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清宫:溥仪为何怕太监怕得睡不着觉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9
转发:0
评论:0
揭秘清宫:溥仪为何怕太监怕得睡不着觉,文章摘自:《我的前半生》作者:爱新觉罗-溥仪出版社:群众出版社版

  文章摘自:《我的前半生》
  作者:爱新觉罗-溥仪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版次:2010年8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我的前半生》的所有版本都是政治契约。溥仪在“灰皮本”中,以他特有的、淋漓酣畅的反复唾骂自己的“狱中风格”,强烈地表示了一个“万死不足以蔽其辜”的末代皇帝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决心;也坦陈了自己永远…… 养心殿前的溥仪与太监

太监这种存在,就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种最不人道的产物。在古代所谓的“寺人”“阉人”“阉宦”、“宦官”,都是对于受过“宫刑”的罪人的一种称呼上的沿革。在古时是使用这些人来做那些看门或是洒扫苦役的。后来由于帝王宫中的后妃、嫔嫱、姬妾、宫女之类愈来愈多,使用一般男子充当仆役,便有了很多不便之处,于是便逐渐广泛地使用起太监来。到了这个时候,当太监的人,已经不再是那些受过“宫刑”的人,而是由普通的人来充当了。有的自幼就被贪图富贵而不顾儿子终身幸福的父母所摧残,也有的是自己本人为了要向上爬,致不惜残害自己肢体去找那寻求富贵的捷径,而甘心去当太监的。

不过是当了太监,也不能百分之百地享到自残生理的所谓“酬报”。有的当了一辈子太监,却永远处在层层压制之下,去过那牛马一般的苦生活,也有极少数的人,凭借着偶然的侥幸机会,得到了皇帝等统治者的看中,而去过那富比王侯的生活。像是在清宫中,曾和那小德张一同进宫的洪兰泰,就是当了一辈子的苦太监,终于潦倒而死的一个实际例子。

据说在明朝曾是太监极盛时代,太监的数目,最多时竟达到十万名。像是在明朝的有名太监魏忠贤、刘瑾、王振之辈,都是在当时不独威震宫内,而且是威震全国的人。他们都有操纵皇帝生杀大权的莫大势力。

清朝的太监虽说较明代为少,但在最多时亦曾达三千余名,尽管清朝鉴于明季宠任太监的流弊,曾由历代君主三令五申地严戒太监的干预政治,但在慈禧时代的皮硝李 (李莲英)和隆裕时代的小德张,却也都是结交大臣、贪赃纳贿的有名太监,都曾闹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总之,因为那些当太监的人,他们是有机会能够每日接近君主,而收到近水楼台之利的,并且他们的思想知识,又都是在普通人的水平线下的居多,所以他们的假势欺人、营私舞弊的事,是自然会不断发生的。

在清代宫中的太监,也是和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其他阶层一样,是有着严然的等级制度。例如,“都领事”(即都总管),他便是统辖宫廷中的四十八个单位的太监头子。据说清代皇帝在祭天上表文时,照例在表上要写上皇帝和最高级大臣以及都总管的名字,并说这是意味着“一君一臣一奴”的意思,也就是代表全般社会的意思。在都总管下,尚有大总管、二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小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最下层的“地方打扫处”太监等之分。总管便有权责打其管下首领以次的太监,依此类推,也是和封建社会中的其他阶级一个样,都是在宝塔形的一层压一层的等级制度下,显示出家长宗法制触须的到处延长。现在想讲一下,关于从我眼中所看到的,我耳中所听到的关于太监的几个实例。

“钱粮名字”和“御制名字”

从前在宫中的太监额数,虽然有固定的限额,但在无形之中,仍是有一种严格的自然限制,那就是认师傅的制度,一般是在入宫时须得认一名宫中在职的太监做师傅,自己再以徒弟身份拿出一些倾家之有无的钱来,买个名字而进入宫中。所以,在当时的宫中,例如有一个叫李德顺的太监,他的本来姓名根本就不是李德顺,而是王庆平,而现在他所顶替的这个李德顺名字,甚至是几十年或是百年前的一个人的姓名。他既是顶替这个有名无人的姓名入了宫,他便得丢掉自己的真姓真名,而以这个沿用已久的旧姓名,变成为有册可稽的宫中太监李德顺了。当时把这种名字叫“钱粮名字”。其次是“御制名字”。这是当某一太监,能够在偶然幸运下,被选中为伺候君王的“御前太监”时,那么,他就有可能得到皇帝的赐名之恩。当时把这种名字叫做“御制名字,”不过是当时过境迁老病物故之后,这个“御制名字”便又成为供后来者“冒名顶替”的所谓“钱粮名字”了。

再者当太监在宫中当差时,固然是有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尊卑上下之分,但是在宫外,他们却有一种“行会”式的互相扶助组织,在这种组织中,也有相当的公积金,供作他们之间的养老、埋葬之用。这是本着他们之间的“同类爱”而作出来的互助义务组织。都是在有钱者多摊,无钱者少摊或不摊的精神下,积年累月设置起来的。例如,在北京西郊海淀附近,就有一个“太监公墓”。其中所埋葬的并不只是清朝时代的太监,还有不少明朝太监的坟墓也在其中。不过是,阔太监的坟要大些,墓碑也讲究些,而一般的太监则是按照个人的身份财力各有大小之不同而已。并且在那里还有专门担任看守坟墓的人(不是太监),一直到了民国十六七年的时候,仍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宋朝史上的宦官们为何都怕宰相怕得要命
作为皇帝身边人,被宰相当龟孙子一样的吓唬,连屁也不敢放一个,简直窝囊透了。仁宗时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但宦官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仁宗皇帝是个烂好人,经常想给身边的宦官谋个出身,可宰相们就是不给面子,让宦官们顿感“跟错人了”。赵炎评曰:“老大”不是万能的。至和元年(1054)正月,宦官王守忠依恃着他是仁宗的“东宫旧恩”,在病危之际,“求为节度使”。仁宗“欲予之”,宰相梁适反对:“宦官无除真刺史者,况真节度使乎!”仁宗劝解:“朕盖尝许守忠矣。”梁适坚持己见:“臣今备位宰相,明日除一内臣为节度使,臣虽死有余责。”御史中丞“亦奏疏力争谏”,仁宗无奈,王守忠“乃罢节度使不除”。网络配图宦官朱颖士更憋屈,犯了错,被贬了官(以内降监),纪检干部(御史台)还是不依不饶,向宰相告状说“枢密院不治颖士求内降罪”,属渎职行为。在宋代,枢密院的头头是副宰相兼国防部长。你看,连副宰相也被他给连累得罪了,以后这日子还怎...
· 朱元璋怕宦官专政明朝为何还是成太监帝国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网络配图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前辈们谈起。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了天下。卧榻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显然不仅是赵匡胤一个人的...
· 朱元璋怕宦官专政为何明朝却成为太监帝国?
本文原载于《百家讲坛》(蓝版)2010年第4期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前辈们谈起。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了天下。卧榻旁岂...
· 朱元璋怕宦官专政为何明朝却成为太监帝国?
本文原载于《百家讲坛》(蓝版)2010年第4期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前辈们谈起。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了天下。卧榻旁岂...
· 明太祖怕宦官专权为何最后太监却还能监国?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前辈们谈起。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了天下。卧榻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显然不仅是赵匡胤一个人的隐忧,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