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荀况行年新考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0
转发:0
评论:0
荀况行年新考,摘要:荀况首次游齐是在“年五十”而不是“年十五”,时间是在齐王末年;荀子曾三次来
摘要:荀况首次游齐是在“年五十”而不是“年十五”,时间是在齐王末年;荀子曾三次来到齐国;荀子来齐国前曾游于燕;荀子游秦当在公元前265年前,而不是传统上所说的前262年。

关键词:荀况;行年;稷下

荀况是 战国末年儒学大师,对他的生平活动前人多有考订,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荀况首次游齐是在“年五十”还是“年十五”,与此相关,在荀子是否曾游于燕,来齐国的次数等一系列问题上也产生不同看法。近些年郭店楚简的出土,引起学者对荀子与思孟及稷下学宫关系的浓厚兴趣,为澄清分歧,有必要对荀子的行年重新进行考辨。

(一)荀子始游于齐是在“年五十”还是“年十五”

荀子首次来齐国时的时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争论起因于文献中的两处不同记载。《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于处,时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另外,《荀子叙录》、《颜氏家训・勉学》也都说荀子“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穷通》则说:

“齐威、宣之时,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至襄王时,孙卿最为老师。”

围绕这两处不同的记载,近代以来在学者中间形成两大派别,其中从前说者有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269-270页)、罗根泽(《荀卿游历考》,《诸子考索》364―365页)、蒋伯潜(《诸子通考》163页)等人;从后说者有清人汪中(《荀卿子通论》,《诸子集成》第二卷)和近人梁启超(《荀卿及〈荀子〉》)、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荀子十五至齐考》)、梁启雄(《荀子简释》附《荀子传徵》)、游国恩(《荀卿考》,《古史辨》第四册)、刘蔚华(《荀况生平新考》,《 孔子研究》1989年4期)等。认为荀子十五岁时来齐国,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一)《史记》所说“游学”是指求学,说荀子五十岁才来求学,不符合常理。(二)刘向《荀子叙录》说荀子来齐国是在“威王、宣王时”,若以五十岁计算,到公元前238年春申君去世、荀子退居兰陵时,至少得有一百余岁,所以说“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明显有误。(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有“年十五始来游齐”的记载,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史记》所云年五十岁,为十五岁之讹。”故《史记》、《叙录》中的“五十”当为“十五”之误。

仔细辨析,“年十五”说的理由并不能成立,荀子游齐应从《史记》等记载,是在五十岁时。首先,古人所说的游学,意思往往类似今天所说的学术交流,而不仅仅是指求学。说荀子五十岁才来求学,不符合常理,完全是误解。

其次,刘向《叙录》说“齐威王、宣王之时”游于齐,是由误读《史记》而来,本身是错误的。按照战国时田齐诸王的次序,应该是齐威王之后为齐宣王,齐宣王之后为齐王,不应该将齐宣王列在齐威王之前。若把它倒过来为“齐宣王、王之时”,也是不对的。因为刘向《叙录》中的说法是错误理解了《史记》而来,胡适说:《史记》“荀卿‘来游学于齐’以下,忽然夹入邹衍、邹、淳于髡三个人的事实,以致刘向误会了,以为荀卿50岁游齐,正在稷下诸先生正盛之时,不知这一段不相干的事实,乃是上文论‘齐有三驺子’一节的错简。”①按照胡适的观点,《史记》这段文字应读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所以《史记》只是说荀子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以及在齐襄王时“最为老师”,而并没有说什么时候到的齐国。刘向误把文中的一段错简当作正式内容,故说以为荀子是在齐宣王、威王之时来到齐国的。因此,刘向《叙录》的这段记载,对于探讨荀子的生平经历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更不能拿它作为立论的根据。

至于“五十岁”伪文的问题,前人也有考辨。汪中说:“颜之推《家训・勉学》篇:‘荀卿五十始来游学。’之推所见《史记》古本已如此,未可遽以为讹字也。”(《荀卿子通论》)所以想拿《风俗通义》的“十五岁”来推翻《史记》、《叙录》 的“五十岁”,是行不通的。而把荀子游齐定在五十岁时,不仅符合史书的记载,而且在理解上也更合逻辑。《史记》记叙荀子来齐时用了一个“始”字,作“始来游学于齐”。这个“始”字含有来迟了的意思,若是“年十五”,决不必用“始”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荀况行年新考
摘要:荀况首次游齐是在“年五十”而不是“年十五”,时间是在齐王末年;荀子曾三次来到齐国;荀子来齐国前曾游于燕;荀子游秦当在公元前265年前,而不是传统上所说的前262年。关键词:荀况;行年;稷下荀况是战国末年儒学大师,对他的生平活动前人多有考订,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荀况首次游齐是在“年五十”还是“年十五”,与此相关,在荀子是否曾游于燕,来齐国的次数等一系列问题上也产生不同看法。近些年郭店楚简的出土,引起学者对荀子与思孟及稷下学宫关系的浓厚兴趣,为澄清分歧,有必要对荀子的行年重新进行考辨。(一)荀子始游于齐是在“年五十”还是“年十五”荀子首次来齐国时的时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争论起因于文献中的两处不同记载。《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于处,时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
· 亚圣孟子行年考
亚圣孟子行年考前372年―328年)周烈王4年己酉(公元前372年)孟子约生于此时孟子,名轲。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文献】《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东汉赵歧《孟子题辞》:“孟子,邹人也。名轲。字则未闻也。邹本春秋邾子之国,至孟子时,改曰邹矣。国近鲁,后为鲁所并。又言邾为楚所并,非鲁也。今邹县是也。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已衰微,分适他国。”【考辨】孟子生年,司马迁《史记•孟轲荀卿列传》、东汉赵歧《孟子章句》等均无记载。至元代张==作《孟母墓碑记》,始引《孟氏谱》,认为孟子生于周定王三十七年己酉四月二日,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壬申正月十五日,共活了八十四岁。《孟氏谱》的作者不详,宋时未见有人引用,其说法也有与史实不符之处。周朝有两位定王,一是春秋时的定王姬瑜(公元前606年~公元前...
· 孟子行年考(三)(前316年—289年)
周慎靓王5年燕王哙5年乙巳(公元前316年)〇孟子出吊滕文公孟子在齐国时,滕文公去世。以前孟子与滕文公曾有交往,并帮助其推行仁政,故齐国派他作为使者前往吊唁。由于同行的副使大夫王驩独断专行,在来回的路上,孟子竟没有与其商讨过一句公事。【文献】《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
· 孟子行年考(二)(前327年—318年)
显王42年宋君偃后元2年甲午(公元前327年)〇孟子至宋孟子来到宋国,积极帮助宋王推行仁政。他认为要想实行仁政,就必须在宋王周围安排大量的善士,只有获得多数人的支持,仁政才能实现。今《史记·宋世家》所记载的宋君偃与《孟子》所言大相径庭,《孟子》中的宋君偃是一个有行仁政愿望的仁义之君,而《史记》中的宋君偃则是一个荒淫无耻、杀戮暴虐,类似于桀纣的昏君。
· 孟子行年考(一)(前372年—328年)
周烈王4年己酉(公元前372年)〇孟子约生于此时孟子,名轲。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文献】《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东汉赵歧《孟子题辞》:“孟子,邹人也。名轲。字则未闻也。邹本春秋邾子之国,至孟子时,改曰邹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