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同性恋的俗语及典故
1.余桃之爱.出自春秋卫灵公宠弥子瑕事。
2.龙阳之兴.出自《战国策.魏策》魏王与龙阳君事。
3.抱背之欢.出自《晏字春秋》齐景公与羽人事。
4.断袖之癖.出自汉哀帝与董贤事.
5.男风或南风.大概由《商书.伊训》“三风”中“乱风”中四愆(qian)之一“比顽童”.
6.宠娈童.杂说娈童始于黄帝,但未足信.
7.外风或外交.出处不详,但叫法久矣.明冯梦龙《情史》将同性恋编在“情外类”,毫不贬斥。
8.嬖幸。见诸史书.此语专用于帝王之幸.
9.兔子或兔儿爷.出自清初袁枚(好男色)《子不语》中胡天宝事.
10.狎狡童.见《诗经》之《狡童》。
11.男色.疑出自《逸周书》或汲冢>“美男破老”、“美男破产”。此说久矣,未知源头。
12.相公(又:相姑).出自明清以来狎男戏子风。相公即兼以色事男之男伶。
13.契哥契弟.久传与福建。清时福建交契之风极盛,契哥去契弟家,弟之父母待契哥如女婿,毫不怠慢。弟娶妻,聘礼常由契哥包置。婚后,哥弟仍好如初。
14.嬖僮.《左传》中鲁公子与汪锜情事
鲁国公子有汪锜为其嬖僮。在齐鲁之间的一次战斗中,他俩同乘一辆战车奋勇拚杀,一同战死,一同停殡。国人因汪锜年幼,欲以殇礼葬之,孔子听说后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意思是说:汪锜能拿着武器保卫国家而战死,没什么成年不成年(葬礼)的区分。殇礼就是没成年就死去的人之葬礼,孔子念其贞勇,力排众议,坚持给予汪以成年葬礼,可见嘉起忠勇。二人之情事国人尽知,忝列大夫掌礼仪司法、施教化的孔子不可能不知,但孔厚其葬礼,足见至少是宽容二人的情事。没想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竟比当今某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正常人”不知开明多少倍,难怪是古今第一大圣呢!!!
顺便说一下。《诗经》中歌颂男欢女爱之篇甚多,其中就有多篇后代疑为颂“两男相悦”的,如:《山有扶苏》、《子衿》、《扬之水》等。更有《郑风.女曰鸡鸣》一篇,颂一贤女劝夫勤劳并交良友,后世多以鸡鸣比贤女。历代注此诗的方家皆未注意此诗后几句很有些贤妻宽容其夫的同性恋的意思。我将后几句原文及译文摘录与大家商讨:原文“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译文:知你对他勤眷恋,我解佩玉表奉献。知你对他很体贴,我解佩玉表慰问。知你对他很爱好,我解佩玉以报答。(参照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秦两汉诗精华》王泽君先生译注)
注:1.《集传》:来之,致其来也。陈奂《诗毛诗传疏》:古者谓相思勤为来。2.顺:爱也。谓与己和顺、体贴。3.好:与己同好。4.诗句尾的“之”指来宾,即夫君之友。句中“之”是虚词,无实意.两千年前的孔子不可能读不懂今天的人都能读懂的诗中爱意。而他删《诗》时却将这些全保留了下来,足见其开明。今人一味地说孔子保守消极,真是不读孔,偏误孔。
15.爱孺子.孺子原是童子之意,后又用到妻孥身上。再后来用到能执“妻道”、“妾妇之道”的男子身上。如汉高祖刘邦幸籍孺、汉惠帝幸闳孺。《史记》、《汉书》对此二孺只传姓不传名可见一斑。
16.交方士。此说多见于皇族贵宦,方士一般是俊美的道士。此风盛于唐。太宗废太子承乾好女色又宠娈童称心、方士秦英,太宗杀其宠妾及二人,承乾恨之,欲谋反,事泄而遭废武则天子李弘、李贤均宠方士。唐皇因与老子同姓,国处极崇道。
17.男妾或男夫人。此语古来久传。
18.娄猪艾豭。春秋时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卫灵公(余桃之祖也)宠幸,又与灵公夫人南子有私。奸情路人皆知,一次卫太子过宋,宋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说:你们求子的母猪已经得到了满足,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于是后世出现了“娄猪艾豭”的说法,艾豭指靠着与家主的同性恋关系而私通家主妻妾(娄猪)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