安的冬天,天寒地冻,冰雪皑皑。冬天降临,长安无论士庶,都去户外活动。这天,太平公主带领随从出长安到郊外游玩,信步来到京城之西。放眼望去万木凋零,冷风凛冽,她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好风景可看的,于是就带着大批随从去雍州游玩。因雍州离京都长安很近,时间不长一行人就到了雍州地界。

  太平公主不喜好狩猎,车辇就前呼后拥地来到雍州的一座寺院——积云寺。太平公主烧了炷香,叩拜完毕,由住持老和尚引路,带领随从们在寺院里转了起来。当步出大殿时,发现西南角有一盘大石磨,她慢慢走近,用纤纤玉指在石磨上摸了摸,发现石磨不仅结实平整,而且磨边刻着精美的花纹。此石磨系用青石造就,此青石质地上乘,其表面隐隐泛着绿光,十分惹人喜爱,她便回头对老和尚说:“住持,我家眼下正缺少一盘石磨。我看这石磨甚是喜欢,让我把它带走,就权作寺院敬奉我的礼物吧!” 随从心想,一具石磨值几个钱,大名鼎鼎的镇国太平公主想要,那是赏他们的脸。不等老和尚同意,随从们上来就把石磨搬到车上去了。

  老和尚暗暗叫苦,但又不敢得罪太平公主,只好赔着笑脸说:“阿弥陀佛,这盘石磨能被公主看中,也是我们寺院的福气啊!不过……”

  “什么不过?公主能看上你们寺院的东西那是你们的造化。”随从中一人大声说道。

  “公主啊,这石磨是本寺几百年前传下来的。还有,我们寺院有一百多个和尚,平日全靠这盘石磨磨米磨面的。没有它,可就麻烦了。请公主行个方便,将它留下来吧!”老和尚争辩道。

  太平公主有点气恼了,她扭回身不再理睬老和尚的唠叨,把脸一沉,气势汹汹地朝随从们喝道:“还磨蹭什么?给我搬走!”说完,头也不回出了寺院,上车走了。

  寺院的很多和尚闻声赶过来,他们站在老和尚的身后,因害怕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敢当面阻拦,眼睁睁地看着太平公主的随从们把将石磨卸下,又搬上车运走了,却又毫无办法。

  “这……到底还有没有王法啦?”老和尚气得瞪大眼睛,胡须不住地抖动。待太平公主走后,僧人纷纷对老和尚说:“告她去!听说李元 是个不畏权势的官员,老百姓遇到冤枉的事儿都愿去找他,我们到雍州衙门告她一状。”寺庙的僧人怎么能告倒权倾天下的公主呢?老和尚又想了想,常听人说李元 一向为官清廉,审案公正。眼下只能这样了。于是,他们写下状子,将太平公主告至雍州府,要求州府主持公道,要太平公主将石磨归还寺庙。

  雍州司户李元 接到状子,立即作了调查,结果证实这盘石磨确实是寺院的。

  原被告当时双方势力对比悬殊。李元 拿着状子思之再三,自己只是个司户,在当时,司户是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的小吏。但他觉得石磨是积云寺的财产,太平公主不该强夺,他不管太平公主的权势有多大,遂判太平公主将石磨归还寺院。

  当时太平公主权势震慑天下,就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她万万想不到,这么一个小官,竟不买她的账,将石磨判给僧人,顿时凤颜大怒。小小的李元  竟敢摸公主老虎的屁股,敢跟她较劲儿,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于是派人找雍州刺史窦怀贞兴师问罪。

  作为京城的长安,当时属雍州地界,京城人士的纠纷常常由雍州府处理。可是京城里的达官贵人太多了,一件小小的案子,说不准其事主背后有什么背景,更不知有何方强大的势力,处置不好就会引火烧身。身为雍州刺史的窦怀贞,深知雍州刺史是个很不好干的差事。眼下这件官司太让人挠头了。按道理说,石磨是寺庙的,被人强夺,判令归还就是了,可这个人偏偏是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如此就不那么简单了。他平时也常听说太平公主经常非法霸占老百姓的田地财产,可这谁又能管得了呢?现在自己的下属李元 竟为了小小一盘石磨,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跟太平公主作对,这罪责谁能担当得起呀?于是,他马上召见李元 ,厉声责备道:“你怎么这么糊涂,竟然把石磨判还给寺院! ”李元 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就像没听见一样。窦怀贞不耐烦了,他从几案上拿起毛笔,递给李元 说:“快,把判决书给我改过来!”面对顶头上司要求改判的压力,李元 接过毛笔,在判决书上写下九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南山就是长安南面的终南山。这九个字的意思是:终南山可以移动,我这个判决绝不更改!

  窦怀贞以为李元 把判决书改过来了,他兴冲冲地拿过判决书瞪大眼睛看了一眼,不禁一愣,“你……”窦怀贞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他把袖子一甩,灰溜溜地见太平公主去了。

  听窦怀贞述说了事情的经过,太平公主问道:“那个司户李元 到底是何来历?”太平公主觉着僧人告状,李元 又秉公处置,事情背后可能有其他文章。窦怀贞忙拜道:“禀公主,那李元 已然离衙而去了。李元 这个人,一贯公正廉明,当初在雍州小有名气,下官到任后觉得此人不错,因而擢拔他为司户。如果真的杀了他,恐怕会激怒老百姓。”

  太平公主和她的母亲武则天平时都信奉菩萨,如果菩萨看到寺院的财物被侵夺,和尚受到欺侮,是不会饶恕她们的,得罪人不怕,菩萨可是得罪不起的!想到这儿,太平公主沉吟道:“李元 回家最好。也罢,你起来吧。”

  过了数日,太平公主派人悄悄把石磨送回了寺院。这件事情传遍京城,人们纷纷对李元 寄予了满怀的同情。他 的判词也成为佳话,渐渐地,这九个字又演化成为“执法如山”的成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执法如山
【成语】执法如山执法如山的意思是执行法律像山一样不可动摇。【近义词】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令行禁止【反义词】营私舞弊、宽宏大量、手下留情【执法如山的历史典故】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当地寺院里的一盘水磨,未经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从人准备强行运往京城,归为己有。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敢当面阻拦,立即告到雍州司户李元紘那里。司户是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紘不畏权势,公正刚直,当即受理此案。经查,该水磨确系寺院合法财产,太平公主无权霸占。随即将水磨判归寺院和尚。这一判决,吓坏了李元紘的顶头上司、一向趋附权贵的雍州刺史窦怀贞。太平公主既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女儿,又是唐中宗的妹妹,开府置官,权倾朝野,窦怀贞巴结犹恐不及,怎敢让自己的属下去冒犯?他即刻命令李元紘将水磨改判给太平公主。李元紘对这种恃强凌弱、媚上欺下的行径无比愤慨。二话不说,当即挥笔在...
· 邢抱朴执法如山
邢抱朴(?-1004),辽应州人(今山西应县),辽朝著名能臣。辽景宗保宁(969-978)初年,任政事舍人(宰相府顾问)、知制诰(加知制诰者可起草诏令),曾受枢密使韩德让推荐巡视全国,考察民情,官至参知政事。一生以清正廉洁、执法如山而著称,两次被辽朝廷点名处理南京(今北京)滞狱。他依法处决契丹贵族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统和十八年(1002)的一天,幽州知府邢抱朴接到一纸诉状,一名汉人女子状告耶律休洛酒后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这位耶律休洛就是已故辽大将、宋王耶律休哥的弟弟,典型的皇亲贵胄。按照常理,一般人为了自己的前程是不愿意接这宗案子的。但邢抱朴却有一股子犟劲儿,他不畏强权,坚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于是,立刻传讯耶律休洛。这时的耶律休洛压根就没把杀人当回事,只叫下人备了一口棺木和百两纹银给了死者家属,以作补偿,自己连面儿都没露就扬长而去。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备下的棺木和银子不见人来索取,等到的却...
· 周渭:执法如山包公敬仰
提起包公,他的铁面无私、断案如神可谓无人不晓。比包拯早60多年前,也出现过一位执法如山、公正严明的贤臣,他的官声政绩连包拯也非常推崇。他就是周渭。周渭(公元922年―999年),字得臣,恭城人,原籍连州。幼孤,养于诸父。因上书朝廷陈述时务,被宋太宗重视,赐同进士出身,授白马主簿,历任直隶州知府、广南诸转运副使等职,官至监察侍御史。他为官公正严明,执法如山,一生廉洁,死后被朝廷敕封为“忠祜惠烈王”。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建有周渭祠。为官公正严明周渭大力整顿吏治,凡搜刮民脂民膏者均尽数抓获,人民深受其惠,皇上赐与紫金袍。周渭原籍连州(一说恭城)。当时连州属楚国,与建朝广州的南汉是敌对国。南汉王刘苌苛政重赋,民不聊生,周渭率乡人数百想逾岭北上,遭南汉军队追截,后携妻子落户广西恭城。建隆初(公元960年),周渭逃脱南汉追捕只身北上北宋京城汴梁,受枢密直学士、户部侍郎薛居正赏识,并把他所写的治国策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