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太平天国历法研究述评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4
转发:0
评论:0
太平天国历法研究述评,【内容提要】太平天国历法(天历)的颁布,为中外所关注,清王朝对此竭尽咒骂、诋毁之

【内容提要】太平天国历法(天历)的颁布,为中外所关注,清王朝对此竭尽咒骂、诋毁之能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谢兴尧、郭廷以、孟森、罗尔纲、董作宾等前辈学者对天历作过卓有成效的研究,主要弄清了天历历理,证明了天历纪支干支、礼拜较阴阳历日“差一日”。建国后,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天历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成果更为丰富,但天历的研究并没有终结。

【摘 要 题】太平天国运动

【关 键 词】天历研究/天历历理/“差一日”

【正 文】
对太平天国历法(太平天国称之为“天历”,以下简称“天历”)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建国前,老一辈史学家谢兴尧、郭廷以、董作宾、罗尔纲、孟森等对天历均作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建国后,荣孟源、赵宋庆、姜涛等先后对天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多有创见。笔者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前贤们的研究成果,并不揣谫陋,略加评论。

    一

天历刚一颁行,就触动了清方的敏感神经。这是因为颁布天历,意味着废除了清王朝的“正朔”,也就是宣布不承认清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清咸丰二年(1852)二月二十八日清廷得到钦差大臣赛尚阿奏,其中有云:
昨于(正月)二十八日弁兵检回逆书一本,居然妄改正朔,实属罪大恶极。(《剿平粤匪方略》卷10)
张德坚《贼情汇纂》云:
蠢尔狂寇,竟至更张时宪,此尤黄巾、赤眉所不为,黄巢、闯、献所不敢也。……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岁,单月三一日,双月三十日,以立春等六节气定为十六日,余俱十五日,因无闰月,其意欲分两次闰余之六十日,匀散于五年之内,殊不知推移伸缩,已于现行时宪错乱至十余日,其寒暑不验可知。[1] (p. 168)
在太平天国时期,清方官员及地主文人对天历的注意侧重于更改“正朔”问题,而对天历本身,一般仅作简单的介绍与评论而已。因为全无阳历知识,他们也就从夏历(阴阳合历)的角度看问题,认为天历不置闰月,当然谈不上符合天象。以上所举张德坚的看法便是如此。此类说法还很多,如佚名《粤逆纪略》:“尤可笑者,(太平天国)自造功不用闰月与大、小建,月有三十一日,是全无知识也,积久必有夏冬倒置之时。”[2] (p. 49)不过,其时已有人发现天历在实施过程中,其干支较清时宪书相差一日。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说:
贼禁用历日,贼中无能算者,故单月三十一日,双月三十日,不知用闰法。癸丑二月初十日,又讹一日,故干支亦迟一日。[3] (p. 656)
外人也注意到天历。早在1853年,英人麦都思(Medhurst Rev. W. H)就排列了一张天历与阳历对照表,并断言天历的推行,可证太平天国确有进步及改革的能力与趋向。1854年,英人麦华佗(Medhurst W. H. Jr)、卢因・包令(Lewin Bowring)及麦勒西(Mellersh)访问天京,麦勒西以个人名义询问东王杨秀清是否知道天历“历书中亏了一天,结果礼拜日就早一天”,以及“为什么不正误?”东王答复:“天朝历书,凡礼拜皆是中国人旧历星、昴、虚、房四宿日。干支皆同,旧有歪者除。”[4] (p. 12)外人询问天历“亏了一天”问题,太平天国东王答复礼拜在星、昴、虚、房四宿日,干支皆同,清楚地表明了太平天国并不知道天历干支、礼拜较阴、阳历“差一天”。
但真正开展对天历的研究工作,始自我国学者谢兴尧。

1934年,燕京大学《史学年报》第2卷第1期发表谢兴尧《太平天国历法考》一文。简又文称誉此文为“精彩独到之作”[5] (p. 361)。其成就就在于:第一,证明了天历实施于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谢文根据《天命诏旨书》“辛开又八月时在永安”语,指出“又八月”就是“闰八月”,而天历无闰法,这表明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还在使用阴(夏)历。又,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所刻书附“旨准颁行诏书总目”14部,其中有“颁行历书”,此“颁行历书”无疑是太平天国壬子二年的历书。第二,在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天历历日与阴(夏)、阳历历日对照的史料,编成《太平新历与阴阳历对照表》。罗尔纲先生曾认为:谢文所列表是“转录”日本人田中萃一郎所作《天历与阴阳历对照简表》,“或是受了它的提示去编排详表”。[6] (p. 2)其实不然。首先,谢文明确说明,作者是“就各家记载,凡记太平新历而同时记阴历时日者,录若干条,依为依据”,列出此表的。列出的五条依据分别出自谢介鹤《金陵癸甲摭谈》、《洪大全口供》、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潘仲瑞《庚申噩梦记》以及赵景贤《赵忠节公遗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太平天国历法研究述评
【内容提要】太平天国历法(天历)的颁布,为中外所关注,清王朝对此竭尽咒骂、诋毁之能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谢兴尧、郭廷以、孟森、罗尔纲、董作宾等前辈学者对天历作过卓有成效的研究,主要弄清了天历历理,证明了天历纪支干支、礼拜较阴阳历日“差一日”。建国后,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天历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成果更为丰富,但天历的研究并没有终结。【摘要题】太平天国运动【关键词】天历研究/天历历理/“差一日”【正文】对太平天国历法(太平天国称之为“天历”,以下简称“天历”)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建国前,老一辈史学家谢兴尧、郭廷以、董作宾、罗尔纲、孟森等对天历均作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建国后,荣孟源、赵宋庆、姜涛等先后对天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多有创见。笔者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前贤们的研究成果,并不揣谫陋,略加评论。一天历刚一颁行,就触动了清方的敏感神经。这是因为颁布天历,意味着废除了清王朝的“正...
· 罗贯中籍贯研究述评
摘要: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牴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三国演义》文献学籍贯研究“太原”说“东原”说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①]的作者几无争议[②],但他的身世经历却湮灭难考。本世纪二十年代以降,一批相关的明清文献资料和有关版本的发现,为罗贯中身世经历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但由于这些文献记述颇多牴牾舛错之处,《三国演义》的版本流变又极其复杂,因此罗贯中身世经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许多根本性问题尚未有较为一致的观点,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就是这样一个...
· 罗贯中籍贯研究述评
摘要: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抵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降,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三国演义》文献学籍贯研究“太原”说“东原”说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①]的作者几无争议[②],但他的身世经历却湮灭难考。本世纪二十年代以降,一批相关的明清文献资料和有关版本的发现,为罗贯中身世经历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但由于这些文献记述颇多抵牾舛错之处,《三国演义》的版本流变又极其复杂,因此罗贯中身世经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许多根本性问题尚未有较为一致的观点,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就是这样一个...
· 《三国演义》研究论争述评
新时期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取得了若干新的突破。其中争论较多,最为引人注目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罗贯中的籍贯明代以来,关于罗贯中的籍贯有东原、太原、钱塘诸说。多种明代《三国》刊本均题署“东原罗贯中”,加上嘉靖元年本卷首的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等文字记载,是为“东原”说的主要依据。1931年,郑振铎等人发现天一阁收藏的《录鬼簿续编》,其中有“罗贯中,太原人”一语,许多人便以此为“铁证”,认为罗贯中是今山西太原人。从此,罗贯中的籍贯便集中为“东原”、“太原”两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部比较权威的文学史、小说史均主“太原”说。近十几年来,有关专家围绕两说进行学术争鸣,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论文。关于“东原”说。刘知渐在《重新评价〈三国演义〉》(载《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四期...
· 当前中国“集体行动”研究述评
〔摘要〕有关集体行动的研究在国内学界正成为一个跨学科的显题,本文旨在对这一研究领域作一个简要的考察并提出一些判断。作者发现,目前对于集体行动的研究,在研究取向和方法上,运用结构性分析居多而过程分析较少;运用理性主义分析居多而建构主义分析较少;另一方面,在过程分析和建构主义分析的运用逐渐增多的同时,多种研究取向和方法也开始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在研究议题上,既有研究主要涉及集体行动发生的原因、政治机会机构、动员结构、策略和手段、话语等方面,有点遗憾是,大部分研究在这些议题上缺乏足够的理论关怀以及必要的实证方法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新的集体行动或者集体行动的新的特征的大量出现,挑战了很多既有的理论,它需要研究者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关键词〕集体行动;结构分析;过程分析中国自1990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新型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和利益层面的社会矛盾或社会冲突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基层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