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学术形态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2
转发:0
评论:0
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学术形态,所谓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是指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存在方式,即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不同

所谓中国古代学 术文化形态,是指中国古代学 术文化的存在方式,即中国古代学 术文化不同于西方亦不同于现代的学 术风貌、学 术品格、学 术特质的总和。中国古代学 术文化形态特点十分明显,大概因为受当代学科过于细化之影响,目前特别缺乏以内在学理贯穿的、具有广阔学 术视野的对中国古代学 术形态的整体理解与把握。笔者认为,从经学传统入手,正是研究、把握中国古代学 术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途径。  

  经学以其特有的稳定性、因袭性、包容性、自足性,对中国古代学 术文化形态产生 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并由此形成 了一种经学传统。从学理上讲,经学传统表现为“今文经学”的经世 致用与“古文经学”的实事求是两大学 术价值体 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取 向、经学思维方式等。一般说来,“今文经学”是指西汉董仲舒以后吸纳 了齐学阴阳五行说的儒 家经学,“今文经学” 家尊崇 孔子,认为他是托古改 制的“素王”,重《春 秋公羊》之学。“今文经学”的学 术特点是关注现实政治,讲阴阳五行、灾异谴告之论, 致力于发掘、发挥经文背后的微言大意。“古文经学” 家则尊崇周公,重《周礼》之学,并把六经当作信史。其在学 术上的特点是多讲文字训诂,留意典章 制度,注重历史事实的展示与清理,具有浓厚的实证色彩。  

  经学的两大学 术价值体 系,绝不是一个空框结构,而是有其思想文化、学 术方法论、包括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内涵的,它不仅为中国古代学 术文化提供 了一个总体框架,而且对古代学 术文化的基本精神提供 了相当坚实的学理上的论证,提出 了许多重要的 范畴、命题和思想,产生 了十分显著而具体的影响。“今文经学”在新的层 面上承续与发扬 了 西周以降的人文传统,贯穿着儒 家长期积淀的忧患意识与人文关怀,其“六经注我”式的经典阐释之学,充分体现出他们的主体意识,对后世的学 术文化发展起到 了类似“精神 向导”的作用,积淀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如清末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些进步的思想 家激于国危世衰,积极关心社会政治,试图 借《春 秋》公羊学的微言大义来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龚自珍、魏源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至晚清,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经学 家上承龚、魏的公羊学思想,并吸收融 合西方的国 家学说、民主思想和进化论,对中国传统经典加以新的诠释,如他在《 孟子微》中赋予公羊学“三世”说以新的意义:以“据乱世”为君主专 制,“升平世”为君主立宪,“太平世”为民主共和。  

  “古文经学”价值体 系的影响,则是形成 了所谓的“汉学”(与“宋学”相对的概念)传统。就清代经学而言,汉学的治学特点是离弃宋明理学空谈义理,崇尚汉“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讲究名物、训诂、音韵、考据。清代汉学分吴、皖两派,吴派以惠栋为首,皖派由戴震掌纛,两派治学特点及裁断标 准或有不同,不过,在治学的基本思路上却有着一 致性,他们要冲出宋学奢谈空论之迷津,重树思想文化上的政治权威,表现出回归原典的思维倾 向。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人认为汉代今文 家讲政治,古文 家不讲政治,这话不尽 合乎实际,汉代经学史“纯古文 家”是不存在的,争立古文经的刘歆、贾逵都通今文经学,也都关心政治,清代汉学 家亦是如此,只是相对而言,他们的政治观点较为隐蔽、常于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罢 了。  

  可以这 么说,基于“今文经学”的经世 致用与“古文经学”的实事求是两大学 术价值体 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取 向、经学思维方式,的确规定 了中国古代不同于西方亦不同于现代的学 术风貌、学 术品格、学 术特质,中国古代学 术文化的发展嬗变,无论是汉学、宋学还是清代学 术之成立及走 向,说到底都与对经典的态度、对经典的理解与运用密切相关。  

  经学深刻地影响 了中国古代的学 术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追求对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经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学术形态
所谓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是指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存在方式,即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不同于西方亦不同于现代的学术风貌、学术品格、学术特质的总和。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特点十分明显,大概因为受当代学科过于细化之影响,目前特别缺乏以内在学理贯穿的、具有广阔学术视野的对中国古代学术形态的整体理解与把握。笔者认为,从经学传统入手,正是研究、把握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途径。经学以其特有的稳定性、因袭性、包容性、自足性,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经学传统。从学理上讲,经学传统表现为“今文经学”的经世致用与“古文经学”的实事求是两大学术价值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取向、经学思维方式等。一般说来,“今文经学”是指西汉董仲舒以后吸纳了齐学阴阳五行说的儒家经学,“今文经学”家尊崇孔子,认为他是托古改制的“素王”,重《春秋公羊》之学。“今文经学”的学术特点是关注现实政治,讲阴阳...
· 中国学术规范的传统与前景
一些年轻的朋友以为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所以我们没有学术规范的传统,只能从西方引进。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由于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学术规范的确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不少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规范当时还不存在,这是很自然的。例如,由于书籍的流传相当困难,特别是在印刷术普及以前,古代学人对前人的著作或研究成果往往只能依靠记忆和背诵,所以他们在引用前人著作或别人的成果时常常无法逐字逐句地直接引用,而只能取其大意,一般都是间接引用。他们大多不习惯于注明出处,往往将前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混在一起,或者完全按自己的意思改写了。用今天的眼光,我们可以指责这种做法是剽窃,是掠人之美,或者是侵犯了别人的署名权和著作权,但如果了解的当时的情况,我们就不难理解古人的苦衷:在书写条件很困难的条件下,或者完全告记忆和背诵时,自然越简单越好;用自己的话更容易记住,更便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来就不存在署名...
· 经学对其他学术思想上的影响
两汉经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问题。上文我们已经说到汉朝廷以经学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这种统治,可以说已有一定的成效。此外,两汉经学还有其他的学术影响,其中最显著者,一是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又一是小学方面的成就。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中国境内某种程度的一统,远在宗周时期已经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统一意识也很早就有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这种统一越来越残破,同时也越来越接近新的一统。孔子、墨子、孟子都有这种新的一统意识,不过有的是用历史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有的是用宗教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梁襄王曾经问孟子说,“天下乌乎定?”孟子说:“定于一。”“孰能一之?”孟子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把“一”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提出来,是对新的一统,说得比较明白的。“大一统”的思想,《公羊传》的提法是很鲜明的。公羊学家有更明白的阐述。《公羊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
· 经学对其他学术思想上的影响
两汉经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问题。上文我们已经说到汉朝廷以经学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这种统治,可以说已有一定的成效。此外,两汉经学还有其他的学术影响,其中最显著者,一是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又一是小学方面的成就。中国境内某种程度的一统,远在宗周时期已经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统一意识也很早就有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这种统一越来越残破,同时也越来越接近新的一统。孔子、墨子、孟子都有这种新的一统意识,不过有的是用历史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有的是用宗教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梁襄王曾经问孟子说,“天下乌乎定?”孟子说:“定于一。”“孰能一之?”孟子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把“一”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提出来,是对新的一统,说得比较明白的。“大一统”的思想,《公羊传》的提法是很鲜明的。公羊学家有更明白的阐述。《公羊传》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何休在传文“大一统也”下注云:何休所说...
· 关于现代主流学术传统的反思
现代主流学术传统,是我对五四之后至80年代末学术遗产的称呼。在我看来,尽管这70年间一直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其学术理念却从未曾改变,它就是中国学术思维的意识形态化这一元论叙事原则,中国现代学术主流都是根据意识形态这一宏大叙事学来言说的。关于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内涵,根据林毓生的看法,意识形态活动的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主义”。质言之,中国现代学术主流所表达的主要是与各种政治利益相关的“意见”,而不是学术自身再生产出的知识晶体。中国从来就没有什么纯学术,从以道德理想主义为学术理念的传统经学始,到一直被用来教育人们坐冷板凳的乾嘉学派都如此,很多被称为具有实验科学倾向的清代国学大师,晚年也都有从“学术”走向“思想”的迹象。如段玉裁晚年就经常自责,并一再慨叹自己的专门绝业于世无补。中国学术的经世传统到了内忧外患的近现代而更加激烈。如张之洞《劝学篇》开门见山指出“古来世运之明晦”,“其表在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