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国富与民穷:从沈万三族诛案看财富观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2
转发:0
评论:0
国富与民穷:从沈万三族诛案看财富观,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正月,苏州府周庄的粮长顾学文呆在京师应天府(今南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正月,苏州府周庄的粮长顾学文呆在京师应天府(今南京)。这一天,顾学文去凉国府看望在府内教书的同乡王行。

王行是苏州城有名的老塾师。从元朝末年开始,除了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短暂在南京蓝玉蓝家坐馆外,王行长期在顾学文的小舅子沈达卿家任教,和顾学文认识有三十多年了。如今两人同处异乡,顾学文从去年十一月起就多次来凉国府看望王行,每次来都大包小包提着许多礼物,包括一些海外的异样犀带,打点府上各色人等。因此,凉国府的上下对顾学文这个苏州乡下的土财主很熟,很有好感。

这一次,顾学文照样和王行在耳房内说话。凉国公蓝玉刚好经过,见一个陌生人在自己家里大方地交谈行走,走过来奇怪地问王行:“这个人是谁?”王行回禀说:“他是小人乡人沈万三秀女婿。”蓝玉听说后,脸色大变,立即热情地招呼起顾学文来,吩咐准备佳肴酒宴招待顾学文,推杯换盏之间拍着顾学文的肩膀说“有空记得常来这里说话”,就差没说“你就把凉国府当做自己家吧”。

蓝玉是堂堂的凉国公,多次出任大将军,战功显赫,权势炙手可热;顾学文是乡下粮长。明朝初期,官府指定乡间交粮纳赋最多的百姓为粮长,协助官府征收粮赋,粮长类似于现在的“楼长”和“居委会主任”,根本算不上是干部。两人身份相差悬殊,蓝玉为什么对顾学文过分热情呢?他为什么听到“沈万三秀”这个名字后判若两人?这个“沈万三秀”又是谁?

“沈万三秀”就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他的财富多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明朝有“福布斯排行榜”,沈氏家族一定能雄踞财富榜首位数十年。苏州周庄原本是一个小村庄,沈万三在周庄安家后硬是把小村子建设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集镇。后来,明朝人将花钱买的官都叫做“沈万三官”;现在江浙一带还有家长教育子女,“我家又没有沈万三”所以要勤俭持家之类的说法。“沈万三” 三个143字不再是一个人名,越用越活了。其实,沈万三真名沈富。朱元璋当皇帝后,将每县人口分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哥最低,秀最高,每等中又分三个小等;巨富则被称为万户。沈万三秀,顾名思义就是说那个姓沈的、最高等的巨富。因为叫法太长,有点拗口,“沈万三秀”渐渐简化为“沈万三”或者“沈秀”,至于沈富的本名,反而鲜为人知了。

王行在沈家教书的时候,每教会学生一篇文章可以拿到20两黄金酬劳。王行在蓝玉家教了一年书后又跑回沈家坐馆授徒,主要原因是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惟庸党案”发生,他唯恐受牵连,所以辞别蓝家重返沈家;另外沈家的“天价工资”也是他重返沈家的重要原因。可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王行家莫名其妙地被编为“织挽匠户”,要去应天府住坐。凉国府蓝家知道后,立即再次请他来府中教学。王行跟沈蓝两家的长久交情,让沈家众人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机会:通过王行结识蓝玉,给沈家的巨额财富寻找一个政治靠山。蓝玉名震朝野,手握军权,而且他的姐姐是开国元勋常遇春的妻子,外甥女是懿文太子的王妃,很有希望成为未来的皇后。蓝家的地位看起来稳如泰山。正如顾学文日后承认的“因见凉国公总兵多有权势,不合要得投托门下”,和显赫的蓝家拉关系总不会有错吧?

现在顾学文都和蓝玉拍上肩膀了,也就不拿自己当外人了,三天两头往凉国府跑。正月十三日,顾学文还将沈家的沈德全引荐给了蓝玉。沈德全送了一条珍贵的乌犀带给蓝玉。蓝玉很高兴,照样酒食款待他们。酒筵尽兴后,蓝玉对顾学文、沈德全说:“你们沈家一分为四了,依然是江南的上等大户。我如今要行些事,正要和你商议。你可准备些粮米、银子、段匹前来,我要赏人。”有钱人不怕领导借钱,就怕领导没有“需求”,就怕领导不向自己借钱。顾学文和沈德全见蓝玉开口要钱要粮,立刻满口答应。借钱就要替沈家办事,顾沈二人正巴不得呢。蓝玉又说:“我现在有一万五千贯钱,你可就船顺带前去苏、杭收买段子。”这蓝玉借到钱后,更进一步,要求沈家“帮”他做丝绸生意了。顾学文见蓝玉要插手沈家的生意,拿干股,分红利,心中有那么一丝不忍后也爽快地答应了。要获利总是要投资的嘛!

12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国富民康
【成语】国富民康【成语】国富民康【拼音】guófùmínkāng【解释】国家富有,民众富裕。【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 明朝“诛灭十族”案与章丘施家崖的施姓
公元1402年5月,也就是明朝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率兵攻克南京,明朝第二代皇帝惠帝朱允炆在皇宫的大火中不知所终。朝中大臣多数投降归顺燕王,其余纷纷逃亡隐匿。一代大儒方孝孺被捕入狱。方孝孺,浙江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被称为“天下读书的种子”。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鉴于方孝孺的名望,朱棣即位时要拟即位诏书,想让方孝孺来撰写,便召见方孝孺。方孝孺身穿孝服,在大殿上痛哭不止。朱棣见此,就走下宝座,劝他说:“先生不要自己苦自己。我只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而已。”方孝孺问:“那成王在哪里?”朱棣回答:“他已经自焚死了。...
· 从《齐民要术》看古代农学与儒学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科技体系中,农业科技是最为发达的,中国科技史家们认为,“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之丰富,实为世界第一,约有5、6百种之多”①。然而,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必然受到儒家文化的积极的影响。在古代农学发展史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贾思勰,齐郡益都(今属山东)人,曾任高阳太守,北魏时期的农学家。他的《齐民要术》共十卷,九十二篇,内
· 从族谱看邹氏家族文化
从族谱看邹氏家族文化识祖源、明人伦、追远报本、团结族人只是编修族谱的目的之一,但决非全部意义。《中华邹氏族谱》记述了先贤许多动人的故事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家训族规,我们可以从这些名贤的事迹中学习立身立志、行事做人、治学择业、待人接物的道理。因此,在修谱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研究先贤的辉煌功绩和高尚人格,传承先祖美德、光大宗族家声、开创新文化、创造新业绩、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新贡献,是我辈宗亲和邹氏子孙后代更要身体力行的事情。纵观数千年来的家族繁衍史,自开宗立姓以来,在历史上留下英名的先贤,有贤臣,有名将,有哲学家,有科学家,有教育家,有医学家,有诗人词客,有剧作家,有画家,有书法家,还有农民起义领袖。近现代名贤有民主革命烈士和著名的新闻记者兼政论家、出版家,可谓人才济济群星灿烂。不论这些名贤生于哪朝哪代,不论官居庙堂抑或身处蛮荒,也不论来自官家、史书还是同时代的异姓贤达对他们的人格、人品的品评颇多契...
· 从《佟氏族谱》研究看一个氏族的发展与演变
满族有佟、关、马、索、齐、富、那、郎“八大姓”之说,而佟佳氏之佟姓位列八大姓之首。俗言清代官员佟氏占“佟半朝”。经考证,包括皇后、妃嫔在内,佟佳氏在清廷任职者108人,任职府、知县者577人,说“佟半朝”,确然不虚,可见佟佳氏氏族的发展隆盛,为满族大姓旺族。我们在十数年的满族社会历史调查中,搜集了佟氏族谱20余部(含谱单),对这些古籍进行整理,出版了《满族佟氏史略》一书。对这些佟氏族谱进行系统地全面地研究,使我们对佟氏氏族的发展演变有了新的认识。下面,仅就佟氏氏族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一、佟氏氏族源流满族佟氏冠汉字佟姓,只有少部分冠以董、高等姓。当然,还有其他姓氏的人冠以汉字佟氏的,如完颜氏、纳喇氏、富察氏、达鲁特氏、瓜尔佳氏、赫舍里氏、嘉穆瑚氏、李佳氏、那克塔氏、伊尔根觉罗氏、唐达氏等。佟姓是我国古姓之一。先秦时的《世本》、汉代的《急就篇》、唐代的《民族志》、宋代的《通志》中的《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