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孔子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9
转发:0
评论:0
孔子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一种说法,孔子靠为别人主持丧礼为生,直到他50岁后出去做官。此说真假不论,

  有一种说法,孔子靠为别人主持丧礼为生,直到他50岁后出去做官。此说真假不论,但《史记·孔子世家》上明确记载,孔子到齐国去,齐景公想重用孔子,但宰相晏婴阻挡,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丧礼为中国古代凶礼之一。《周礼·大宗伯》:“以丧礼哀死亡。”古人把办理亲人特别是父母的丧事看作极为重要的大事,很早就形成了一套严格的丧葬制度。

  由于文献不足,商代以前的丧礼制度已难稽考,而周代的丧葬制度经战国时期学者的整理,有较详细的资料保存在儒家经典“三礼”之中,主要包括选坟设墓(埋葬制度)、举办丧事(丧礼制度)、居丧祭奠(丧服制度)三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分设不同等级,程序很复杂,名目各有五六十种之多,绝对是繁文缛节。笔者试摘《仪礼·士丧礼》记载的几个步骤加以说明。

  

  将死之人一定要居于正室。弥留之际,家属守在床边,把很轻的丝绵新絮放在临终者的口鼻上察验是否还有呼吸,而且“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妇人不绝于男子之手”。

  为死者招魂,由“入殓师”(专业术语叫复者)拿着死者的衣服,面向幽冥世界所在的北方,拉长声音高呼死者名字。反复多次后由另一人接过衣服给死者慢慢穿上。《礼记·檀弓下》解释道:“复,尽爱之道也。”这一仪式是表示为挽回死者的生命而做最后一次努力。

  招魂后,把死者安放在正室南窗下的床上,用角柶插入死者上下齿之间,把口撑开,以便日后饭含。用燕几固定死者双足,以便日后着履。用特制的敛衾覆盖尸体。还要在尸体东侧设酒食,供鬼魂饮用,明清时俗称倒头饭。

  

  在堂前西面的墙下挖坑为灶,烧洗米水为死者洁身,给死者理发、剪指甲。表示洁净反本。

  日本入殓师做的工作是不是跟上述记载相似?好像是把儒家丧礼制度中与死者相接触的那一部分单独提取出来,尤其是把为死者更衣装扮的过程加以精细化,让旁边的亲人看着逝者犹生,过去的事情历历在目,想到再也不能相守,内心最诚挚的哀思便油然而生,或哀恸不已,或撕心裂肺。

  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最晚到殷代就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大约就是早期的“儒”,《说文解字》称之为“术士”。胡适在《说儒》中说,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且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仰人鼻息。

  

  

  

  中国古代丧礼的门道很多,儒者为其赋予了尽量合理的意义。比如《礼记·问丧》中,有人问,为啥人死了三天才入棺下葬?解释是:亲人故去,孝子悲痛万分,在地上滚着哭,想让死人复生。等三天是等着复活呢。三天还活不过来,孝子也哭累了。此时下一步葬礼所需的衣服、东西都准备好了,远方的亲戚也赶到了,正好下葬。

  类似这种说道非常多,绝非一个“入殓师”就能总结、践行出来。而是来自千年前,靠一代代儒者的言传身教而流传下来。那么,身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是否也从事过这一行当?

  

  有一种说法,孔子靠为别人主持丧礼为生,直到他50岁后出去做官。此说真假不论,但《史记·孔子世家》上明确记载,孔子到齐国去,齐景公想重用孔子,但宰相晏婴阻挡,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孔子带了那么多徒弟,不是谁都有工作,而且平时不能老学习啊,也得挣钱,于是主持葬礼这一“儒”的老本行势必不会放下。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可能正是基于自己过往当“入殓师”经历的一种反思。

  

  晏子批评孔子为首的儒者倾家荡产办丧事。这也是所有批评古代丧葬制度的常用说法。其实这些礼仪制度有其合理之处,也确有存在的必要,只是太过繁琐。日本的入殓师有意无意间简化了儒家丧礼制度,使之具备了超越民族的力量,进入小说、搬上银幕,流播全球。这不能不说是日本人的高明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羽以前是做什么的?关羽的一身武艺是从哪里来的?
关羽以前是做什么的?关羽的一身武艺是从哪里来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起关羽,相信大家都会非常的熟悉了,三国时期刘备的好兄弟,武艺十分高强,忠义仁勇,大公无私,可以说是集忠孝义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关羽逝世后还被后人尊称为武圣,能与文生孔子其名。在关羽初年的时间,关羽原本是普通平民,但是却拥有着一身强悍的武艺,那么关羽这一身的武艺是从何而来的呢?他是跟谁学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先从《三国演义》里面的经典片段“温酒斩华雄”开始说起吧。东汉末年,董贼是祸乱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残暴不仁,大汉的江山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了。为了能够消灭董卓的力量,于是各路诸侯都打着“救天子”的名义组成了联合军队去讨伐董卓。但是却出师不利,在进军到汜水关的时候遇到了董卓手下大将华雄。此人武艺高强,先是斩杀了潘凤等大将,论起单挑,可以说联军阵营中无人能敌。到了这个时候,当时并没有什么...
· 找不到工作的孔子穷么?
孔子说,君子固穷。意思就说,君子就应该守住贫困,意志坚定不被困难打败。孔子本身是不是穷人呢?这个问题有待探讨。首先孔子的家世还是不错的,他自称是周文王的后代,怎么说也是个没落贵族,他的父亲是有名的大力士,也做过小官,所以从小他就有闲情逸致去学礼仪。后来孔子当了老师,他是收费的,每个弟子都要收费。比如一挂腊肉等等,而孔子有几千个学生,有宰予,有颜回,有子路、子夏、公西华等等,虽然每人交的东西不等,但至少孔子基本上还是能吃到肉的。孔子首先不用劳作,当樊迟问农,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问圃,又说,不如老圃,难怪毛主席说孔子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孔子是一个很讲究吃的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肉割得不好,都不想吃,最让人受不了的,他连座位都挑,如果坐的地方不当,他就不吃饭,应该说这些都是资产阶级的坏毛病,所以他至少有点闲钱来装小资。同时他说,听完韶乐以后,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三个月...
· 古代的城管到底是做什么的?
40年代的上海,警察职责分类还不像今天如此细化,所以警察要做的事很多很杂,保安执勤,管理小贩等等,因此那时候的城管也就是警察!而今,网友们总这样调侃“借我三千城管,复我浩荡中华”。“城管”打人的新闻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人们对城管这个职业也很感兴趣。那么,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城管的,古代城管又是怎么执法的呢?中国城管是何时出现的《庄子》一书中提到,战国时代有“监市”,“监市”就是中国古代城管的雏形。但是,古代城管与现代城管的概念和职能并不太一致,古代城管的职权范围相对较广。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如现代消防队员、联防队员一样要负责救火、抓贼。他们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者”,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古代城管都是些什么人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
· 茶史:宋朝以前是没有茶壶的
在中国文明史上,自水壶到酒壶,然后自酒壶发展到茶壶,是很有趣的生活器物演变的写照。在今天所见的,自上古到中古的壶,大多是酒壶,因为那些时代,古人的生活与酒是分不开的。今天看来,在造型上酒壶与茶壶几乎是相同的。在各种生活器物中,若以陶器为例,壶的造型最为生动可观,所以也最引人注意。我注意到现代的陶艺家喜欢在壶上动脑筋,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形状来。壶之妙就在它有一个壶身,一个壶盖,一个壶嘴,一个把手,共同组成一件器物。形状、大小、饰物的变化非常丰富,时代的特征也很容易辨别。可是其基本形状自南北朝以来到近代都没有改变。今天的人很难辨认酒壶与茶壶之分别,实在是因为两者极为相似的缘故。其实宋朝以前是没有茶壶的。中国人喝茶自南北朝开始,原先是把茶当药吃,逐渐演变为清脾、提神的饮料,到唐朝与佛教的思想相结合,才有陆羽的《茶经》出现,多方讲究起来,当成生活修养的仪式,但是这个传统到宋代都没有平民化、普及化。大...
· 清朝宫中的内务府是做什么的?
内务府为清朝的一个官署名称,是总管皇室宫禁大小事务的机构。历史内务府根源于满族早期社会的包衣组织。包衣是“家仆”的满语音译,八旗制度产生时,包衣作为八旗成员的一部分而被编入包衣牛录。随着满族社会的发展和清王朝封建君主制的确立,皇属包衣牛录的职责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向具有宫廷服务性质的机构——内府转化,这就是内务府的雏形。清入关后,由于清宫服务范围的扩大和历代封建王朝宦官制度的影响,内务府一度被宦官机构——十三衙门取代。但是十三衙门这一机构不能适应满族统治集团的政治需要,随着清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巩固,十三衙门也就必然重新被内务府所取代。《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载,“国初设立内务府。顺治十一年裁,置十三衙门。十八年裁十三衙门,仍置内务府。”职责清代内务府的职责是“奉天子之家事”,管理宫禁事务。其成员由内务府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15个包衣佐领、18个旗鼓佐领、两个朝鲜佐领、一个回子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