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现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运动”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5
转发:0
评论:0
现代新儒家与“整理国故运动”,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第7卷第1号上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明

 1919年12月,胡 适在《新青年》第7 卷第1号上发表 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明确提出 了“评判的态度”以及“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主张,从而高屋建

    瓴地 制定 了“整理国故”的指导思想。同时,他还 系统完整地揭 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提纲挈领地阐明 了“整理国故”的宗旨。缘此,一场在民国时期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而起。 

适发起“整理国故运动”不久,即如巨石投浪,在民国知识界引发 了阵阵的轩然大波。围绕着提倡“整理国故”的必要与否以及方法是否得当,无论是名流巨擘,抑或是学界新秀,也无论是敌是友,均本着各自对时势与治学的判断和看法,公开或私下地发表 了不少或赞成或反对的意见,诚可谓褒贬各异、莫衷一是。时人就曾观察到:“新思想与白话文学发生不一两年,国动就隐隐地抬起头来 了。到现在,国动的声浪一天高似一天。随声附和的固然很多,而持强烈的反对意见的亦颇不少。”[1]在这些反对声中,现代新儒 家的抨击是相当突出的。鉴于过去较少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问题,本文拟就此做一番探讨,以求有所裨益于这方 面研究的拓展。 

 

一 

 

“整理国故运动”之所以遭到现代新儒 家的强烈批评与抨击,首先在于二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 

如上所述,“整理国故运动”是胡 适等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起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场学 术运动。它影响广泛、构成复杂,但就其中坚主体而言,无疑是那些深受胡 适影响的新文化派学者。他们主张立足于“评判的态度”,去“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胡 适本人就说:“在我看来这个[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对我国固有文明作有 系统的严肃批判和改造” [2](P175)。由此可见,“整理国故运动”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是一种鲜明批判态度。毛子水甚至直截 了当地论断:“国故是过去已死的东西”[3]。顾颉刚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要使古书仅为古书而不为现代的知识,要使古史仅为古史而不为现代的政治与伦理,要使古人仅为古人而不为现代思想的权威者。换句话说,我要把宗教性的封建经典――‘经’整理好 了,送进 了封建博物院,剥除它的尊严,然后旧思想不能再在新时代里延续下去”[4](P28)。而作为“整理国故运动”的始作俑者,胡 适更是曾以“捉妖打鬼”一词来概括“整理国故的目的与功用”。他还说:“我所以要整理国故,只是要人明白这些东西原来‘也不过如此’!本来‘不过如此’,我所以还他一个‘不过如此’。这叫做‘化神奇为臭腐,化玄妙为平常’”[5](P105-106)。他后来且感叹说:“‘打破枷锁,吐弃国渣’当然是我的最大功绩。所惜者打破的尚不够,吐弃的尚不够耳”[6](P679)。 

而与此相反,现代新儒 家则强调对传统文化应抱有“同情与敬意”。因此,当“整理国故运动”将“国故”视为“已死的东西”或应“送进博物院”的“古董”时,他们自然无法容忍。熊十力便曾经指责说:“今人对旧学观念,除唾弃不顾外,只有玩古董之心理”[7](P176)。马一浮也谆谆教诲其门人曰:“诸生欲治国学,有几点先须辨明,方能有入。一、此学不是零碎断片的知识,是有体 系的,不可当成杂货。二、此学不是陈旧呆 板的物事,是活泼泼的,不可目为古董”[8](P5)。此后, 唐君毅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花果飘零”归咎于“整理国故运动”。他说:“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流行之整理国故之口号,亦是把中国以前之学 术文化,统于一‘国故’之名词之下,而不免视之如字纸篓中之物,只待整理一番,以便归档存案的。……于是一切对中国学 术文化之研究,皆如只是凭吊古迹。这一种观念,我们首先恳请大 家将其去掉” [9](P480-481)。牟宗三也说:“我们的文化不是个死的,而是个现在还活着的生命,还需要奋斗、要自己做主往前进。若是把我们的文化限在过去,而只划定为考古的 范围,直成 了死的古董,这样不是把中国文化看成活的文化,这种态度根本上即是错误的,骨子里即是认为中国文化是死的、现在已不存在 了。……这个态度本身即是个轻视中国文化的态度,是相当不友善的” [10](P90)。 

概言之,现代新儒 家认为胡 适等人通过“整理国故运动”这种“考古董”的方式,只能求证“死的历史”,其后果“必不可免地会造成文化心灵之闭塞和文化生命之委顿”[11](P5),所以必须坚决抵 制。 

 

二 

 

现代新儒 家之所以强烈抨击“整理国故运动”,还在于二者对儒学的评价有着根本的差异。 

客观来看,“整理国故运动”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鲜明的批判态度,却也并非所谓的“全盘反传统”。他们主要攻击的是长期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学,而对于其他学说尤其是先秦诸子学却是予以 了大力的弘扬。早在留美期间,胡 适就在日记中质问道:“吾国古代之学说,如管子、墨子、荀子,独不可与孔、孟并尊耶?”[12](P91)此后,他更是选择 了先秦诸子学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 向。在他看来,中西文明的结 合点正在于突破儒学的桎梏而使诸子学说得以彰显。在其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的导论中,他便写道:“我确信中国哲学的将来,有赖于从儒学的道德伦理和理性的枷锁中得到解放。……儒学曾经只是盛行于古代中国的许多敌对的学派中的一派,因此,只要不把它看作精神的、道德的、哲学的权威的唯一源泉,而只是在灿烂的哲学群星中的一颗明星,那末,儒学的被废黜便不成问题 了。换句话说,中国哲学的未来,似乎大有赖于那些伟大的哲学学派的恢复,这些学派在中国古代一度与儒 家学派同时盛行。”他并且还明确表示:“就我自己来说,我认为非儒学派的恢复是绝对需要的,因为在这些学派中可望找到移植西方哲学和科学最佳成果的 适土壤。关于方法论问题,尤其是如此。……因此,新中国的责任是 借鉴和 借助于现代西方哲学去研究这些久已被忽略 了的本国的学派。……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哲学 家和哲学研究在运用思考与研究的新方法与工具时感到心安理得。”[13](下册P775-776) 

就《先秦名学史》的内容来看,胡 适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彰显 了诸子学说。而在此基础上撰写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卷上》,则更是完全打破 了独尊儒 术的传统学 术格局。对此,胡 适晚年仍十分得意地说:“我那本著作里至少有一项新特征,那便是我[不分‘经学’、‘子学’]把各 家思想,一视同仁。我把儒 家以外的,甚至反儒非儒的思想 家,如墨子,与 孔子并列,这在一九一九年[的中国学 术界]便是一项小小的革命”[2](P210)。他还自我评价说:“‘在现代的中国学 术里’,这一个转变简直与西洋思想史上,把地球中心说转 向太阳中心说的哥白尼的思想革命一样。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真也是企图搞出个具体而微的哥白尼革命来。我们在学 术研究上不再独崇儒 术。”[2](P249) 

了胡 适之外,钱玄同、顾颉刚等“整理国故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样也对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发起 了挑战。钱玄同即曾论断:“ 孔二先生的徒子徒孙虽然布满天下,可是他老人 家底地位实在跟墨老爹、 庄先生这班人是平等的”[4](P281)。顾颉刚也提出:“研究中国的古学和古籍,不得不从诸子入手,俾在诸子方 面得到 了真确的观念之后再去治经。子书地位的重要,于此可见。”[14](P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试论“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承
诚如胡适与顾颉刚所言,“大凡一种学说,决不是劈空从天上掉下来的”[1](P30),“古今学术思想的进化,只是一整然的活动。……新的呈现,定然为旧的汲引而出;断不会凭空无因而至”[2](P302),曾在民国学界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中国现代学术研究的新范式,但追根溯源,它在许多方面也仍然继承了中国传统学术,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二个方面。一继承传统的考据方法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方法的代表之一,考据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肇端。如《左传》即有“夫文,止戈为武”,“故文,反正为乏”,“于文,皿虫为蛊”等训诂文字之例。而《国语》所载的叔向解《诗・周颂・昊天有成命》之言,则更堪称考据学的正宗。到西汉,缘于今文经学盛极一时,章句之学亦由是发达,乃至于“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3](P1723)。此后,为了辨识当时大量涌现的古文经籍,训诂学更是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如东汉郑...
· 试论“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承
诚如胡适与顾颉刚所言,“大凡一种学说,决不是劈空从天上掉下来的”[1](P30),“古今学术思想的进化,只是一整然的活动。……新的呈现,定然为旧的汲引而出;断不会凭空无因而至”[2](P302),曾在民国学界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中国现代学术研究的新范式,但追根溯源,它在许多方面也仍然继承了中国传统学术,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二个方面。一继承传统的考据方法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方法的代表之一,考据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肇端。如《左传》即有“夫文,止戈为武”,“故文,反正为乏”,“于文,皿虫为蛊”等训诂文字之例。而《国语》所载的叔向解《诗・周颂・昊天有成命》之言,则更堪称考据学的正宗。到西汉,缘于今文经学盛极一时,章句之学亦由是发达,乃至于“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3](P1723)。此后,为了辨识当时大量涌现的古文经籍,训诂学更是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如东汉郑...
· 儒家思想与现代经济成长(图)
编者按由国际儒合会与台湾“孔孟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0年海峡两岸儒学交流研讨会”日前在台北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儒学的核心价值”等论题展开为期两天的讨论。应主办方之邀,孙震先生在开幕式上就儒家传统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关系问题作了专题演讲。经作者同意,本刊摘要发表。孙震先生简介孙震,1934年生,山东省平度县人。台湾大学经济系与经济研究所毕业,曾任台湾大学校长,台湾新竹工业研究院董事长等;现为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台湾“中华企业伦理教育协进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学,主要著作有《总体经济理论》、《成长与稳定的奥秘》、《迈向富而好礼的社会》、《台湾经济自由化历程》等。儒家重视财富,但不鼓励热心追求财富,正符合当时的技术条件。十五六世纪中,中国市场经济活跃,越来越多人“弃儒入贾”,他们“以义制利”。斯密宁愿借助利己的努力去达到利他的目的。这是斯密和中国儒家...
· 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妨碍了中国在二十世纪实现民主转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仍然有一部分论者认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决定论逻辑的观点,除了有其他逻辑和事实方面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错误的理论前提,即对于儒家思想本身的歪曲与误解。
· 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上)
一、回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