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1
转发:0
评论:0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摘要: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成为许多学者深切关注的问题,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内历史
摘要: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成为许多学者深切关注的问题,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内历史遗留问题及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本文针对流失现象、危害继而分析了传统文化流失的三个原因,提出传统文化对引导社会思潮、解决社会矛盾的作用,并期待以教育的方法实现传统文化的再造。 
关键字:传统文化 流失 原因 再造 

有学者说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就是很难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然而我们以前所骄傲的韧力即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赖以生存的土壤--传统文化却渐渐流失,而开放的一面,却是在颠覆和忽略民族根基--民族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不能不让人深深的忧虑,当我们再面临武力上或是文化上的入侵时,是否仍具有抵抗力!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喜欢矫枉过正,从 清朝时的天朝上国思想到后来宠洋媚外,从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旧文化的改革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全盘鄙弃,再想想改革开放前后,英语在中国的地位居然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以致于本来就被白话文稀释的中国语言遭到史无前例的漠视。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常常与文学混为一体,与西方相比,更注重人与社会的哲学关系,对修身治国、立身行事、倡导人格修养等方面有十分详备、成熟的理论,儒、道、释多种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处理解决某些疑难问题上已被国际上认可,而我们今日的国人很多对此类词语却一无所知,曾经辉煌几千年,传承不断的文化到今天居然断流了,其结果是当前文坛充斥着颓废、迷乱、感伤,以丑为美的倾向,从宝贝系列到身体写作、从美女作家到80年代后,青春派、偶像派等潮流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以前所尊崇的“文以载道”、“文以救世”眼下全无,而老一辈的作家们不能转型的只能守着纯文学阵地无能为力,少人关注,再看下一代,在电子通讯时代的熏染下,在家庭、社会、学校的侧面影响下,似乎是生长在物质土壤上的荏弱花朵,传统文化对他们来说只是学语时代的几句唐诗、 宋词,只是上学后占课程总量几分、十几分之一的语文课程,只是大学后只占一学年36学时的大学语文。或许他们只有在金庸武侠中才能得到些传统文化的渗透,那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字的颠覆。中国文化注重以文载道,而道都承载在文言文中,新文化运动一大成就就是将文言文颠覆,白话文占据主流地位,这虽然使文学走入平民间,但无疑使传统文化受了致命的一刀,割断了文言文,同时也割断了文言文所蕴涵的前人哲学、文艺精髓。这一弊端在当时并不明显,因为发动新文化运动的人本身是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成长起来的,而在他们的下一代,直接接受白话文成长起来的人,就像是断了母乳的人,找来替代的奶粉,先天就营养不良。文言文中虽然有些部分生涩古奥,但不能不说它是一种成熟而凝练的语言,充满韵律美与形式美,其中沉淀的精髓更使它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汲取营养的源泉。而白话文虽然易于接受,但它与生俱来的浅显和俚俗却不能不说是致命伤,像是兑了水的溶液显得淡而寡味。 
二是建国初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那场全民族浩劫让人不堪回首,那个年代的人都经历过那场焚书坑儒似的浩劫。从名义上挖祖坟挖到批孔,从实际挖祖坟到将中国许多文化遗迹破坏殆尽,把各方面的人才通通下放到牛棚到田地,教师成了臭老九……反动派暴行逆施种种,使得中国文化出现了一个断层,导致了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脑中已少有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而这些人如今正是为人父母的年龄,他们本身文化理念的缺乏,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能盲从潮流,使得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家庭教育先天不足,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够,以致整个社会思潮混乱,容易被外来事物。 
三是当前教育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严重。担负民族兴亡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文化的兴亡中在教育。早在建国初期, 毛泽东就曾指出过教育的弊端,对学生管得太死、教学内容太单一。而这弊端丝毫没有解决。对理科的注重的确适应科技膨胀的时代,但是能够跻身于科学家行列的人太少,而大多数人则要在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所学的高数、理化知识在生活中毫无用处,而在社会中极需的为人哲学、道德导向、价值引导等问题,却一无所知,很多人成为学习的奴隶,毕业之后,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洞察,对自我价值的定位。有人说我们是用培养少数天才的方法去残害绝大多数的学生。曾炒得沸沸扬扬的“马加爵”事件让人叹息不已,首先是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是开始有人追问:我们的教育中缺乏什么?那就是人文性!他的悲剧不单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由环境造成的,而社会整个大环境正是缺乏人文气息、减少人文关怀。而这些都曾是古典文化着重论述的,而负责大学生审美熏陶与道德导向的大学语文课在各个高校却少得可怜,一减再减。反之英语却从小学到大学,重视到无以复加,在升学、就业、提职等过程中,我们很多人几乎一辈子都用不到的英语居然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能不说中国矫枉过正的一个例子!我们母语的地位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这真让人质疑!难道全民英语能力提高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表现么?过去是中国融合外族,今日是中国主动让外族来融合,本末倒置,更让人担忧中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
摘要: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成为许多学者深切关注的问题,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内历史遗留问题及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本文针对流失现象、危害继而分析了传统文化流失的三个原因,提出传统文化对引导社会思潮、解决社会矛盾的作用,并期待以教育的方法实现传统文化的再造。关键字:传统文化流失原因再造有学者说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就是很难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然而我们以前所骄傲的韧力即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赖以生存的土壤--传统文化却渐渐流失,而开放的一面,却是在颠覆和忽略民族根基--民族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不能不让人深深的忧虑,当我们再面临武力上或是文化上的入侵时,是否仍具有抵抗力!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喜欢矫枉过正,从清朝时的天朝上国思想到后来宠洋媚外,从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
· 西周初期燕国君侯世系缺失原因的探讨
在“不忘初心重走召公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宜昌燕飞2016年12月11日尊敬的关战修馆长、郝金英主任、邵氏宗亲:大家上午好!此时此刻我很激动,激动的是我再次来到祖先始封地―西周燕国遗址,瞻仰先祖的陵墓,聆听他们的教诲!在此,我代表中华燕氏宗亲文化研究会对关馆长的盛情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探讨的主题是:西周初期燕国君侯世系缺失的原因,若有不妥,请各位专家、学者斧正。西周初期燕国君侯世系缺失的原因:概况为四个特殊性。一、燕国始封的特殊性据《荀子・儒效篇》,周武王灭商后初期陆续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王族子弟占了五十三个。在周初分封的姬姓王族中,有两个人受封的诸侯国最重要并且特殊:一个是周公旦,一个是召公�];周公受封鲁国,召公受封燕国。所谓最重要,是因为周公、召公都是姬姓王族子弟中的重量级人物。周公是周武王胞弟,乃姬氏嫡系,史有明载。召公身份却有三说:一说,太史公《史记》云:召公与周...
·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屈原死因之谜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报仇。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他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在今...
·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
摘要:立足高职院校教育,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美德观念淡薄和生存理念扭曲等诸多缺失;论述了缺失源于高等教育的失误、深层文化的冲突和民族心理的伤痛等因素。关键词:高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内容。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它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影响甚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严重缺失了。参酌学界既有成果,本文拟就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试作论述。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今天,平心而论,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沦为“岗前培训机构”,学生人文教育尤其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力度不大,已是严重缺失。详而论之,主要表现如下:(一)传统文化知识欠缺。在一...
·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探析
摘要:立足高职院校教育,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美德观念淡薄和生存理念扭曲等诸多缺失;论述了缺失源于高等教育的失误、深层文化的冲突和民族心理的伤痛等因素。关键词:高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内容。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它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影响甚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严重缺失了。参酌学界既有成果,本文拟就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试作论述。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今天,平心而论,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沦为“岗前培训机构”,学生人文教育尤其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力度不大,已是严重缺失。详而论之,主要表现如下:(一)传统文化知识欠缺。在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