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中国人到底长啥样?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0
转发:0
评论:0
古代中国人到底长啥样?,关于人的长相,中国民间有“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一说。对此,鲁迅曾在

 
  
  关于人的长相,中国民间有“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一说。对此,鲁迅曾在一篇名为《南人与北人》的短文中写道:“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厚重。”
  
  为了准确描述出中国人祖先的外貌特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秀杰分析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34处考古遗址出土的309例人头骨样本。她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生活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人类有明显的相貌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秦岭和长江为我国古代居民体质特征差异的分水岭。吴秀杰的这一研究结果今年7月发表在《国际骨骼考古学》杂志上。
  
  从骷髅里“端详”祖先的模样
  
  在吴秀杰的办公室里,常年伴随着她的是橱窗里的好几排“骷髅头”,这些“摆设”让前来访问的很多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对此,她笑着解释说,“这些都是模型!真正的原始人头骨很少有保存完整的,因此数量极少,而且一般都收藏在博物馆里。研究人员平时用的大都是依据这些藏品所做的模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随手拿起一个“骷髅”掂量了一下,觉得沉沉的,仔细观察,发现它是用橡皮泥做成的。
  
  原来,要想研究古人类的相貌,首先要对现有的人骨材料进行复原。这要求研究人员对人脑的结构非常熟悉,看到几块零散的骨头,就能判定它们是位于头颅什么位置的,比如,是头顶还是面部。然后,科学家再根据碎片的位置、曲度和血管走向,用橡皮泥将余下残缺的部分一点一点地捏出来,最后复原出一个完整的头颅来。
  
  吴秀杰从柜橱里拿出几个“骷髅”放在桌子上让记者观察,根据她的介绍,距今60万年左右的北京周口店人,上面部较长,鼻部较窄;而同时期的南京汤山直立人,脸型和鼻部都相对较宽,说明长着一个矮趴趴的鼻子。
  
  到了更近一些的新石器时代,双方的差异仍然存在:北方人要比南方人拥有一张更长的脸,眼睛更高,鼻子更窄。不过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这种差异在不断缩小。
  
  就感观而言,鲁迅的上述描述似乎不无道理:北方人的面孔因脸大、眼睛的位置较高而显得厚重;南方人则因五官紧凑而显得机灵。
  
  此前已发现的化石证据表明,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至少经历了600万至700万年的历程。在这数百万年里,人类的体质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平均身高由1米增至1.6米,脑颅、面颅和下颌骨尺寸增大等。但人们通常认为,1万年以来,人类头骨的形态特征基本不再变化。
  
  最早的原始人脑容量只有400毫升左右,后来不断增大,直到现代人,脑容量高达1400毫升。但这中间有个小反复,距今6万年的柳江人,它的脑容量有1500毫升。吴秀杰告诉记者这么一个有趣的事实。
  
  “人的脑容量从1500毫升降到1400毫升,这并不是说人类变笨了”,她解释说,“在一定范围内,脑容量的大小与智力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但这个发现则表明,人类的头骨形态仍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研究人员把这个趋势称为人类头骨的“纤细化”。除此之外,人类在相貌上其他的演化趋势还包括:脑颅和面颅趋向缩小,鼻形越来越窄,眼眶形状也更加高窄、脑部越来越圆隆等。换句话说,现在流行的“小脸”,也许将继续成为未来的审美标准。
  
  “长啥样”是什么决定的
  
  实际上,南北方人在相貌上除了差异,也有共同的进化趋势。比如,在60万年前,人类的眉弓非常突出,与脑颅后下方同样突出的枕缘骨连成完整的一圈,仿佛是人头颅上的一道“保险杠”。而到了距今6万年的广西柳江人和距今2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其眉弓与枕缘骨都变得平滑起来,不那么突出。
  
  对此,吴秀杰解释说,原始人最初主要以打猎和采集为生,生活条件恶劣。在和野兽搏斗时,如果面部受到袭击,较高的眉弓可以保护眼睛不受伤害。到了后来,转向农耕生活,生活安定,眉弓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
  
  地理环境与基因,是导致中国南北方古人类相貌不同的两方面的原因。对于环境的影响,吴秀杰举例说,同样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内蒙古庙子沟人头骨却比浙江河姆渡人的头骨要更圆。这是因为庙子沟人生活在较为严寒的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圆隆的头部扩大了太阳光辐射的面积,有利于抵御寒冷的环境。
  
  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周大鸣教授则表示,在旧石器时代及以前,人的体质必须适应环境。但随着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人要生存下来,就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强壮了。相比之下,基因交流,即通婚和繁育后代,也许是人群体质特征的更重要的因素。
  
  周大鸣指出,千百年来的基因交流正在使南北方人群的体质差异越来越小。 “现在要找到一个纯正的南方人,即基因从未与北方人交流过的南方人;或者找到一个基因从未与南方人交流过的北方人,是很困难的事。”
  
  根据人类分子遗传学的研究结果,生活在地球上的现代人类均是约5万年至1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史前人类的后裔。至于中国人的祖先是怎样从非洲迁徙到东亚的,一直有“南线”和“北线”两种假说。
  
  吴秀杰在研究中发现,距今6万年的柳江人,眉弓突起程度大大减弱,大脑前额叶(即头顶的前半部分)更鼓,也就是大脑掌管思维、记忆等高级功能的部分更发达,各方面特征都已接近现代人。而比它还要晚4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长得反而更接近原始人。
  
  这就说明柳江人在进化阶段上比山顶洞人高级,此外,南方古人类拥有更多遗传学上的多样性。所有这些现象,都倾向于支持史前人类是从中国南部扩散到北方的这一“南线”假说。
  
  南北方的“相貌分界线”
  
  除了研究人头骨的样本,吴秀杰的研究还涉及动物群、植物生态学、血液学及遗传学。根据他们的研究结论:秦岭和长江是全新世中国南北方人群体质特征的分界线。
  
  所谓全新世,即距今1万年以内,横跨新石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和近代。而实际上,这种相貌上的差异,最早可上溯到60万年前。
  
  在地理上,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长江则往往被看作经济和文化上的南北分界线。而吴秀杰提出的秦岭—长江分界线在地图上是一条并不连贯的线。按照她的解释,秦岭以北和长江以南的人分别在相貌上具有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特征,而生活在秦岭与长江之间的古人类,则呈现出复杂的相貌特征,有的长得更像北方人,有的则倾向于南方人的特征。
  
  实际上,兰州大学也有学者于今年5月提出,中国南北方应以一条过渡性的分界“带”,而非简单的一条“线”来划分。
  
  对于我国全新世人群体质特征存在的差异,也有很多学者曾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人说应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大类;也有人提出应分为黄河上游,黄河中下游和华南三类;或甘青、华南及黄河中下游三组。无论如何划分,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将中国人分为南北两大类,但此前并没有人对古代居民的体质、相貌特征做过详细的研究和论述。
  
  吴秀杰说,“人类一直想知道自己祖先的来源、自己的祖先长啥样儿,以及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我们所有的研究,都源于这个好奇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中国人长啥样?南北人长相有何不同?
关于人的长相,中国民间有“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一说。对此,鲁迅曾在一篇名为《南人与北人》的短文中写道:“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厚重。”为了准确描述出中国人祖先的外貌特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秀杰分析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34处考古遗址出土的309例人头骨样本。她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生活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人类有明显的相貌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秦岭和长江为我国古代居民体质特征差异的分水岭。吴秀杰的这一研究结果今年7月发表在《国际骨骼考古学》杂志上。从骷髅里“端详”祖先的模样在吴秀杰的办公室里,常年伴随着她的是橱窗里的好几排“骷髅头”,这些“摆设”让前来访问的很多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对此,她笑着解释说,“这些都是模型!真正的原始人头骨很少有保存完整的,因此数量极少,而且一般都收藏在博物馆里。研究人员平时用的大都是依据这些藏品所...
· 古代的免死丹书铁券到底长啥样?竟能免去一死
丹书铁券和免死金牌指的是同一样东西,也被称为丹书铁契或金书铁券等。最早的时候,牌文是用红色笔墨写在铁制的牌子上,因此得名丹书铁券。唐朝时改为在铁制的牌子上凿刻字迹,然后嵌入黄金,所以也被称为金书铁券。免死金牌则是民间的叫法。网络配图丹书铁券的功用极大,它由皇帝颁发给亲信大臣,通常情况下都是颁给一些开国元勋,或是一些开创盛世的能臣,意思就是说如果此人或他的子孙犯了罪,可以免死甚至免罪,但一般也会有次数限制。因为丹书铁券可以传给子孙,所以拿出来使用的时候,往往离颁发之时已经隔了几十年,所以为了防止假冒,丹书铁券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而且通常是制作完成之后再一分为二,朝廷和被赐的人各留一半。丹书铁券最早出现于西汉,汉高祖刘邦为了奖赏他的大臣,特赐丹书铁券。但在当时,丹书铁券只是一种荣誉凭证,作用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勋章,并没有免死的功用。到了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开始具有免死功用,比如一国皇帝在招抚对方势...
· 朱元璋到底长啥样呢到底哪副画像才是真相
有人说朱元璋长的很丑,也有人说朱元璋实际上根本不丑,后人说朱元璋丑是清朝的污蔑。但实际上清朝对明朝的态度并非是抹黑,在清朝修的明史中反而对明朝多有粉饰。网络配图那么朱元璋到底长啥样呢?现在流传的这么多画像里,哪幅才是真相?根据查到的资料,现存的宫廷版本朱元璋画像(也就是当时朝廷认可的,并由皇宫收藏的)一共有13幅,目前,有12幅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幅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13幅中,有两幅是美的,一幅为坐像立轴,描绘的是盛年皇帝,着龙袍,紫脸膛,黑短须,圆脸蛋;一幅为半身册页,为老年状,长髯皆白。有11幅是丑的,模样大同小异,都是额头、下巴、两颊突出,立眉深目,蒜鼻、猪嘴。此外,南京、合肥、凤阳龙兴寺,也都有遗留下来的朱元璋画像,几乎是清一色的丑像。网络配图不光是画像,关于朱元璋的相貌文字上也有记载。《明太祖实录》里说“状貌奇伟,异常人”,“龙资凤质,非常人也”,卷28里说“项肉隐...
· 古人常说人有三急:那么古代的厕所到底长啥样呢?
上厕所是人生必做之事,常做之事。古人云:“人有三急,如厕第一”,可见厕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自古至今,厕所在国人眼中似乎是个污秽不堪的地方,多不愿提及。然而,透过中国古代厕所诸名称及其意义,可以窥见这一事物所折射出的历史文化状况,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重要的意义供人大的地方即厕所。据考古发现,厕所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确切地说,最早是在5000年前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的遗址中发现的。考古发现的厕所只是一个土坑,极其简陋,就是图中的一个个土坑图: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孝王后陵墓地宫内雕刻精美的石质坐便器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6月6日中午,晋景公姬獳正准备品尝新麦,突然觉得肚子发胀,便去厕所屙屎,不慎跌进粪坑而死。姬獳先生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殉难于厕所的君主,由此暴露出先秦时宫厕的简陋,很可能就是大粪坑上搁两块踏脚板,而粪坑之容积足以淹死不小心跌下去的大活人。后代...
· 古代人眼中的美女到底长什么样
仕女图说起古代女子之美,史上总是用“环肥燕瘦”来形容。“环肥”当然指的是唐朝贵妃杨玉环身材的丰腴,而“燕瘦”则指的是西汉美女赵飞燕腰肢的纤细。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然而这只不过说的是美女的身材和腰肢,那么古人的审美标准到底又是怎样的呢?一、乌发蝉鬓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於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其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二、云髻雾鬟这里所指的鬟,都是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便是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据传发髻最早的由来,是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便经常束起发髻。三、娥眉青黛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在《诗经》和《楚辞》中,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四、明眸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