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女孩结婚有哪些秘闻?

2017-06-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3
转发:0
评论:0
古代女孩结婚有哪些秘闻?,对于解决单身婚龄男女的婚姻问题,在古代也是相当重视的。如果适龄男女都不急着结

  对于解决单身婚龄男女的婚姻问题,在古代也是相当重视的。如果适龄男女都不急着结婚生子,整个社会人丁缺乏,生产和戍边就得不到保障。而且,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剩男剩女”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有的朝代提前女性的婚配年龄,强制出嫁;有的设立“官媒”“拉女配”,强制结婚……

  南北朝时期“剩男剩女”要受严惩“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在中国古代,女子婚龄标准,各朝多有变动。其中,上古周代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屡被提起。此说出自《周礼·地官·媒氏》篇中,如果照这么说,中国早期是实行晚婚晚育的国家。从史料来看,实际不然。这个婚龄杠杠,不是现代婚姻中的最低结婚年龄,而是成年男女必须结婚的年龄上限。

  中国古代其实是“早婚国家”,特别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通较低。早的11岁就结婚了。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梁高祖第4个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11岁出嫁的。更早的还有在6岁就结婚的,汉昭帝八岁继承皇位,娶“年甫六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

  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标准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有异,如唐代,“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嫁娶。”

  为解决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问题,有不少朝代采取强制女性出嫁的手段。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就曾要求,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官府就要给她找老公,逼其强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时,还出现了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犯法的规定,不及时出嫁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中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现代有不少女孩子,选择男友挑三拣四的,最后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当时这样做肯定不行,会给家人带来麻烦的。这种强迫女子出嫁的初衷,虽然可能首先是出于增加社会人口的考虑,但在客观上却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的问题。

  先秦时期已有“官媒”晋代女性十七岁不嫁“使长吏配之”

  在中国古代,男女结婚大多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就是给男女牵红线的介绍人,《说文》称,“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中间有一个红娘,这红娘就是媒人。

  过去男女结婚,没有媒人是不成的,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请个形式上的媒人来说亲,叫“采媒”。早在先秦时期就是这样,如《诗经·南山》的《氓》中有一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说明了当时非媒人不可嫁的现实。

  后来不少朝代从法律上规定,结婚必有媒人,如果没有则违反当时的“婚姻法”。如《唐律·名例》疏:“嫁娶有媒”;《户婚》疏:“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到元代,这方面规定更详细了,《元典章·户部·礼婚》:“媒妁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妇人,充官为籍。”意思是,媒人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得由地方威信高的老人推荐,选诚实守信的已婚妇女报给官方,登记注册,统一管理。

  这种媒人是民间性质的,属私媒。而在古代还有一种官媒,就是官府负责解决“剩男”婚姻配偶的专职人员,与今天民政部门发结婚证书的公务员在某些职能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权力更大。官媒通过强制手段给“剩男”找老婆,给“剩女”找老公,指定某女嫁某男、某男娶某女,实是一种分配婚姻,纯是“拉女配”。《晋书·武帝纪》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孩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个“剩男”逼其出嫁。

  官媒在先秦时代就存在,一直到清代都设有“官媒”。当时有大量“剩男”被发配到新疆,为了边疆的稳定,后继有人,曾设了不少官媒,方便给大量的光棍男找老婆。一些农民起义军的妻女、灾区逃荒女子,往往被官媒指定给某一“剩男”,让他们一起生活,繁衍后代。

  因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很足,“剩男”们争着送“聘金”。如果不主动送,官媒甚至直接向“剩男”索红包。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男女绕过官媒私下来往,玩私奔,官媒常在晚上“查墙子”。所谓“墙子”,就是小巷子、旮旯等方便男女私会的地方。如果发现崔莺莺和张生那样的私会现象,往往会被官媒赶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结婚流程:古代结婚主要有哪些程序?
古人结婚讲究三书六礼,极为周全。所谓三书,就是奉行六礼应备有的文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是男家交予女家的用作确定婚约的书柬。礼书是女家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的书信。迎书则是迎亲当日,男方送给女方的书柬。而六礼则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礼节。纳采即提亲,问名则是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这两项主要由男方请的媒人负责。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会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相配,以决定这婚事是否吉利。八字相合,这门亲事也就定下来了。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又称过大礼,是三书六礼中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沿袭至今仍是婚嫁礼仪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女家接受男方的聘礼,称之为许缨。请期又称择日,即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最后就是亲迎了,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亲迎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
· 女孩本命年可以结婚吗
女孩本命年可以结婚吗?不少人都对此充满疑问。有人说在本命年结婚会犯太岁,但也有人说会冲喜。具体是怎么样的,就随小编来了解一番。女孩本命年能结婚吗:首先,女的本命年可否结婚,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也就是说有的女人本命年是可以结婚的,有的则不能。区分的标准,就是生肖。一般而言,我们传统的说法是“自刑的龙,马,鸡,猪四属相”在本命年的这一年,不可以结婚,其他的属相,则是没有这样的规定了。当然,不是自刑的龙、马、鸡、猪,就不用受到这样的限制了。那么什么叫做自刑呢?就是辰刑辰、午刑午、酉刑酉、亥刑亥这四种情况,叫做自刑。简单的说,就是你的八字里面,如果出现两个辰,两个午,两个酉或者是两个亥,那么你就不能够在本命年的这一年结婚。因为这样的人本来就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在本命年结婚的话,就容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当然啦,如果女孩子有本命年结婚的打算,这个时机还是比正常的时机更加敏感一些,在男方的八字和自己的八字合...
· 姓孔的,有哪些好听的女孩名字?
我一个亲戚的女儿,叫孔方方。听说孔姓都是不乱字派的,这个亲戚也是不顾家里人反对。说什么大俗大雅,大大方方。即刻扫码,参与孔氏家族话题讨论!
· 女孩:原生家庭与我选择丁克有关,古代有哪些家庭观?
现在,越来越多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有一句话叫作:童年受到的伤害要用一辈子去疗愈。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时间最长的地方。家庭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因素都会悉数反映在孩子身上。许多女性对婚姻、生育的恐惧,一部分都是来自原生家庭中。这是家庭氛围和家庭观念导致的。图源网络举个例子来讲,古代之所以有封建思想,是封建制度导致的。那古代的家庭氛围或者说是家庭观念有哪些?又多古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跟着小谱来看看吧。家庭这一集体虽人口简单,但涉及诸多方面,比如婆媳关系、夫妻相处、生育观念等等。在古代这些方面也都有对应的固化的思想,来看看吧。家庭地位在古代的家庭中最基础的就是孝文化和男子强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父母子女,古代“孝”在家庭中占据主体地位,孝道在古代都是在律法上有体现的。古代也有很多关于孝顺的故事,比如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卧冰求鲤、以身喂蚊等等。其中虽然不乏愚孝,但也侧面体现了...
· 女孩街头遇红薯刺客:称完18块,古代有没有红薯?
现在天气渐渐转冷,街上就出现了卖烤红薯的,香喷喷的味道非常吸引人,其中就有一个女孩听到有人在卖烤红薯的,8块钱一斤,就上前选了一个,结果一称要18块,她又果断走人了。要说这红薯,很多人都不陌生,甚至有些人还将红薯作为主食来吃,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吃上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大概会感到非常开心,那么古代有没有红薯?红薯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红薯又被称之为番薯,可能有人认为这红薯最早大概是源于西汉时期,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红薯的历史远没有我们想的这么早,最早的红薯大概是在明朝时期才被传入我国的,也就是说红薯的历史也就几百年。红薯的原产地是在美洲,在大航海时期,红薯才被带到东方的。而红薯能进入中国,应该要讲到两个人,一个是陈益,一个是陈振龙,陈益是广东东莞人,在明万历八年的时候跟着人前往安南做生意,当他抵达安南之后,安南当地人就用红薯招待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