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开母庙石阙铭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3
转发:0
评论:0
开母庙石阙铭,东汉延光三年(123年)刻,阙以石条垒成。在河南省登封县开母庙遗址。“开母”

  东汉延光三年(123年)刻,阙以石条垒成。在河南省登封县开母庙遗址。“开母”原名“启母”避汉景帝名讳而改,启为夏禹子,铭记夏禹治水事迹。清冯之鹏评此铭:“汉碑皆隶书,其篆书者绝少。此与《少室铭》实一时一手所作。篆法方圆茂满,虽极剥落,而神气自在。其笔势有肥瘦,亦有顿挫,与汉缪篆相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开母庙石阙铭
东汉延光三年(123年)刻,阙以石条垒成。在河南省登封县开母庙遗址。“开母”原名“启母”避汉景帝名讳而改,启为夏禹子,铭记夏禹治水事迹。清冯之鹏评此铭:“汉碑皆隶书,其篆书者绝少。此与《少室铭》实一时一手所作。篆法方圆茂满,虽极剥落,而神气自在。其笔势有肥瘦,亦有顿挫,与汉缪篆相似。”
· 启母阙
历史启母阙以北190米处有一开裂的巨石即“启母石”。据《淮南子》记载: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化为巨石,石破北方而生启,后世流传有“闻鼓饷夫”的故事。汉武帝在游嵩山时,为此石建了一座庙,今庙已不复存在。东汉延光三年(124年)颍川太守朱宠在“启母庙”前建了一座神道阙,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而改名为开母庙、开母阙。建造启母阙的西阙高3.17米,东阙高3.18米,阙门间距为6.8米。西阙阙基是两层长方形的石板,下层石板大而薄。阙身由长方石块垂直垒砌在阙基上,共7层,总高2.75米,每层用石2到3块。最上层的石块雕呈斗形,上承托阙顶,下层呈斜角与阙身垄相连。阙顶残毁较为严重,残存部分在阙身上部东侧雕为四阿顶。顶的上部雕瓦垄、垂脊,四周雕柿蒂纹瓦当和板瓦,刻仿木椽子。阙顶正脊已毁。参看少林寺
· 登封市启母阙
启母阙启母阙,QimuTowers,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文物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2公里嵩山南麓万岁峰下,为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简介启母阙启母阙启母阙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山南麓,距离县城二公里的嵩山万岁峰下。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记载启母阙启母阙启母阙为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少室阙并称“中岳汉三阙”。阙的北边190米处有一开裂的巨石,即是启母石,根据文献<淮南子>记载,上古时期大禹奉命治理泛滥的河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化...
· 秋瑾题动石夫人庙
相传,南宋期间,金兵南下到浙江某山时,山上的乱石忽然如雨滚下,打得金兵狼狈逃窜,后来,人们认为有位动石夫人在指挥乱石抗金卫国,就在这山上建造了动石夫人庙。秋瑾女士在庙里题了一副对联:巍巍肝胆女儿,有志复仇能动石堂堂须眉男子,无人倡议敢排金对联作者借神话故事,抒发感慨,寓以褒贬,激励人们起来推翻满清王朝。
· 启母石的传说
启母石的传说那时候,洪水横流。为了使人民安居乐业,大禹治水,跑遍了九州四野。在嵩山南面,西自龙门,东到禹县,有一条大河叫颍河。颍河一泛滥,两岸就变成一片汪洋,什么庄稼也不能生长。大禹为了把洪水排出去,就在登封县西北的萼岭口(也叫轩轱山)一带,凿山治水。他打算把嵩山南面的洪水引进北面的洛河,然后再让它流到黄河里去。传说在唐尧的时候,洪水滔天,到处一片汪洋,不知淹死了多少人畜。唐尧授命禹的父亲治理洪水,鲧连治九年不见成效。虞舜即位后,又授命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治理洪水,并封禹为"夏伯侯"。禹就带领身怀有孕的妻子涂山妖,来到阳城一带治水。禹根据水的流向和山川地势,打算在嵩山西侧的S辕关凿条渠,排汇洪水。可是那里山高石厚,要凿通得用很长时间,夏禹急得食不甘味。有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朦胧中,忽然看见从山上下来了一只大黑熊,用嘴顶住大山,腰一躬,脚一蹬,大山塌了半边,洪水就从那里流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